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超過一半的“致命”高田氣囊仍未被修復。本田汽車除了組建500人團隊主動上門服務,還拍攝視頻講述“死亡氣囊”的危害,但在中國又如何呢?
世界汽車史上最大規模缺陷召回事件已經發生兩年。然而,在全球范圍,大量汽車依然未被修復。
美國《底特律新聞》近日報道,汽車供應商高田公司宣布在美國召回約4200萬個缺陷安全氣囊,但其中有超過半數至今沒有被修復。裝有有缺陷安全氣囊的車輛,仍然行駛在美國公路上,為駕駛員和乘客埋下安全隱患。
在美國,本田、豐田、通用、菲亞特-克萊斯勒等汽車公司表示,它們正竭盡所能提高缺陷安全氣囊的維修率(這些缺陷氣囊曾導致13人死亡和180多人受傷)。上述企業認為,其擁有足夠多的替換零件以便免費維修,有時甚至會派工作人員上門檢查并維修受牽連車輛。
這種積極的態度和姿態,不禁讓人想到同樣因高田氣囊缺陷問題而急需汽車公司“撫慰”的中國消費者。
美國車主如上帝,本田雇人上門修車
雖然各大汽車巨頭在美國極力安撫消費者,但一些美國民間組織反駁說,汽車制造商們應該做更多,它們應該借助其營銷實力,讓車主認識到安全風險。
高田公司召回缺陷安全氣囊事件,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汽車召回事件,受牽連車輛接近該國注冊車輛總數量的13%。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截至今年10月末,4180萬個安全氣囊被召回,但只有1960萬個被修復。雖然高田公司已破產,但是,有缺陷的安全裝置仍然安裝在3400萬輛汽車上,情況可能還會惡化。
一般來說,車齡越大,濕度越高,風險也就越高。高濕度將導致為安全裝置充氣的推進劑變質,在碰撞中爆發過大威力,使金屬氣筒破裂,向駕駛員和乘員迸濺碎片。
出于安全考慮,安裝在1140萬輛本田和謳歌汽車上的約1770萬個安全氣囊被召回。到目前為止,本田已經修復了1140萬個。
為了彰顯誠意,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雇傭了500人,主動上門尋找那些沒有回應郵件的車主。
不僅如此,11月,本田汽車甚至開始使用臉譜網追蹤車主和發送警告。
本田發布了一段網絡視頻,重點講述了一位女士因其2001款思域的安全氣囊爆炸,導致一只眼睛幾乎失明的明證。該公司表示,此舉相當于向其他車主做了1.5億次宣傳。
本田汽車發言人克里斯·馬汀表示,本田在美已開始使用其他供應商的零部件,以確保維修工作不被高田事件耽擱。
在美國,本田、菲亞特-克萊斯勒和豐田召回安全氣囊的數量最多。三家公司均表示,維修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也承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菲亞特-克萊斯勒表示,該公司已完成了最高優先級任務的49%,并確信有足夠的零部件完成所需維修。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稱,菲亞特-克萊斯勒大約有870萬個充氣筒受召回影響。
菲亞特-克萊斯勒還與優步簽訂協議,為那些把問題車輛交給經銷商的車主提供代步車。該公司還出臺了“移動修復”計劃,即安排技術專家上門服務。
豐田旗下約有500萬輛汽車受到這起召回牽連,其發言人透露,豐田已完成被美國監管機構劃定為“前三高優先級”維修任務的68%。
“我們有零部件,只是讓車主們來修理的問題。我們有穩定的零部件來源……維修工作一個小時都用不了。”
維克多表示,豐田已經建立了“主動召回”機制,車主們前往售后維修店時,將被通報召回信息。這項機制已在美國設立了25000個服務點。
執行力度不均,“把賣車用的技巧拿出來”
11月,美國聯邦機構發布了一份來自第三方監管機構的報告。報告稱,車企的維修完成率差別很大,反映出執行力度不均。
截止10月底,維修完成率最高的汽車制造商包括特斯拉(完成率達到78.6%)、本田/謳歌、斯巴魯和通用汽車。完成率最不好的有梅賽德斯-奔馳、三菱和馬自達。
美國消費者協會分析師大衛·弗里德曼認為,盡管像本田汽車這樣的公司實現了主動上門服務,但汽車制造商在聯系有風險的車主上做得不夠。
弗里德曼指出,汽車制造商應該“把他們賣車時使用的技巧”用在告知車主他們面臨潛在安全風險上。“這些公司里有很多知道應該如何激勵人們的專家,他們知道怎樣做事。問題是,他們愿意這么做嗎?”
相比目前美國市場的召回,在中國,車企對待高田氣囊缺陷召回就沒有這么積極了。2016年全年至2017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召回中,涉及安全氣囊缺陷的占到近800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5日,國家質檢總局就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集體約談大眾、通用、奔馳,通報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缺陷調查情況。彼時,大眾、通用、奔馳3個品牌、8家生產商僅提出召回小批量車輛用于試驗分析,并未提出有效召回措施。
據統計,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在中國共涉及37家汽車生產者,涉及車輛2000余萬輛。
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24家生產者實施召回102次,涉及車型97個,數量達到1059萬輛。
中國這個被跨國汽車巨頭稱為最重要市場的國度,并沒有獲得一碗水端平的待遇;跨國汽車巨頭對中美兩國消費者在召回問題上的差別對待,更是發人深思。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