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視點官方微博披露,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今天表示,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他強調,這是一項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但城里人到農村買宅基地口子不開,嚴禁下鄉利用宅基地建別墅大院、私人會館。
姜大明還表示,我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政府不再壟斷住房供地,需要注意的是住房與商品房是有區別的;另外,還需要注意這里是指權屬不變、符合規劃,這是土地出讓的前提。
張大偉認為,目前看,政策更多提及的是集體土地用作租賃用地作為試點方向。國土部鼓勵集體用地建設租賃房,有利于提高用地指標緊張的城市加快租賃房源供應的可能性,13個城市基本都屬于一二線城市,這些城市國有土地相對緊張,而部分區域存在的城中村等集體土地,如果部分進入租賃市場有利于房源供應,也有利于城中村改造。經濟工作會議等提及的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多主體供應房源,必然需要多主體供應土地,預計未來非房地產企業開發集體土地的政策將會加速試點。政府不再壟斷住房土地供應,對集體土地價值將有非常大的提升影響。對于城市租賃市場影響最大,對于商品房住宅市場來說也能起到緩解供需的作用。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注意到,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很明確提到了“多主體供給”的內容。從土地市場的用地來源看,主要包括國有用地和集體用地。所以國土部此次表述主要是指逐漸放開集體建設用地。但是必須注意一點是,當前在居住用地的放開方面,其實只有租賃市場才有機會,其他領域其實不太可能一次性放開。而且真正對此類集體建設用地適度放寬政策的,也主要是一些大城市中的城中村和城邊村。
另外,嚴躍進認為,從此類表述來看,類似用地也可能是從其他非地產開發的企業手中獲取,尤其是一些國有企業的用地。很多國有企業用地的工業用地當前需要積極轉性,過去很少會提及做住宅用地,但也不排除一些大城市在土地增量市場有限的情況下,會對此類存量用地積極盤活,所以實際上都有助于土地用地制度的靈活,同時為“商品房、保障房、共有產權房、租賃住房”四元產品線提供更有保障的用地內容。
從宅基地三權分置的角度看,嚴躍進認為,實際上也是積極探索當前宅基地流轉等概念。從此類政策來看,宅基地的集體所有權的概念不會變,這是基本原則。而從農戶的資格權來看,也是要積極保障的,這也是新型城鎮化中需要積極關注的內容。而在此類放開宅基地使用權的概念上,不排除會出現部分宅基地改為租賃住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