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汽車不再吸引我們了?
事實上,不僅僅在中國,全世界的汽車都不好賣了。汽車行業出現了衰落跡象,特別是乘用車的消費出現全球性的下滑趨勢。
還是福特,除了在美國銷量下滑外,在進駐的其他主要市場國家無一例外下滑,比如加拿大地區下滑2.8%,在墨西哥地區下滑14.7%,英國市場銷量下滑了12%。以至于,福特計劃于2019年第二季度對其全球范圍內的7萬名領薪員工進行裁員,這相當于削去了該公司四分之一的人員規模。
根據英國調查公司IHSMarkit的預測,2025年的全球新車銷量預計為1.1億輛左右,比2017年只增加約1600萬輛——2010年以來,全球汽車銷售每年以超過5%的增速穩步擴張,但到了2018年,前景似乎前所未有的黯淡。
在島國日本,汽車的銷量已經持續了近30年的停滯——從80年代達到巔峰后,日本人對于汽車消費的熱情逐年消退。
當社會階層固化、公共交通完備后,日本年輕人不再把擁有汽車視為夢想,以至于豐田章男也曾感嘆:“現在日本年輕人對自行車的興趣遠大于對汽車的興趣,說不定有一天汽車會賣不出去。”
究竟是什么,讓汽車不再吸引我們了?
在葫蘆俠看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汽車能夠帶給我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急劇衰退——當汽車對于全社會仍是奢侈品的時候,人人都渴望有一輛車,這股巨大的推動力促使汽車消費飛速增長,30年代的美國、70年代的日本、2000年代的中國和當下的印度,就是這樣的市場。
而當汽車保有率相對較高時,擁有汽車這件事本身不再是一件讓人感覺與眾不同的事情,消費者對汽車就有了更高的追求。速度、個性,或者是比別人都更加寬大的車身。
全世界只有一個迪拜
速度和車身尺寸是無法無限制增長的,全尺寸SUV和高級跑車雖好,但永遠不可能是屬于普羅大眾的一般消費品。而這個時候,我們能選擇的卻只有毫無個性的“買菜車”。
“內卷化”就像一座彭羅斯階梯,看似一直在上升,但其實原地踏步
是的,“買菜車”這個名詞的出現,就是當下汽車行業“內卷化”的最好寫照——“內卷化”,原本是屬于社會學的名詞。對于社會來說,它指的是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后,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而引申到個人,長期從事一項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層面,沒有任何變化和改觀。這種行為通常是一種自我懈怠,自我消耗,也是一種“內卷化”。
在汽車行業,同樣呈現出不可逆轉的“內卷化”趨勢。在中國車市上,幾乎每一家汽車企業都在說自己的車型目標是年輕男性消費者、追求時尚個性。但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每家車企都這樣說,我們看到的車型反倒越來越沒有個性。
所以,當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的時候,我們才開始懷念奧拓。
葫蘆俠曾經疑惑,為什么沒有一家車企敢于推出一款車型,明明白白地說:我的車就是要賣給50歲以上的老年人;或者說,我的車就是要賣給中年女性?
一位汽車行業媒體前輩的話點醒了葫蘆俠——面對大趨勢,沒有哪家車企敢于承擔如此巨大的風險。
內卷化——一個或許將害死汽車行業的幽靈
沒錯!當汽車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車越來越難賣的時候,反倒再難有車企敢于劍走偏鋒。
所以,當SUV走紅的時候,我們見到一窩蜂而上的SUV;當奧迪式的六邊形格柵、雷克薩斯的紡錘形格柵、特斯拉的豎置中控屏被認為“好看”時,一大波模仿者蜂擁而至;甚至于奔馳、大眾這些曾經的行業引領者,也開始千篇一律的“家族式設計”,連甲殼蟲這樣的經典也只能自生自滅……
這,就是典型的“內卷化”——微觀上的進步和宏觀上的原地踏步成為一體兩面。
仍然拿汽車的外觀來說,回顧絕大多數歷史在30年以上的車系,我們不難發現,在1950年代-2000年代,幾乎每一代車型的更新換代,都帶來車輛造型上的巨大改變,而到了最近兩年,換代車型在外形上的變化似乎越來越小。就拿福特福克斯來說,這個被福特寄予厚望,可謂是臥薪嘗膽之作的新車,仍然是上一代的“鯊魚嘴造型”。
所以,我們看到汽車在外觀設計上越來越同質化。在葫蘆俠年輕時,汽車是極富魅力的,馬自達有最好的轉子發動機、薩博有最強的渦輪增壓器……那個曾經百花齊放的汽車行業,如今已從各方各面變得越來越同質化。成本、風險,讓各家車企都越來越傾向于保守,個性化車型越來越少。
在“內卷化”發生時,處于更高位置的豪華品牌反倒穩坐釣魚臺。消費降級和消費升級也詭異地以一體兩面方式發生——少數財富擁有者選擇以更高的價格來滿足自己對個性化汽車的追求,而更多的消費者只能以腳投票,選擇不消費汽車。
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拉美、非洲、東南亞國家,汽車市場呈現的就是這樣的局面。在這些國家的街道上,一方面能夠看到最新型號的進口豪華轎車,奔馳S級、路虎攬勝招搖過市,但另一方面,人們卻很少看到新年款的普通車型,反倒能見到一些年齡超過20、30年的老車在發揮余熱。
所以,我們看到在2018年的車市低谷中,豪華品牌紛紛逆勢上揚,而傳統意義上的主流——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卻陷入了困境。
一些自主品牌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卻并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比如一些車型打出“智能社交”的牌,能夠在車內查看車友,甚至聊天;一些車型搞出了旋轉式的中控大屏;甚至還有能夠在車內K歌的車型……這些劍走偏鋒或許能夠吸引少數消費者,但始終無法改變汽車在外觀、動力上的停滯不前,至少對于葫蘆俠來說,這些奇技淫巧難以讓我走進4S店。
回到我們的主題,假如購置稅真的減半,哪怕直接免征,也無法改變汽車行業“內卷化”的趨勢,即使它真的能在2018年再一次讓中國車市起死回生,也難以在2020年、2025年、2030年重復功效。
“內卷化”的幽靈并非只籠罩在汽車行業。家用電腦、手機、家電,同樣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局。就連曾經創意無限的蘋果手機,也早已江郎才盡,只能靠越來越大的屏幕取悅消費者。
人類的科技發展似乎已經到了一個瓶頸。計算能力和能量儲存密度,這兩大問題困擾著電腦、手機,也困擾著汽車的發展。計算機芯片如果不能迎來革命性的改變,自動駕駛或許永遠難以實現;而能量儲存密度的限制無法突破,新能源汽車也終究只是空中樓閣。
什么才能真正拯救汽車行業?答案其實正在于此。可嘆的是,它或許與汽車行業中的所有人都無關。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