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9月29日,全國“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在合肥啟動,2024合肥國際新能源汽車展覽會暨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開幕。
據悉,本屆展會以“徽動全球、一路向前”為主題,創新采取“雙主會場+縣區聯動分會場”的展會布局,于9月29日至10月5日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和駱崗公園舉辦,總展覽面積超26萬平方米,計劃展出國內外知名品牌超100個、車型超1000輛、首發首秀車型或技術不少于20款。
《證券日報》記者另從合肥市商務局獲悉,9月29日至10月8日,合肥市將發放2024合肥國際新能源汽車展汽車消費券,本次汽車消費券預算3700萬元。其中,新能源車消費券預算2200萬元,燃油車消費券預算1500萬元。本次消費券發放活動,共有335家車企參與,并可以與安徽省商務廳9月7日發布的“以舊換新”汽車報廢或置換補貼相疊加。
汽車市場進入智能化競爭新階段
9月29日上午,在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高層論壇上,張永偉表示,全球汽車競爭格局正在不斷演變,人工智能正成為新的關鍵決定性因素。人工智能對汽車行業帶來的主要改變,就是汽車產業的技術高地和汽車企業的戰略競爭支點正在向AI驅動的智能化快速遷移,過去的競爭力已經很難支撐汽車企業下一步的發展,未來的發展必須基于高地和支點,建立以AI驅動的智能化發展,實現戰略遷移,才會贏得未來。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也強調,人工智能將成為智能電動汽車企業的核心基礎能力,影響各個領域的全面發展。蔚來致力于將AI應用于產品和技術創新,以推動智能電動汽車的進步。同日,蔚來公司宣布,根據協議,戰略投資者將以人民幣33億元現金增資認購蔚來中國新發行的股份,蔚來公司也將投入人民幣100億元現金認購蔚來中國的新發行股份。
“如果說電動化是上半場,那么智能化才是下半場,是真正的大戰、真正的大變革。”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乘用車首席運營官何志奇表示,傳統車是機械車,就像算盤,算盤上永遠打不出互聯網,機械車也產生不了真正的智能車,一旦把機械改成電動,就相當于把算盤改成計算機,智能的東西才能夠實現。汽車將完全進入一個智能時代,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代步工具。
神州數碼汽車業務集團CTO劉黎則認為,汽車行業正面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軟件定義汽車和智能化的新趨勢為行業帶來了新發展機遇。若想抓住機會需不斷嘗試,關注汽車智能化、AI大模型及出海等新風口。
“生成式AI在汽車場景中提供了重要機遇,”火山引擎汽車行業總經理楊立偉指出,自2010年全球軟件市場規模為3500億美元,到2023年幾乎翻倍至6500億美元,其中云服務市場占比60%—70%。生成式AI也具備類似潛力,目前全球服務市場規模達到10萬億美元,但生成式AI僅占30億美元,顯示出其巨大的增長和爆發空間。
開放合作、跨界融合成必由之路
汽車產業正在加速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產業邊界、企業生態、用戶關系、支撐體系面臨重塑。
對此,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以電動化和智能化為特征的汽車產業已成為新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中國在這一領域展現出一定的領先優勢。安徽省通過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已躋身全國汽車大省的前列,合肥更是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中心,吸引了大眾集團、比亞迪、江淮、蔚來和長安等知名汽車品牌。
“人工智能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改變全球科技與產業格局。”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瑯表示,汽車作為新一代“移動智能終端”,正經歷深刻變革,AI重新定義了汽車的功能和企業管理模式,推動產業智能化進程。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明表示,當前汽車產業處于多技術創新變革、多產業融合發展的階段。未來汽車將發展成為綠色智能移動的生活空間,開放合作、跨界融合是汽車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系統事業部中國區總裁吳永橋預測,從明年開始,中國頭部主機廠會加大自動駕駛的投放力度,在高速領航NOA和城市記憶型車和自動泊車,這三大功能成為標配。10萬元-15萬元之間會成為標配,80-100TOPS算力的中階自動駕駛會迎來爆發式增長,未來230萬或者800萬的前式一體機業務可能會極度萎縮。智駕公司面臨的不僅是主機廠的淘汰賽,也是整個中國乃至全球Tier1競賽格局的競爭。
談及硬件的更迭速度,Momenta CEO曹旭東對行業發展趨勢的觀察總結出智駕的摩爾定律:其中軟件部分會是一個指數級的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兩年提升10倍,四年100倍,六年1000倍;硬件的摩爾定律則會以硬件成本兩年減半的速度下降。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時,實現城市NOA BOM成本可以做到5000元錢左右。
支付寶副總裁、數字出行酒旅事業部總經理王敏在大會上強調,過去的汽車以機械式儀表盤為主。展望未來,他認為,隨著自動駕駛的進步,汽車將成為用戶的第三生活空間,滿足各種生活需求。
作為高精準位置服務公司,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副總裁辛鑫表示,目前很多關于端到端的討論重點在于如何讓汽車的智能能力跟上甚至超越傳統駕駛員的經驗和習慣。為此,汽車智能需在駕乘、安全保障和路徑選擇方面加強融合感知和精準決策能力。同時,隨著單車智能的不斷發展,車輛與周邊設施的更好融合將是構建安全體系和提升互動能力的關鍵。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00:25 | 江蘇證監局聯合多方召開宣介會 推... |
00:25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濰... |
00:25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透視基金一季度... |
00:25 | 年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甩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