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當前,高階智駕被“AI算力”和“生態構建”兩股激流推波而行,一方面DeepSeek的案例揭示了在算力之外,算法模型、芯片性能以及性價比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智駕芯片汽車在嘗試跳出單純賣硬件的生意模式,探索爆款產品和軟硬一體的生態模式。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英偉達、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黑芝麻”)、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愛芯元智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芯元智”)等芯片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點,從它們最新動作中可以看出,算力只是關乎產品性能和模型訓練的有利條件,已不再是充分必要條件。
“現在的芯片企業都在朝著軟硬一體的大方向強化競爭壁壘,其中,性價比是重點,擴大生態圈是核心。”中國半導體投資及知識產權聯盟理事宋東明表示,從2025年開始,高階智駕能力逐漸成為標配,多傳感兼容、支持多種模型算法開發以及更具性價比和成本控制的方案,才能滿足市場和客戶的增長需求,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和經濟效益提升。
“端到端+VLA”激發算力需求
2022年,英偉達發布了一顆算力猛獸——Drive Thor,AI算力最高可達2000TOPS,是上一代OrinX(256TOPS)的8倍。但本應在2024年中量產的Thor由于多種原因陷入難產。最新消息是,Thor的算力被修改為1000TOPS,2025年先提供730TOPS的低算力版本。
另一方面,隨著智駕底層邏輯從規則驅動向數據大模型驅動轉變,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被更多的智駕軟件和汽車企業所青睞,并視之為開啟端到端2.0時代的鑰匙。但VLA需要處理大量視覺、語言等多模態數據,對于算力的需求更為苛刻。以理想汽車為例,其“端到端+VLM”雙系統模型,需要消耗兩顆Orin-X芯片,即508TOPS算力。
當下,制約智駕普及的一大因素就是軟硬件成本。據悉,英偉達Orin-X芯片的單顆售價接近500美元,更不用說Thor以及軟件的研發成本。針對高階智駕,除了汽車本身的定價,大多數車企要么推出限時免費政策,要么直接采取買斷的方案。
據了解,目前的高階智駕方案大體可分為三段。首先,用于高端豪華車型的最佳方案,會配置多顆激光雷達與英偉達雙Orin-X芯片,成本最高,算力最強。次之,一般采用會搭載單顆激光雷達和單枚英偉達Orin-X芯片,主打性價比,支持無圖城市領航等功能。
在最平價方案中,車企普遍會舍棄成本較高的激光雷達,選擇純視覺路線,配置來自地平線J6M或英偉達OrinN芯片,可實現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的領航,以及代客泊車等高階智駕功能。
“VLA打開了市場對于芯片超高性能的需求缺口和市場預期。”中國自動駕駛產業創新聯盟調研員高超認為,如果要部署“端到端+VLA”模型,Orin-X的算力難以支撐,Thor將成為必選項。
國產智駕芯片群雄并起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前10個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L2及以上智能駕駛功能搭載率提升至54.66%。在其中,20萬元至30萬元價位區間乘用車前裝標配NOA占到整體市場搭載量的41.25%,而9月份該價格區間搭載NOA的交付量已經反超30萬元以上價位車型。
當高階智駕“下沉”之戰打響,降本增效已經成為各大主機廠普及高階智駕的重要路徑。在高算力+低成本的雙重壓力下,國產智駕芯片正以蓬勃之勢對Thor的“算力壟斷”發起沖鋒。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黑芝麻最新發布的華山A2000Pro盡管未直接標明算力數據,但從“4倍行業旗艦芯片”的性能注解,可以預估至少有幾百TOPS,如果行業旗艦芯片指的是Orin-X,那么該芯片算力將達到1000TOPS。
此外,地平線最新推出的征程6系列,覆蓋低中高階智駕,其中旗艦款產品征程6P的AI算力達到了560TOPS,幾乎是征程5(128TOPS)的5倍,Orin-x的兩倍。
而作為稠密算力的代表,華為昇騰610發布于2020年,算力為200TOPS。所謂稠密算力,是指網絡中的每個神經元都與前一層的每個神經元相連,沒有零權重。“稠密算力數值標注上沒有稀疏算力高,但在處理智駕這類復雜計算任務時,效率更高,性能表現更好。”高超告訴記者,目前包括英偉達,大多數芯片的高TOPS背后,其實指代的都是稀疏算力。
作為一家主營智駕主控芯片企業,愛芯元智M76 HNPU算力60TOPS,集成8核高性能CPU,主打應用形態為行泊一體域控制器,原生支持BEV+Transformer架構,能助力車企實現NOA以及APA(自動泊車)功能,最高可實現ICA(城區的記憶領航)。
“身處AI和大模型急劇變化的時代,一項技術創新或一條游戲規則或許就能快速改寫整個行業前進路線,芯片企業都在尋求卡位和孕育新的爆款產品。”宋東明對記者表示,總的來說,下一代自動駕駛計算芯片不僅需要滿足高算力、高帶寬、平臺化設計的需求,還需要配合友好通用的工具鏈以及全棧化解決方案,以滿足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落地和持續迭代。
(編輯 才山丹)
21:18 | 友訊達: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股... |
21:18 | 溢多利:截至2025年4月10日股東總... |
21:18 | 意華股份:公司暫未與小米汽車開展... |
21:18 | 易成新能: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 |
21:18 | 依依股份:4月16日回購公司股份100... |
21:18 | 雪峰科技:第五屆監事會第二次會議... |
21:17 | 雪峰科技:第五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 |
21:17 | 秀強股份:第五屆監事會第十二次會... |
21:17 | 秀強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17 | 廈門象嶼:第九屆監事會第十九次會... |
21:17 | 廈門象嶼:第九屆董事會第三十次會... |
21:17 | 維遠股份:第三屆監事會第五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