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 滕泰
我給大家分享的題目是中國經濟創造新需求。首先我們站在這里想一想去年的此時,中國的最高決策部門和學界,最熱議的話題是什么?大家可能還記得,是這么幾個話題,要不要保6,能不能保住6%的增長,能保多久?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我們放棄了保6之爭,也放棄了6%的增長目標。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率先控制住了疫情,今年中國經濟實現正增長,在全球范圍內一枝獨秀。
看到這幾個數據,這是10月份IMF給出的預測,預測中國經濟今年正增長1.9%,明年是8.2%,美國今年是負4.3%,明年是3.1%。其他的國家,比如說歐洲、印度,可能有更嚴重的負增長。相比IMF預測而言,中國的機構給出的預測恐怕還要樂觀,我們看看最右側這一列,中國的這些證券金融機構,給明年的預測大部分都在9%左右,尤其是明年一季度的預測,有18%的,有19%的,還有一季度GDP增速超過了20%。
基于這樣一些預測,很多人判斷在一季度以后,我們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會逐步的退出,如果按照這樣的節奏去操作,一定對資本市場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到底會不會這樣操作,這樣的一種高增長意味著什么?我在這里提醒大家要關注高增長預測背后的數據假象。這個數據假象不是認為編造的假數據,它是一種真實的數據,但是它是因為2020年特別低的增長基數所造成的一種環比的增長假象,我們把它還原來看,假設2020年沒有疫情的影響,那我們恐怕已經實現了6%左右的增長目標。這樣的話,2020年的GDP應該是105萬億左右,跟現在大家預測的9%的增長,比如說到2021年實現110萬億GDP的增速,跟剛才我假設的這個數據,假設沒有疫情相比的數據,實際上的同比增速只有4.89%。我們如何理解明年一季度,乃至全年的增長,如果我們從這個9%的高增長出發,也許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應該逐步的退出。如果從4.89%的真實增長來看,恐怕中國經濟還在緩慢的恢復。而在支持一個經濟恢復的過程當中,不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它的退出都應該保持適度的謹慎。
到底2021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包括改革政策應該做何抉擇呢,我覺得應該看一看我們的增長結構是否合理,增長的可持續性如何,有沒有潛在風險?從增長的結構來看,2020年投資的恢復已經恢復到疫情以前的水平,前十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達到1.8%,十月份單月的增速超過了9%。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曲線還在2010年連續十年的下降通道里面,并沒有出走出這個下降通道。尤其是基礎設施的投資,一方面政府的債務率處于歷史的高位,另一方面今年的財政收入,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大部分都是負增長。房地產投資12%以上的增速也是難以持續的。好在民間投資已經開始復蘇,制造業的投資在三季度也在開始復蘇。明年的投資大概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
從出口來看,我們對出口的增速也保持相對的樂觀,眾所周知,今年的出口超預期增長,主要是因為中國的供應鏈率先恢復,填補了全球其他國家的供應缺口,而歐美大量的刺激消費的政策,恰恰刺激了對中國商品的進口,所以我們的出口出現了超預期的增長。因此有人認為明年下半年,也許中國出口增速就會回落,對此我們保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從歷史的數據觀察,美國市場的復蘇情況,一向跟中國的出口有明顯的正相關的關系。所以隨著明年二季度以后,疫苗的推廣,歐美市場的普及,我們相信中國的出口仍然會保持相對比較高的增長速度。
那么值得關注的問題可能是消費,前十個月中國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5.9%,十月份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速只有4.3%,常規來看,社會上的正常增長,比如說2019年比2018年的增長,應該是8%,是一個正常的速度。僅就十月份單月來看,當我們的疫情已經基本受控,社會秩序大部分得以恢復的情況下,我們的消費增速只恢復到了正常增速的一半。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暫時沒有看到11月份的數據,12月份也過了三分之一,今年的消費增長應該說已成定局,如果今年中國的消費出現負增長,那可能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第一次,建國以來上一次的消費負增長是1968年,改革開放之后還有一次相對比較低的增速,是1990年,是正的2.5%,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一件事情。
