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昱丞
2023年,我國外貿“新三樣”(即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表現亮眼。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9.9%。其中新能源汽車全年出口177.3萬輛,增長67.1%。
事實上,從2015年起,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量連續多年全球居首。期間,中國涌現了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便是其中之一,其也是“中國制造、中國創新”的代表型企業典范。目前,比亞迪已成長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并作為“鏈主企業”助力培育了覆蓋上萬家供應商的供應鏈生態體系,包括資源、材料、零部件供應商等。
比亞迪1月30日發布的2023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90億元至310億元,同比增長74.46%至86.49%。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歷史新高,進一步鞏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領先地位。
短短20年,比亞迪如何從行業新兵成長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在全力押注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中,比亞迪構建了怎樣的能力與優勢?近日,比亞迪董事會秘書李黔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解析比亞迪的技術基因、生態鏈條與綠色夢想,講述比亞迪的“新成長故事”。
記者:2023年是比亞迪造車20周年,回頭來看有哪些戰略決策對公司至關重要?
李黔:比亞迪最早做小二次充電電池起家,2003年收購秦川汽車進入到汽車領域,公司從第一天開始就想做新能源汽車。我們認為電池與車的結合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最終方向,所以靠電池來推動我們的電動汽車戰略。
比亞迪不斷投入研發,堅定走電動汽車的方向,在供應鏈布局、研發布局上均往新能源汽車方向發力,逐步培育新能源汽車底層的技術架構,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比如,2008年比亞迪推出首款新能源插混車型F3DM,但是市場并不接受。于是公司先推出公交電動化戰略,這為公司帶來更深的技術沉淀以及對電動車的更深理解,也帶來了一定的收入利潤和現金流,此后相繼推出出租車電動化戰略,帶動了電池、電機、電控全方位的技術提升。
20年造車走的是艱辛而痛苦的路,因為汽車品牌獲得社會大眾接受需要一個過程。比亞迪一直在堅持做證明題,證明新能源汽車可以、自主品牌可以、比亞迪可以,最終等到了電動車的春天。從2020年以后,電動車終于迎來爆發,才有了今天大家對比亞迪電動車的認可。
記者:比亞迪在戰略層面“踩得較準”,在戰略前瞻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黔:從目前看,比亞迪幾乎每一次轉型都準確地“踩在點上”,這得益于比亞迪企業文化的精髓,即技術創新,比亞迪戰略的制定均以技術為導向。在比亞迪,技術不僅僅為產品服務,更多是為戰略服務。只有對技術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看得更遠,看得更深。
在汽車電動化發展初期,以政策補貼為驅動的市場背景下,磷酸鐵鋰電池因為能量密度較三元鋰電池低而被市場看衰,但比亞迪在電池正極材料上毅然選擇磷酸鐵鋰路線。當時市場中存在一個誤區,認為電池的能量密度越高越好,卻忽略了成本和安全性,也忽略了資源的充足性。比亞迪幾乎靠一己之力顛覆了行業的看法,讓磷酸鐵鋰回到行業發展的“主升浪”里。
比亞迪之所以堅定選擇磷酸鐵鋰,也是基于對技術的深刻理解。比亞迪認為磷酸鐵鋰在安全性、成本優勢以及全球供應方面都沒有問題,公司能夠通過刀片電池技術從設計上改變部分劣勢。
比亞迪有一個巨大的技術“魚池”。當公司戰略發展有需要的時候,從“魚池”里面挑一條“魚”,就能夠將其運用到產品上去,讓公司產品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
記者:新能源汽車“下半場”是智能化,比亞迪這方面有何布局?
