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馬麗
美國時間3月18日(周日)深夜或19日凌晨,Uber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Tempe)撞到了一名橫穿馬路的行人,這位行人在送往醫院后不治身亡。
此次事故,是全球首次在自動駕駛模式下運行的自動駕駛車輛導致人員死亡。
Uber車輛在發生事故時處于自動駕駛模式,車上有一名安全員司機。Uber的無人駕駛汽車當時以61公里的時速在限速時速56公里的區域內行駛,并沒有試圖剎車。
事故發生后,Uber發言人SarahAbboud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向死者家屬致以深切慰問,Uber目前正在全力配合當地執法機構調查該起事故。”
Uber公司也宣布已經停止了所有無人車的路測,包括所有測試的四個城市,分別是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匹茲堡、舊金山市,加拿大多倫多。
自動駕駛車輛上的這位安全員是否采取了措施來避免發生慘劇、交通燈的工作狀況、肇事車輛的詳細信息暫未被披露。
盡管真相尚未查明,這起事件已經在國外媒體和社交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輿論已經開始抨擊“命途多舛”的Uber了。
《紐約時報》的用戶評論稱,“這件事已經不是語言能概括的程度了。我們不應該允許機器在公開場合謀殺無辜的人。”另一用戶表示:“對于我來說,自動駕駛比酒駕還要危險。”
美國媒體認為,這將對自動駕駛測試的未來以及自動駕駛汽車道路上的使用產生巨大的影響。或許,因為此次事故,全球各地的無人駕駛路測監管將進一步加強力度。
各方一片倒指責Uber和自動駕駛技術之時,利桑那州坦佩警察局局長西爾維亞·莫伊爾(SylviaMoir)卻表示,根據事故的初步調查顯示,在此次交通事故中,Uber可能不存在過錯。
莫伊爾向《舊金山紀事報》表示,Uber自動駕駛汽車配備的攝像頭拍攝的視頻,可能意味著這次交通事故過錯在受害者本人而非Uber。
Uber的自動駕駛測試車前排座位上的司機也表示,因為受害人的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根本反應不過來。他所收到的第一個交通事故警報,就是二者相撞的聲音。
據Uber方面稱,此次出事故的自動駕駛汽車,頂部搭載有激光雷達,能對周圍環境產生3D成像,并在白天和夜晚的環境下都能非常詳細的檢測靜止和移動物體。
車輛上搭載的短程和長程光學相機,其號稱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計算機視覺算法,能夠判別指示燈、穿越行人等信號圖案。這樣的配備下,發生人為可控事故的可能性應該是不大的。
Uber研發中心負責人曾表示,駕駛員可以隨時選擇自己掌控車輛;在駕駛過程中,這輛車的感應器還探測到阻礙交通的路邊停車、亂穿馬路的行人、騎自行車的人甚至一只正在過馬路的鵝。
宣傳的自動駕駛車輛搭載的技術是挺厲害的,什么都能看到,也能躲過去,但是結果闖了大禍,把比鵝大十倍的人撞死了。
目前肇事車輛仍在警方掌控中,從車輛的攝像頭和傳感器中調取的數據和圖像,無疑將證明更多的事件發生的原因。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表示,將派遣一個小組調查車禍事件,下一步的焦點將是如何認定責任。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向路透社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該機構“正在就此事件與Uber、沃爾沃、聯邦當局、州和地方當局進行接觸”,并將采取適當行動。
AI技術是否足夠安全,自動駕駛究竟是否可以信任?這是個討論已久的話題。
在馬路上,可能有形狀各異的交通障礙物,橫穿馬路、行蹤方向飄忽不定的行人,還會出現影響汽車視覺的大霧、大雪天氣...這種種假設,都會對汽車自動駕駛的識別能力造成影響。
從數據的角度考慮,科技巨頭和創業公司成千上萬的數據模型的確能夠讓汽車擁有比人類更豐富的駕駛經驗,以及對道路交通的識別和認知能力。
但實際上,遇到突發事件時,機器的表現也并沒有宣傳的那么樂觀,在這種突發極端狀況下,誰比誰強呢?半斤八兩,關鍵在于責任的界定。
但是持這種觀點“如果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無法保障人身安全這一點,那么就完全不能投入使用。”就夸張了,因為事故阻礙技術的發展,使其停滯不前就本末倒置了。
此次事故直接影響了前不久Uber和Waymo曾督促美國國會出臺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法律,以加速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在美國本土落地。當時國會的一些民主黨議員就因為安全考慮表示應暫緩通過相關立法。
美國國會助理本周一稱,此次發生的致人死亡事故將阻礙自動駕駛相關法案的通過。
Uber的這起事故,或許正為如火如荼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再次提出警示,自動駕駛汽車的相關法律細則的規定制定,或許也會因此提上日程。
#進擊•融合獵云網&AI星球2018年度人工智能產業峰會#將于4月17號在深圳大中華希爾頓酒店舉行。
這里有最深度的思考,最有價值的投資建議,以及最酷的黑科技展示,精彩不容錯過。快快掃描圖中二維碼參與本次峰會的報名吧。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