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12月11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論壇主題為“雙循環”下的資本市場創新與發展。來自監管系統、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經濟學界的逾400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針對“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務新發展格局進行了深入探討。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深刻分析當前國內外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基礎上,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給資本市場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尚福林指出,資本市場在這樣的歷史交匯期,應進一步發揮現代經濟金融體系的樞紐作用,支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他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要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本形成功能;二是要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三是要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配置資源功能;四是要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五是要更好發揮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吸引力。
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在致辭時表示,“十四五”時期,從國家全局來講,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資本市場制度也應當更趨成熟和定型,以更好地發揮其作為金融市場、要素市場的樞紐作用。現在看來,還應當進一步健全市場主體特別是上市公司提高質量的長效機制,完善促進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做優做強的制度安排,大幅度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制度水平,從而建立起科學的、有溫度的、高效的監管體系。
證券日報社社長陳劍夫在會上表示,證券日報只是這個偉大時代的一滴露珠,但同樣折射了時代的光輝,見證了資本市場的探索、改革、創新和滄桑巨變。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分子,我們一直懷著與資本市場同呼吸、共命運的心愿,傳遞信息、連通上下、發現價值、分享經驗,與市場共同成長。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從如何進一步提高上市質量的角度發表了精彩演講。他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要求。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也是資本市場的要求,資本市場已有30年的歷史,上市公司群體日漸成熟,要按照高標準要求自己。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也是上市公司自身的要求,上市公司應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整體質量。
中證金融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望軍則圍繞“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要按照“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總目標,著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完善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形成的體制機制安排,暢通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對接渠道,助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同時,在上午的論壇中,全國股轉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永春,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副總經理劉磊,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導、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等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持續推進新三板改革創新助力提高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夯實投保工作對于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數字化和金融化帶來的變革”“中國經濟創造新需求”等題目發表了主題演講。
下午召開了兩場專題分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分論壇”和“上市公司領軍者分論壇”。主要從構建資本市場良性循環生態鏈、“十四五”規劃建議看資本市場的發展、提高直接金融的比重和改進金融生態以及上市公司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壓力等方面進行多維度探討。
以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為代表的7位首席經濟學家們一致認為,全球經濟無論是在短期還是長期,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而相對于全球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的確定性是非常明顯的,明年全球經濟將處在全面復蘇的回升階段,但中國將是增長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明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9%左右;以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楊為代表的10位企業家則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應進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企業管理水平,做精主業、提高公司的業績和價值,加大對投資者的回報。
此外,下午的大會還舉行了“科創領軍者聯盟”第三批會員入盟儀式。截至目前,“科創領軍者聯盟”已經有111家聯盟成員,占到目前已上市的202家科創板企業的一半以上,匯聚了越來越多的優秀科創公司。聯盟成員通過深化交流合作、共享優質資源、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
(編輯 田冬 上官夢露)
00:07 | 上市券商一季度或迎“超預期開局”... |
00:07 | 中小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 2%以上... |
00:07 | 年內93家A股上市公司擬購董責險 同... |
00:07 | 商業銀行頻頻調整積存金起購門檻 ... |
00:07 | 第二批保險系私募基金迎新進展 超... |
00:07 | 出口轉內銷撬動消費新藍海 |
00:07 | “果鏈”企業需以自主可控實現硬核... |
00:07 | 量化交易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 |
00:07 | 金融支持促消費大有可為 |
00:07 | 讓首發經濟在各地“生根” |
00:07 | 火車票預售火爆 “五一”黃金周旅... |
00:07 | 多地專項債“自審自發”改革試點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