李黔:智能駕駛是比亞迪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方向,給消費者提供更舒適、更安全、更智能的汽車也是比亞迪的使命。比亞迪在電動化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領先優勢,全球市場占有率排第一,“下半場”比亞迪在智能化方面也不會放松,因為電動化本身是實現智能化的最佳方式。
在智能化上,比亞迪希望實現讓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成本。如果為了實現部分細致功能需要付出天價,這不能算商業化。比亞迪實現智能化的決心非常堅定,目前公司有幾千名研發人員在開展相關工作,希望在低成本方案下實現較高智能化水平。
比亞迪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量產。在未來幾年,外界會看到比亞迪在相關領域不斷推進規模化、量產化、商業化的進程,大家請拭目以待。
記者:比亞迪的垂直整合供應鏈是怎樣構建的?
李黔:比亞迪的優勢之一,是能夠在技術上實現深度垂直整合。車企的垂直整合能力越強,就越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在深度垂直整合的優勢之下,比亞迪內部研發效率大幅提高,推出新技術、新功能、新車型的速度也會更快。
比亞迪開始做電動車的時候,整個行業的供應鏈體系都圍繞燃油汽車進行,電動車供應鏈不完整也不成熟,與燃油車供應鏈體系存在很多不同,需要公司自己構建。
當前,公司已掌握電池、電機、電控、電動剎車、電動空調、電動轉向等方面技術,電動車的發展帶來整體上技術和供應鏈的躍遷。
記者:作為“鏈主”企業,比亞迪如何賦能供應商?
李黔:比亞迪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一級總成上,堅持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而在二級件、三級件方面實際上還要依賴于廣大供應商伙伴,與比亞迪共同做好電動車事業,共同發展。
電動車是大產業,供應鏈橫向寬、縱向深。一方面,比亞迪不斷研究和探尋電動車發展的方向,對供應鏈進行賦能,供應鏈伙伴跟著比亞迪一起前行。另一方面,比亞迪的供應商伙伴在各自的領域內也是專家和強者,他們幫助比亞迪實現供應鏈安全以及技術進步,助力比亞迪在市場競爭中保持較強競爭力,為比亞迪進行賦能。這是一個雙向賦能的過程。
記者:如何看比亞迪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超過30%,未來將采取何種策略?
李黔: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超過30%的市場占有率不是一個低的數字。但放眼全球,有自主品牌的汽車市場中,30%的占有率也不算高。美國、日本等很多國家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都超過了30%。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中,自主品牌和海外品牌還處于“五五開”的狀態,自主品牌還有市場空間,這也是比亞迪的機會所在,從長期看比亞迪的市場占有率將穩中有升。
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在15%左右,2022年約27%,2023年全年滲透率約36%。2024年滲透率可能會在45%左右,整個行業還在快速發展。
記者:“新三樣”產品出口首破萬億元釋放出怎樣的信號?比亞迪有哪些優勢,又面臨怎樣的挑戰?
李黔: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早、市場化程度高。目前,國內車企還可以在海外取得品牌溢價。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全世界最“卷”的市場,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車企在海外有非常強的競爭力。時代的變遷也充分證明,在汽車電動化的關鍵階段中,中國的汽車工業已經崛起了。
“出海”車企面臨的挑戰在于如何適應復雜的國際環境,包括品牌的建立、渠道的建立、本地化的生產,以及如何能夠讓當地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更友好、更接受。
目前全球范圍內除了中國、美國以及歐洲各國以外,其他國家的電動車滲透率不高,海外電動車滲透率在加速上行,市場空間還很大,比亞迪希望能分得一杯羹。公司有信心依靠在中國巨大市場長期積累的電動車領域能力,在全球汽車未來電動化的大浪潮中,繼續獲得比較大的市場份額和更重要的位置。
記者:怎樣理解新能源行業?比亞迪對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李黔:比亞迪要做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先行者。面對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汽車業務將持續發力、做深做透,抓住全球能源革命的機會。未來5年至10年,比亞迪將圍繞光伏、儲能、云軌等方面持續布局,希望能成為綜合能源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汽車市場是整個制造業里最大的市場,同時,我們又面臨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革命性顛覆。比亞迪對所選擇的事業和賽道感到非常驕傲,我相信比亞迪一定能夠在汽車市場占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做最好的自己。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