2018年1月中旬,美股、英股、印度股市、巴西股市和中國香港股市五大股市7大指數齊創歷史新高。值得關注的是,恒生指數在10年后雖然再一次刷新了歷史新高,但估值橫向與全球主要股指相比,香港依然是最便宜的股票市場之一;縱向與2007年比,估值也出現了大幅下降。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港股市場估值體系有望持續重估,上漲邏輯并未改變,后市相信在大權重板塊的推動下,恒生指數應該還會出現新高。
港股新高的新內涵
開年以來,在全球16個重要的市場指數中,涉及5大交易市場的7個指數在2018年內創下了歷史新高。
具體而言,英國富時100指數率先于1月12日創下7792.56的歷史新高點。截至1月17日收盤,該指數2017年以來累計上漲了8.58%,2018年以來上漲0.89%。隨后,印度的孟買SENSEX30指數也在1月15日達到34963.69點刷新歷史高點,2017年以來累計上漲30.59%,2018年以來上漲3.53%。接著,巴西的圣保羅IBOVESPA指數也在1月16日創下歷史新高。17日夜間,美股盤中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刷新歷史高點,2018年以來分別上漲4.34%、3.85%和4.64%。
香港恒生指數在17日收盤刷新2007年歷史新高后,18日盤中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數據顯示,恒生指數2018年開年至今漲幅已經達到7.36%。恒指18日早盤高開0.52%,報32148點,直接再次刷新紀錄,盤中高見32233點,持續創新高。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漲0.43%,報32121點;國企指數漲1.76%,報13094點;紅籌指數漲0.6%,報4707點;港股全天成交額高達1963億港元。
此外,德國DAX指數和韓國綜合指數2018年雖沒有創新高,但均已在2017年11月創下了歷史高點,且目前也在向歷史新高發起沖刺。
在全球主要股市齊齊邁步走向新高的當下,港股市場的低估值值得關注。數據顯示,縱向比較,10年前恒指創下歷史高點時,2007年10月28日恒生指數成分股的市盈率為22.5倍,市凈率為3.57倍。而在創下歷史新高的目前,恒生指數成分股的市盈率卻只有13.8倍,市凈率為1.4倍。這意味著,恒生指數成分股市盈率降低了38.67%、市凈率降低了60.78%。統計數據顯示,恒指成分股目前的13.8倍市盈率,大約位于歷史數據的59.66%分位點(從低到高排序),但市凈率數據則較為低估,目前位于歷史數據的36.04%分位點(從低到高排序)。
而橫向比較,在可查的主要市場指數中,恒指成分股的市盈率只略高于韓國綜合指數的13.12倍市盈率,大幅低于其他主要市場,市凈率則為最低水平。市場人士表示,這樣低的市凈率和恒生指數存在一大批內地金融巨頭成分股有關,這些公司的市凈率普遍都是1倍出頭,并不像2007年有那樣高的市凈率水平。
港股有望續創新高
市場曾有觀點認為,當港股每隔十年時間左右,就會階段性見頂而后發生崩盤(如1997年和2007年)。雖然2017年年底并未發生,但在港股在今年年初刷新歷史新高之后,投資者對見頂的擔憂依然強烈。
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發布研報稱,2018年港股仍是核心資產盈利驅動的慢牛行情。首先,港股基本面仍將持續改善,未來數年投資中國權益資產的投資者關注經濟結構優化、轉型升級,關注內地一批優秀企業將崛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巨頭;其次,港股資金面的增量驅動的邏輯很清晰:在中國走向富強,經濟從追求高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之后,銀行和保險以及外資機構等會持續增加配置內地企業的優質股權,港股將更受益;第三,估值體系有望持續重估,恒指和國企指數的估值依然是全球股市的“洼地”,中長期來看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資金配置的趨勢確定,北水資金南下將繼續。張憶東認為港股下半年表現將好于上半年,而一季度好于二季度,其中3月之前的行情可能好于之后。
交銀國際(2.56+1.19%)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洪灝表示,在加息周期初期,市場基于加息預期和利率變化,利率收益曲線會出現陡峭化,利率息差有所擴大,金融板塊企業會有所受益,因此美股、港股金融板塊都會表現不錯。洪灝稱,相信在包括金融股在內的大權重板塊的推動下,恒生指數應該還會出現新高,尤其是在一季度期間。洪灝表示看好金融、消費、科網和醫療保健,認為這些板塊將會領漲市場、帶動港股市場繼續沖出新高。
摩根大通亞太區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晶表示,港股雖然前期漲幅較大,但因為企業盈利層面有支撐,加之估值并不高,恒指短期或繼續走高。她認為,股市表現是信心的體現,目前港股市場投資者對內地經濟有信心,對企業經營持積極態度,同時海外資金持續流入,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層面都比較看好。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