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據新華財經消息,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美聯儲公布了3月份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聲明,基本如市場預期再次選擇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4.75%至5%區間,達到2007年底以來最高水平。
本輪加息或接近尾聲
“本次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屬于市場預料之內。”康楷數據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楊敬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一方面,此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美聯儲此次的加息決策最終依然取決于2023年3月上旬公布的美國通脹數據、就業數據,而這兩個數據實際錄得的情況均符合美聯儲25個基點加息的貨幣政策要求,因此從經濟數據角度看是預期內的。
另一方面,由于美聯儲加息會通過聯邦基金利率整體抬升美國銀行間的拆借利率,對銀行體系而言,無論銀行體量大小均會一致性提升。面對美國中小銀行的流動性危機,美聯儲也不得不考慮放緩加息,至少不能按照鮑威爾國會聽證會時50個基點的市場預期水平加息。
本次加息是美聯儲從去年開啟貨幣緊縮進程后連續第9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已達到475個基點。不過,與前8次不同,在此次會議聲明中,美聯儲特意刪除掉了“認為繼續加息是適當的”的措辭,而改為“一些額外的政策收緊可能是適當的”。業界普遍認為,這樣的改變暗示美聯儲本輪加息或已接近尾聲。
之所以出現上述措辭的變化,主要原因就是近期美國銀行系統出現的危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發布會上回應稱,美國銀行體系健全且有彈性。近期的事件可能導致家庭和企業信貸條件的收緊,并對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脹造成壓力。但是現在判斷銀行業風險的影響還“為時尚早”,因此也無法確定貨幣政策需如何應對。
先鋒領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聯儲本次加息主要是在“金融穩定”與“物價穩定”之間作權衡,雖然其希望能夠同時實現兩個目標,但政策制定者也必須對二者優先級作出判斷,起碼要確定短期內哪個目標更重要。當前,美國銀行業危機全面爆發的可能性仍較小,本次美聯儲的加息決定也顯示出其暫時傾向于“物價穩定”的目標。
降息或仍需等待至2024年
在本次的FOMC會議上,美聯儲還發布了最新的利率路徑與經濟增長預測。從利率點陣圖看,美聯儲官員預計2023年利率水平將達到5.1%,與去年12月份預測保持一致,2024年利率終點出現小幅上調(由4.1%上調至4.3%),2025年利率終點也與前次預測保持一致。
雖然美聯儲此次會議釋放出加息或將接近尾聲的信號,但是受訪專家認為,美聯儲要轉向降息,大概率還要等到明年。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點陣圖顯示年內利率中值預期將在5.1%,這意味著未來還有至少一次加息的空間,降息則大概率出現在明年。在美國金融不穩定性加劇和持續通脹壓力之間,美聯儲短期內將不再強求更激進的利率水平,但長期內并不會輕易改變貨幣政策的審慎基調。
先鋒領航認為,鑒于美國服務業通脹的黏性以及薪資增長情況,利率終點或仍將在7月份美聯儲FOMC會議上達到5.50%至5.75%區間,此后美聯儲將維持此利率水平直到2024年。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對記者表示,盡管近期銀行業受壓,但美聯儲傳遞信號表示必須繼續對抗居高不下的通脹。事實上,如果不是由于最近的銀行業事件,美聯儲可能還會于年內進行兩到三次25個基點的加息,而不是一次。即便在當前,市場或仍沒有準確地消化2023年最終利率信號,而是估計下半年會開始減息。其實,美聯儲已表明自身立場,其將繼續通過政策利率對抗通脹,同時運用其他針對性融資工具解決銀行業問題。
在經濟增長方面,美聯儲官員進一步下調了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預期。與去年12月份的預測相比,2023年GDP增長預期由0.5%進一步下調至0.4%,2024年由1.6%下調至1.2%。2025年則由1.8%微調至1.9%。
“短期內美聯儲可能將被動容忍高通脹的持續,這或將加大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的可能。”程實談道。
趙耀庭認為,鑒于金融環境收緊,預期美國經濟的整體增長或會受到小幅拖累。展望未來,美聯儲或密切關注月度通脹及勞動力市場數據,以及企業信心指數及銀行業數據。
(編輯 才山丹)
14:22 | 科創板105家公司有在途回購計劃 擬... |
14:21 | 雙林股份2024年凈利潤增長514.49% ... |
14:20 | 智能電氣仍是業績“壓艙石” 雙杰... |
14:19 | 持續打造AI出行全球化 科技旗艦202... |
14:18 | *ST新寧申請撤銷風險警示 |
14:18 | 去哪兒:五一假期前夜火車票開售 ... |
12:54 | 潔特生物2024年凈利潤同比大增107.... |
12:52 | 持續推進國際化戰略 拓普集團擬不... |
12:37 | 新三板涌現一批業績突出企業 為北... |
11:51 | 海南證監局廣泛走訪上市公司 排憂... |
11:42 | 直線拉升!現貨黃金再創新高 |
10:47 | 官方回應:堅決反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