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樓市大幕已拉開,是繼續低迷,還是扭轉爆發?在對2017年樓市進行總結、對2018年預測的當下,聽聽業內人士怎么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
2018年,中國樓市預計將步入穩中有降的新一輪調整期。
房價增幅將有所下降,個別城市增幅為負,商品住宅銷售增幅同比明顯下降甚至轉負,投資增速同比也將有所回落。與此同時,住房租賃市場將會明顯升溫,一、二線城市的租賃價格和交易可望提升。
但在炒房因素沒有根除的情況下,樓市波動是常態的,穩定是暫時的。在泡沫高懸、行政高壓、制度突變和市場調整等“冰火油汽”交融的情勢下,2018年樓市將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挑戰。
另外,有鑒于過去兩年一、二線城市剛需和改善性需求均受到抑制,2018年政策調整導致此需求釋放,也可能帶動市場升溫。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
在中央政府明確地把住房市場的定位為“只住不炒”,及相應的一系列政策下,2018年國內房地產市場將會在嚴重的分化中穩定。
這里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嚴重分化,主要是指住房銷售面積增長的嚴重分化,一線城市及二線城市熱點城市的住房銷售量下降,三四線城市仍然會創記錄地增長。可以看到,那些出臺了不少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城市,其住房銷售量會進一步下降。比如說,北京及深圳,住房銷售量還會在2017年嚴重下降的情況下進一步下降。因為這些城市的住房,短期內并沒有隨著住房銷售量的嚴重下降而出現價格調整,住房市場的價格上漲預期沒有逆轉,及投資性為主導的市場性質沒有改變。可以說,這些出臺調控政策較多的城市,只要房價上漲預期不改變,住房銷售量只能越來越萎縮,這種態勢在2018年不會有多少改變。只有到隨著住房銷售量嚴重下降出現價格調整,住房銷售量才能夠逐漸地回升,但這種情況不容易出現。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隨著調控政策的持續,房價總體會呈現穩中趨降走勢,故2018年樓市將相對疲弱,預計在2017年商品房銷量創下歷史新高后,2018年銷量將出現負增長。在防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思維下,房產稅出臺的概率仍不大,2018年不大可能進入人大立法程序。
未來房地產調控的目標,一是平穩房價,住有所居;二是多渠道提高住房供給。一二線仍有大量住房剛需尚未滿足,三四線仍有大量的棚戶區需要改造,許多農業人口還有進城購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同時也適度拉動總需求。
經濟學家馬光遠
2018年將是本輪房地產最困難的一年。原因有二:政策調控的效應將在2018年全部顯現,隨著四五線去庫存周期的結束,市場將陷入非常困難的局面;房地產企業也好,購房者也好,還是吃瓜群眾,對房地產的思考仍然停留在過去的思維,沒有意識到隨著政策邏輯、市場邏輯、經濟周期和房地產自身周期的變化,房地產上半場已經結束,下半場正式開啟,房地產正在迎來真正的歷史性巨變。
歷史性巨變,不一定等于房地產的好日子結束。而是面對一個新的歷史大周期,面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對我們生活的顛覆性的變化,新的科技革命對生活的改變,房地產行業在一個歷史大變局中主動以及被動的自我革命。城市的崛起是下一個30年中國最大的亮點,房地產仍然處在產業的風口,房地產作為最好投資品的日子慢慢終結,但房地產作為老百姓財富配置的主要工具之一的周期沒有結束。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
2018年三季度前調控政策不會出現風向標意義松動,明年四季度至2019年調控政策才具備實質性松動的條件。從2017年10月到2018年,樓市將經歷歷時兩年左右的下行調整期,2019-2020年為歷時兩年的樓市上行期,2019年成交量以上漲為主,2020年房價會有新一輪上漲。這輪樓市調控周期和之前幾輪不一樣的特點就是,周期明顯拉長,此前幾輪樓市周期基本一年漲一年跌,或者一年半上漲一年半下跌,這一輪周期是兩年的下行周期和兩年的上行周期。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
2018年北京樓市或將呈“U型曲線”走勢,具體表述,北京樓市或呈現出“前冷后熱”的狀態,即上半年交易量和價格相對偏低,而到了下半年或有反彈的可能。
而決定類似走勢的,實際上也和政策面的調整有關。從政策上看,“房住不炒”依然是需要積極把控的內容,這個是北京2018年各類政策出臺的主線。第一、房價管控的目標還不會大變,對于房價的穩定依然是北京全市以及各區需要管控的內容。第二、信貸方面依然會從緊,尤其是結合去杠桿和去泡沫等內容,會有較為嚴厲的管控思路。第三、對于各類房地產概念其實還會有較為嚴厲的管控,包括北京副中心、北京大興機場、雄安新區、冬奧等概念,這方面若是有炒作,預計政策靶心就會對準此類內容。而這些因素基本上也是使得2018年上半年市場部分指標繼續偏弱的重要因素。
下半年政策面或稍許放松,這個時候市場面也會有所變化,即體現為市場中的小反彈態勢。尤其是部分潛在購房需求沒有積極釋放。按理市場規律,相隔一年或半年后,此類購房需求的資金將到位,交易也容易反彈,進而帶動價格的反彈。
鏈家研究院
2018年全國房地產由去庫存轉向去杠桿,市場總體進入平穩放緩階段。2018年成交量會在目前“跌到谷底”下自發修復,“北弱南強”態勢漸顯,二線城市將出現新的分化,一些“明星二線城市”將會崛起。
隨著調控效果的消化和前期累積需求尤其是換房需求的增多,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會小幅回暖,2018年的月均成交量將高于現有水平,向正常水平恢復。該機構同時指出,“這種恢復是自然、自發向‘合理交易量’的正常回歸,不會對價格形成明顯的壓力,房價總體將保持平穩。”
仲量聯行
“展望2018年,隨著調控政策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深入,加之國家貨幣政策的收緊,我們預計三、四線城市此輪上漲周期將接近尾聲。然而我們必須看到,主要的一、二線城市庫存量目前還是處于歷史低點,大部分城市的庫存去化時間也維持在12個月以下,從而導致開發商在短期內繼續擁有一定的定價權。在微觀層面上,熱點城市的眾多新盤依然遭到搶購,反映出目前嚴厲的調控措施并未解決部分熱點城市的市場供需矛盾,需要政府加快推進和完善長效機制。”
陳靜思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