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小米智能汽車業務正式立項。當天晚上,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上表示,將親自帶隊,并稱“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有業內人士指出,與手機和智能家居產品相比,汽車從復雜度、安全性要求和資金投入上都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從產品制造到銷售渠道,都需要雷軍和小米進一步適應。
曾多次否認造車
今年以來,關于小米加入造車賽道的傳言便愈傳愈盛。但對于該問題,小米集團多“以公告為準”答復,更有管理人員多次在公共媒體上回應表示小米造車是“假新聞”。此番“官宣”,小米造車總算塵埃落定。
雷軍在當晚的新品發布會上首次公開談及小米造車計劃的細節。他表示,造車賽道他已關注近八年,但真正從認真調研到做決策僅僅用了75天。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決策意味著小米在造車方向選擇上時間緊迫。市場聲音指出,當前手機產業難以進一步突破,而且原先產業過于競爭飽和后,小米必須要開辟新的產業模式來規避潛在的風險。
公告顯示,小米集團的電動汽車業務項目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對于投入支出,雷軍稱截至2020年底小米有1080億元現金余額,這是小米造車的重要支撐。業內人士表示,小米入局造車賽道,意味著繼美的、格力、阿里、百度等巨頭之后,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又添一個攪局者。
天眼查App顯示,小米關聯公司已申請多項汽車相關專利。有消息稱,小米計劃將汽車組裝業務外包給合同制造商,且沒有計劃選擇“老牌”汽車制造商。一位蔚來汽車離職高管透露,今年春節后小米團隊找他聊過造車事宜,并讓其推薦人才,目前小米已經從多個汽車產業相關公司挖人。
業內:造車不是積木游戲
對于小米造車,雷軍稱這將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并表示小米宣布智能電動汽車立項后,還會有一段時間認真做市場研究和產品規劃。雷軍指出,“在汽車行業里面,時間表是6~9個月的時間,盡量縮短產品規劃的過程”。
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跨行業企業對造車業務做出回應。3月31日,在2020年度業績發布上,中國恒大董事會主席許家印表示,恒大汽車計劃今年四季度試生產,明年實現大量交付。同日,華為表示幾年前就已啟動智能汽車戰略,定位為智能汽車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包括車聯網、車語音、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智能動力系統。目前該定位并未改變。
從造車賽道的“先行者”的業績來看,很多新能源汽車廠商目前都面臨著“增收仍虧損”的困境。記者注意到,2020年蔚來汽車營業收入達162.58億元,凈虧損53.04億元;理想汽車2020年營收為94.57億元,凈虧損為1.52億元;小鵬汽車全年營收約58.44億元,凈虧損27.31億元。
早在2015年和2016年,雷軍創立順為資本并先后投資了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在小鵬汽車的4億美元C輪融資中,小米又通過旗下注冊的FastPaceLimited公司投資了5000萬美元。
信達證券研報稱,無論從具體廠商、認證標準、采購模式、備貨周期等方面來看,汽車供應鏈和智能手機、傳統智能消費硬件供應鏈都有諸多不同。
對于跨行業造車,有媒體評論稱“小心中途‘翻車’”。評論指出,地產、手機、空調、互聯網等跨業巨頭的發展應建立在技術基礎之上,更強調“造車不是積木游戲”。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