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見習記者 楊潔
5月5日上午10時,《證券日報》記者來到北京市豐臺區一家日系汽車4S店,現場有七八名消費者在咨詢,還有消費者在排隊等候試駕。
據店內汽車銷售顧問介紹,“五一”期間,品牌優惠活動力度大,主打車型每輛優惠可達87000元。“常規的話,我們店每個月多款車型的總銷售量在80輛至130輛之間,而我們的主打車型由于優惠力度大,在‘五一’期間每日就至少可成交兩單。”
“汽車是消費市場的‘頂梁柱’,2020年我們國家的汽車交易量達到了3965萬輛,其中新車銷售量達到2531萬輛,二手車交易量達到1434萬輛。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里,汽車銷售額要占1/10。”日前,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朱小良就2021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答記者問時介紹,在今年開展的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中,汽車促消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今年以來,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穩步推進。3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2021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鼓勵各地出臺更多新能源汽車下鄉支持政策,改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推動農村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參與下鄉活動企業研發更多質量可靠、先進適用車型,加大活動優惠力度,加強售后運維服務保障。2月份,商務部印發《商務領域促進汽車消費工作指引》和《地方促進汽車消費經驗做法》,對于優化汽車限購政策、實施新車消費補貼、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實施“以舊換新”補貼、實施老舊汽車淘汰補貼、完善汽車消費環境等多項政策進行了總結和推廣。
“汽車消費是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汽車產業本身又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高附加值行業,在支撐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升級方面發揮著引領作用,也在帶動就業、增進稅收、助力貿易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促進汽車消費不僅能夠帶動整個消費市場的增長,還有助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意義重大。”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那么,今年“五一”假期車市情況如何?記者注意到,不少汽車生產企業、經銷商、金融機構等紛紛拿出“真金白銀”,聯動讓利促銷。
河北省保定市東二環一家汽車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在售的兩款新能源電動車,有兩種優惠方式,一款是現金優惠1.5萬元,贈送充電樁,并送終身免費保養;另一款可以選擇置換補貼5000元或者金融貼息5000元。”
“‘五一’期間,包括自駕出行等方式正在引導汽車消費回暖,而各個汽車廠商拿出讓利措施,一方面可以把前期積累的庫存盡快消化掉,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支撐汽車消費回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
不過,相對于汽車消費整體回暖,一些四、五線城市的汽車市場則是另一番光景。吉林省四平市雙遼市的一家4S店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今年一季度政府發放消費券,2月份至3月份買車可以使用價值3000元的消費券。但現在沒有消費券,店內銷售情況便不如之前了。而且‘五一’期間,大部分顧客選擇出門旅游,店內汽車銷量也很一般。相對來說,省會城市和一些地級市因為有政府搭臺辦車展,他們的銷量很不錯。”
談及接下來在促進汽車消費方面還需如何發力,付一夫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進一步放寬或是取消限購政策,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考慮對購置汽車予以補貼支持。不過在環保、交通擁堵等壓力之下,大城市要完全放開限購政策還不太現實,需要以三線以下城市、消費升級正在提速的“下沉人群”為突破口,為他們的汽車消費提供便利和支持,進而帶動汽車消費的增長。此外,還應大力發展二手車市場,既能盤活二手車存量,又能拉動新車增量,淘汰老舊車廢量,全鏈條激發汽車消費潛力,同時還能帶動維修、保養、保險、金融等行業發展。
劉向東認為,接下來促進汽車消費主要關注如何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即支持部分城市放寬針對汽車的限購政策,提高汽車消費的應用場景,促使消費者購買汽車不成為負擔,同時更好地使用汽車。
14:08 | 大連銀聯與中升集團的合作邁向數字... |
14:07 | 九江銀行:助力小種子“種”出大產... |
13:59 | 最新進出口成績單出爐! |
13:16 | 58同城李子健:深度融入200多個行... |
12:47 | 阿里CEO吳泳銘內網發帖:回歸初心 ... |
12:45 | 中國人保多舉措推進防災減災 |
12:45 | 量子之歌出席2025年大阪世博會 共... |
12:44 | 浩豐科技“神算”大模型一體機亮相... |
12:44 | 國網信通子公司成功助力2025數字中... |
12:43 | 億晶光電攜多款產品亮相德國慕尼黑... |
12:42 | A股投資新勢力:新興消費賽道異軍... |
12:42 | 財信產業基金投資企業博雷頓成功登...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