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晚會如期而至,今年晚會上曝光了人臉數據濫用、簡歷信息泄露,以及老年人手機里的安全陷阱等問題。這些問題大都涉及到數據與信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關注信息安全。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合法合規的掌握、運用數據,不僅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也為經濟發展加上了助推器。然而數據落到了不法分子的手里,竟變成了他們的生財之道,隨意竊取,甚至買賣。
今年315晚會,科勒衛浴、寶馬等商家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的攝像頭,顧客進店后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采集了人臉數據,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將嚴重威脅個人的財產、隱私安全。
數據竊取防不勝防,就連找工作投簡歷也有信息泄露的風險。智聯招聘、獵聘平臺中大量的簡歷流向了黑市,7塊錢就能買到一份詳盡的投職簡歷;此外,企業賬戶下載簡歷也有諸多漏洞,只要付費就能下載海量的簡歷信息。
除了投簡歷時有隱私泄露的風險,掛號看病也深受信息竊取之困。沈陽楊女士給孩子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網上掛號時怎么都掛不上,一查才發現,有人利用醫院APP賬號注冊漏洞,僅僅通過身份證號就將楊女士的孩子列為了家庭成員,并用這一信息頻繁掛號。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楊女士并未收到任何手機提示。找到醫院,醫院給出的答案僅僅是抹去異常記錄,恢復患者的正常掛號。
在《證券日報》記者調查過程中,發現教育機構間泄露客戶信息的現象也層出不窮。黑貓投訴平臺顯示,2020年共收到8.1萬多次對教育培訓行業的投訴,其中有15家企業被投訴上千次。消費者的投訴主要集中在:一家機構填寫資料后,電話、姓名等個人信息卻被多個機構知曉,深受電話騷擾之困;下載機構APP后,卻被要求讀取通訊錄數據以及機構的霸王條款、退費難、誘導貸款等。
在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數據與信息應成為我們美好生活的“加速器”,而不應成為違法分子生財的“新門路”。保護個人信息不受侵犯,需要政府加強監管,嚴懲違法違規分子;也需要企業補齊短板,規范個人信息的收集與存儲;更需要全民提高法律素養,學會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相信隨著法治建設的不斷進步,個人信息防護的堤壩一定會越筑越牢,大數據等新科技也將更好地造福社會。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