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港股市場長期占據全球最大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的寶座,但是今年在上市新政的刺激下,IPO將迎來新的爆發期。上半年IPO數量已遠超同期,機構普遍預計下半年將迎來真正意義上的“井噴”。分析人士表示,港股市場IPO“井噴”雖然提升市場總體交投,但是IPO市場“過熱”,也讓投資者擔心港股市場的承受能力,包括資金面趨緊、投資關注度過于集中以及大面積的“破發潮”。
IPO爆發期將至
今年4月港股市場頒布醞釀已久的上市新政,放寬赴港上市門檻并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赴港上市,引得一眾內地企業紛紛“摩拳擦掌”,其中不乏小米、滴滴、海底撈、螞蟻金服等一眾明星公司的身影。
據萬得數據統計顯示,A股2017年新上市公司438家,港股新上市公司有183家,A股是港股的2.39倍。然而2018年,最新數據顯示,1-5月港股新上市公司83家,A股僅52家,港股開始出現明顯的反超。除了已經上市的公司數據,IPO公司的申報情況反映了未來IPO市場的“潛力”。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A股市場新增IPO申報公司23家,去年同期為107家,出現明顯下滑;而港股市場過去5個月新增IPO申報公司數為176家,去年同期僅為97家,接近翻倍。
在港股牛市的背景下,2017年香港主板和創業板的新股數量已經創下歷史新高,2018年一季度港股市場60只新股發行,再次刷新新高紀錄。但是這僅僅是開始,摩根大通全球股票資本市場主管LizMyers表示,摩根大通參與的每10宗中國科技企業IPO中,過去有8到9宗是在美國上市,目前已經變成8到9宗在香港上市,2018年將是巨型IPO頻出的一年。同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日前在香港LME亞洲年會上表示,預計更多公司將會在今年8月以后在港股市場上市,而9月到11月將是上市的高峰期。
市場“過熱”引擔憂
港股市場2018年推出上市新政,使得香港成了中國新經濟公司IPO的首選之地,但面對即將撲面而來的IPO“井噴”,投資者出現對市場“過熱”的擔憂。
首先,資金面壓力或將大幅增加。港股市場資金面2018年本身就面臨內外多重壓力,不僅包括美元走強和美國加息預期導致資金回流美國,并且港元匯率持續走弱,港金管局買入港元控制匯率,使銀行間結余大幅下降,銀行間拆息上升。此外,由于A股“入摩”在即,港股通資金“北上”熱情明顯強于“南下”,因此如果此時市場疊加IPO“井噴”,資金面或“雪上加霜”。
其次,明星公司“巨量”IPO云集,資金或過于集中。雖然近年來內地資金占港股市場比重越來越大,但是港股市場上仍然以外資為主導。而港股市場上的投資風格一致以來有明顯的“二八”傾向,大部分資金集中在小部分的“明星”公司身上,因為外資對其基本面和盈利能力更為確定。下半年港股市場預期將有很多“明星”公司現身,如小米、螞蟻金服、滴滴、海底撈等等,這些公司將吸引大量資金的注意力,而同時上市的小型企業能否得到資金足夠的支撐,令人擔憂。
第三,“破發潮”或繼續頻發。港股新政以來上市門檻降低,很多有著“新經濟”光環的企業,其估值被市場過分炒高,其實際盈利能力并不足以支撐其過高的估值,這也是當前港股市場掀起“破發潮”的直接原因。2018年上市的新股中破發率達70%,再加上資金面壓力和上市基數的加大,“破發”的概率或也將居高不下。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