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新一輪回購潮要來了?
截至12月21日,12月以來共計87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計回購4.48億股股份。相比之下,11月參與股票回購的公司數量為70家,而去年12月僅有52家。
分析人士稱,歷史上港股回購激增均出現在恒生指數底部區域附近,接近市場走勢拐點。與此同時,近期海內外機構紛紛唱多2022年港股市場,德銀甚至看高2022年恒指至37000點。
截至12月21日,2021年港股有189家上市公司進行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361.60億港元,創2002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歷史新高。
港股回購公司數量激增
進入12月,港股上市公司回購激增。
截至12月21日,港股市場上12月共計87家上市公司累計回購4.48億股股份,總金額達42.27億港元;11月參與股票回購的公司數量為70家,而去年12月全月僅有52家。
實施股份回購的港股上市公司中,既有佳民集團、摩比發展、世紀城市國際等股價不足1港元的“仙股”,也有藥明生物、碧桂園服務、長和、平安好醫生、小米集團-W、啟明醫療-B等熱門股、藍籌股。
其中,藥明生物在12月16日、17日、21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分別進行了794.35萬股、778.55萬股、395.50萬股股份回購,3個交易日累計回購1968.40萬股股份,累計回購金額達17.50億港元。平安好醫生、小米集團-W、石藥集團、敏華控股、復星國際這5家上市公司在12月份累計回購的金額均超1億港元。
“從回購的行業來看,本月參與股票回購的上市公司主要都集中在科技、地產建筑、醫藥和消費行業,而這些行業正是港股今年調整較大、跌幅居前的行業。”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這些行業內的公司參與股票回購的行為,可以被看作向市場傳遞積極信息,以提振市場信心,支撐低估值公司。”
提振市場投資信心
回顧歷史數據,歷史上港股回購激增均出現在恒指底部區域附近,而回購潮大概率將提振市場投資信心。出現回購潮之后,港股市場往往會出現明顯上漲。
港股市場2000年后的第一輪回購潮出現在2008年,全年回購金額達到175億港元。2009年一季度,港股市場企穩,恒指在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的時間內,累計漲幅達70.72%。
第二輪回購潮出現在2011年的3月至12月,階段回購額共98億港元,規模較第一輪回購潮有所減少。2012年前4個月,恒指漲幅超14%。
第三輪回購潮在2013年的3月至7月,階段回購金融共計69億港元。當年下半年,恒指累計漲幅超12%。
第四輪回購潮在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階段回購額達到275億港元,可以說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此后,恒指一路上漲,并創下歷史新高,在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漲幅高達72.08%。
第五輪回購潮是在2018年9月-11月,階段回購額為82.37億港元。2019年1月至4月,恒指累計漲幅接近15%。
對于近期港股上市公司密集回購,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將掀起新一輪回購潮,從而提振港股市場投資信心。恒指自2021年2月中旬起便持續震蕩走低,截至12月22日收盤,2月以來累計跌幅超18%,當前恒指點位在23000點附近。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港股公司大規模回購,不僅因為公司認為當下股價被大幅低估,還表示公司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且有充裕的現金流。
“從歷史數據來看,港股大規模回購或意味著市場下跌空間有限,在回購潮結束后或將迎來一輪上漲行情。”陳靂說。
機構唱多2022年行情
目前港股雖然趨勢偏弱且投資情緒不高,但仍具有估值洼地和優質企業強勁基本面的支撐。在分析機構看來,港股市場2022年大有可為。
在陳靂看來,現階段港股在全球市場中表現較弱,港股估值持續走低,后市下跌空間有限。此次回購潮的出現,或提振市場信心,港股有望在2022年走出筑底反彈的行情。
“尤其是2021年調整較大的科技板塊和消費板塊,隨著基本面改善,或迎來新一輪上漲機會。”陳靂說。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預計,港股2022年“找尋自信式”恢復性上漲,恒指有望觸摸30000點。一方面,隨著中資房地產風險的緩解,2022年恒指中的中資地產股和中資銀行股估值有望修復。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產業政策環境改善,配置吸引力提升。
德意志銀行報告預計,股票資產將成為中國新增儲蓄的首選資產類別,尤其看好港股,恒指到2022年底可能達到37000點。目前港股經歷半年之久的調整,其風險得到充分釋放,港股的估值處于低位,或將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