我們看正常年份的增速是什么樣的,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57.8%,投資的貢獻是31%,出口的貢獻是11%,這是一個正常年份合理的增長動力結構。但是到2020年三季度,就單季來看,消費的貢獻也只有34%,比去年全年的57.8%有20多個點的差距。
2020年預計投資對經濟拉動的貢獻會超過80%,出口的貢獻大概在20%左右,消費首次出現負的貢獻。在長期的增長結構當中,不論是“十四五”,還是展望2035年,我們認為雙循環的核心是擴大內需,擴大內需的關鍵是在擴大消費,消費只有在GDP增長動力當中占到70%左右,才是一個合理的增量結構,目前離70%相差甚遠。
雖然現在的消費有一點問題,但是明年的消費又是高增長,所以也不支持在消費方面出臺更大的刺激政策。我們來看看明年的消費預測,按照剛才國內機構對明年消費的一致預期,明年的消費大體全年增長可以達到15%左右,這個講起來是一個非常樂觀的增速。但是這個跟經濟增長也是一種,在2020年較低基數的情況下,出現了環比的假象。按照機構的預測,消費的增速大體同比負4%左右,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看到是一個15%的增長,從39.5萬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到明年45.44萬億,有15%的增長,今年如果沒有疫情的沖擊,還是8%的零售增長。面對一個世紀同比增速3%的增長,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消費強勁反彈,還是消費的復蘇過于緩慢,低于預期呢,我個人傾向于后者,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增長最慢的是消費,雙循環的關鍵也是消費,刺激消費和穩消費是雙通雙循環的關鍵點。
名義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同比增速是3.9%,剔除價格因素只有0.6%,收入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如何期待消費出現快速的增長。另外一點,還要看一下儲蓄的情況,我們的儲蓄存款一到九月份,前三季度的儲蓄存款從2019年81.3萬億,一方面是居民收入低增長3.9%,一方面是儲蓄高達13.9%的增速,哪里來的消費高增長,收入低增長大部分還是來自于儲蓄,消費的傾向在降低。
如何立足“十四五”,暢通雙循環,關鍵是在內需,出口的增速在2008年以來在逐漸的放緩,2015年貿易順差也在逐漸的放緩,必須由國內市場增長來彌補。國內快速工業和快速城鎮化高峰已過,投資高速增長不可持續。如何刺激和挖掘未來的消費潛力,如果按照現在的匯率計算,我們已經超過了美國同期的6萬億,所以中國市場從靜態來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從動態來看,我們四億中產階級的群體只占到總體人數的30%,能夠把中低收入群體轉為中等收入的群體,未來的增長潛力是非常大的。
從擴大傳統需求來看,要多渠道增加居民的收入,我們一直呼吁降息,在社會利潤率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如果企業的成本不降,這個是不合理的。從居民消費的角度來講,要么儲蓄,要么消費,從現在來看,儲蓄總額迅速上升的角度,也應該降息來刺激消費。還有就業,最后面臨著十九大提出的滿足美好生活需要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未來的階段,基本物質需要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矛盾,所以很多傳統的油鹽醬醋的老需求增長空間是有限的,但是新需求的增長空間是無限的。在2012年發表一篇新供給主義的宣言,最早呼吁供給側改革,喬布斯創造蘋果手機,世界對它的需求是零,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并帶來新的經濟增長。
未來,中國很多新供給都具有巨大的空間,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信息產業之外,新金融,新零售,高端產業,還有華為這樣高端制造業都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所以創造新需求,才能暢通大循環。謝謝大家!
14:22 | 科創板105家公司有在途回購計劃 擬... |
14:21 | 雙林股份2024年凈利潤增長514.49% ... |
14:20 | 智能電氣仍是業績“壓艙石” 雙杰... |
14:19 | 持續打造AI出行全球化 科技旗艦202... |
14:18 | *ST新寧申請撤銷風險警示 |
14:18 | 去哪兒:五一假期前夜火車票開售 ... |
12:54 | 潔特生物2024年凈利潤同比大增107.... |
12:52 | 持續推進國際化戰略 拓普集團擬不... |
12:37 | 新三板涌現一批業績突出企業 為北... |
11:51 | 海南證監局廣泛走訪上市公司 排憂... |
11:42 | 直線拉升!現貨黃金再創新高 |
10:47 | 官方回應:堅決反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