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10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華西證券協辦的2019首屆新能源汽車資本論壇于北京召開。主辦方在論壇現場揭曉了“中國最具成長性新能源汽車企業”,長安新能源憑借卓越表現獲選該殊榮。
可以看到,從推出“香格里拉計劃”到汽車無人駕駛上取得里程碑的成就,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中,長安新能源憑借18年的技術積累及產業化推廣,智能網聯、智能交互、智能駕駛三大類60余項智能化技術賦能,同時最新研發出第三代智能整車域控制器“長安智慧芯”,迅速躋身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新能源汽車企業行列。
“‘三連降’并未構成趨勢,我國電動車市場長期來看必然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增長。我預計爆發期就在2023到2025年之間。”長安新能源總經理楊大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補貼退坡,長安新能源已重新梳理產品架構,從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即將推出四款全新車型,最高續航達到600公里。
而伴隨著長安在新能源領域“千億元行動”、“萬人研發”、“伙伴計劃”和“極致體驗”四大戰略舉措的齊頭并進,長安已經陸續推出30多款新能源汽車產品,并掌握了以第三代整車控制器為代表的364項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為其品牌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新能源市場2023年或迎爆發期
對于2018年初才獨立出來的長安新能源來說,盡管成立時間不長、外部挑戰嚴峻,但依托長安汽車多年積淀的優勢,以及自身的技術、體制機制創新,仍舊贏得了行業一致叫好。談及做新能源汽車的最大感受,楊大勇表示,做燃油車工作更像是集團軍作戰,分工清晰,各部門可以按照既定的套路形成合力,推進流程也非常規范。然而在新能源車領域,具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
首先是市場不確定。“新能源汽車當前市場較小。第一,產銷波動巨大;其次,價格和政策補貼不確定;再有消費者對產品的理解,遠沒有對燃油車到位。”楊大勇解釋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消費者實際上對新能源汽車還是有很多擔憂和不信任。
其次是產品不確定性。“新能源汽車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快,與燃油車相比規模效益差距巨大。所有這些不確定性疊加在一起,就會對整個企業的運營帶來很大的難度。”楊大勇表示,相信新能源汽車未來一定會趨向于類似傳統燃油車規模化、確定性的集團作戰。
今年以來,受6月份補貼退坡影響,行業出現罕見“三連降”。而在楊大勇看來,“三連降”并未構成趨勢。
“從汽車工業周期來看,趨勢判斷需要連續觀察一年左右的時間。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補貼退坡暫時性影響。”楊大勇表示。
針對近日熱議的“新能源汽車扣除對公數據后,賣給真實消費者的數據大概只有十幾萬輛”的說法,楊大勇認為,不管交付給誰,體驗過新能源汽車,才是最重要的。哪怕賣給了出租車公司,如果消費者坐新能源出租車體驗好,也會促進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愿。
發布第三代整車控制器 長安新能源打造核心競爭力
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長安新能源以務實的干勁解決技術難題,滿足廣大消費者的用車需求——在交流過程中,楊大勇給記者最大的感覺就是條理清晰、沉著冷靜,始終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入解讀政策新部署,以產品創新精確刺中用戶選擇新能源汽車的痛點。
“長安在整車尤其是平臺懸架、轉向、車體技術方面,有三十多年的積累。對于底盤和整車整合的技術掌握,是我們先天的優勢。”除此之外,據楊大勇介紹,在電氣化和智能化高速發展的當下,新能源汽車的VCU正扮演著整車指令中樞的絕對核心角色。長安新能源最新研發的第三代控制器“長安智慧芯”——SVCU(智能整車域控制器),可適配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所有新能源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上代產品,第三代控制器體積縮小了70%,性能卻提升了70%,同時制造成本下降了43%,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第三代控制器的誕生,標志著長安新能源正式進入集成化、高算力的域控制階段。”楊大勇表示。
此外,據記者了解,目前長安新能源還在包括域控電子電氣架構、三合一電驅系統、高效電池系統、一體化熱管理系統、輕量化車身等方面取得了核心技術掌控。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