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開局之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為2018年經濟發展提供了綱領性建議,也為未來中國產業發展點明了方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體經濟為發展著力點,經濟轉型的努力體現在方方面面,而在中國制造、新科技、通訊改革、多層次資本、金融開放等重點領域,產業機遇尤為突出。
制造強國:推進“中國制造2025”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中國制造2025”連續三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國制造2025》。李克強總理說,中國經濟要轉型升級,要實現新型工業化,還是要靠做強中國制造。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汽車制造也走到了轉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歷史關口。歷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汽車領域,新能源汽車更是得到持續重視。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77.7萬輛,比上年增長53.3%。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46.8萬輛,增長82.1%。
新能源汽車未來趨勢繼續被看好,有了不斷加碼的政策扶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這無疑給新能源汽車消費吃下了定心丸。
而“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和“積極擴大進口,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我們要以更大力度的市場開放,促進產業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等建議,將會持續促進汽車換購需求: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能真正實現全國二手車大流通,進口車關稅的下調拉動了國內汽車消費升級。
有了強勁的消費驅動力,汽車的中國制造升級還有資本助力。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
2017年6月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已經明確要放開外商在華建立生產純電動汽車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數量限制,以及汽車動力電池外商投資股比限制。近期寶馬與長城、眾泰與福特的合作都是國家政策寬松后的產業新機遇。未來還會有特斯拉等美國新能源車企業更好地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充分競爭和更快發展做貢獻。
“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持續推進,不只讓汽車行業受益,集成電路、飛機發動機、新材料、消費電子等制造業也在加速品質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適用于“中國制造”的底層技術支撐,工業互聯網被看做升級“中國制造”中智能制造的最關鍵承接基礎。
目前,國內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2.7%。數據顯示,2017年工業機器人產量13萬臺(套),增長81%;民用無人機產量290萬架,增長67%,這些細分行業需求旺盛,成長空間依然巨大。
通信改革:競逐5G、提速降費
在通信領域,第五代移動通信(5G)的發展和提速降費已經成為這兩年的主旋律,并不斷被提上發展議程。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指出,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
根據工信部的規劃,國內三大運營商預計將在2020年實現第五代通訊技術的規模商用。自2013年起,中國率先啟動了5G試驗及研發進程。目前,我國5G商用進程有序推進,技術研發測試今年開始正式進入第三階段。三大運營商方面,5G外場測試相繼開啟,試點建設加緊推進中。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不斷涌現的多項最新進展顯示,5G推進呈現加速態勢。盡管在商用時間表上,距離5G真正爆發還有大約兩年時間,但5G產業鏈環節的角力已經全面鋪開。“對企業而言,5G將為汽車交通、能源/公用事業監控、安防、金融、醫療健康、工業和農業等眾多領域創造價值,特別是為要求低時延的大規模、關鍵性應用領域創造價值。對消費者而言,5G服務的亮點還將集中體現在兩大方面:超高清視頻應用和AR/VR應用。”根據GSMA的相關報告,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將在全球111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上實現商用。在完成早期部署后,5G網絡將提供高速率、低時延、可靠安全的增強型移動寬帶服務。
市場調研機構IHS發布的5G經濟報告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并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中國將有950萬個工作崗位,位列全球首位,遠超美國。
5G即將到來的背景下,運營商需要繼續提速降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實現高速寬帶城鄉全覆蓋,擴大公共場所免費上網范圍,明顯降低家庭寬帶、企業寬帶和專線使用費,取消流量‘漫游’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讓群眾和企業切實受益,為數字中國建設加油助力。”
實際上,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了提速降費,“網絡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而在去年,三大運營商也確實按照計劃,在2017年9月1日取消了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回顧過去三年,從提速方面看,我國當前光纖寬帶用戶數和手機寬帶用戶數均居世界第一;從家庭寬帶用戶看,使用50兆及以上帶寬的占比70%以上;4G用戶數占比逐年提高,到2017年底接近10億。從降費方面看,通過提速不提價、流量不清零、取消通話語音長途和漫游費等措施,用戶資費不斷下降。三年來,寬帶用戶的單價下降90%,移動通信客戶的單價下降83.5%。
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互聯網+、共享經濟、大數據等科技熱詞被屢屢提及,一系列新科技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
“人工智能”2017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繼續成為全國兩會熱門話題,包括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王小川、丁磊,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楊元慶、張近東在內的委員、代表,紛紛提出人工智能相關提案、建議或議案,而這些人本身所在的百度、搜狗等已經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IBM中國研究院大數據及認知計算研究方向首席科學家蘇中認為,“中國在所有經濟領域方面都是全產業鏈,人工智能可以幫助產業提升,這會成為很大的一個亮點”。他進一步解釋,“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好,又有政策吸引力和領先型企業,人工智能應用領域里可以走到前列”。
人工智能是前沿科技,新動能同樣體現在生活服務產業層面。政府工作報告建議,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以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其中共享單車甚至出現在2018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超5萬億元,增長率超40%。
2015年開始,“互聯網+”已經連續四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從2015的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到大力推進“互聯網+”發展再到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再到今年的廣泛融入,可以說在過去的幾年中,“互聯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當前,“互聯網+”已逐步、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當中,特別是在零售業、物流業、工業品等領域應用較廣。但在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互聯網+”在這些領域的進一步深度應用。
智察大數據分析師劉大偉則建議,“相關企業應該注意借助政策東風,加速高端人才方面引進和隊伍的搭建,快速完成技術研發、實驗到應用階段,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市場應用探索,避免研發技術淪為空中樓閣,讓技術發展形成良性閉環,保證企業活力,為未來國際市場上的比拼積攢資本”。
融資市場:推動債券、期貨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債券、期貨市場發展。這是連續第六次提及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或發展:2013年首次提出要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同年股轉系統成立;2014年再次提出要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同年股轉系統推出新三板做市轉讓制度;2015年第三次提出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同年股轉發布三板做市指數及分層方案;2016年提出要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2017年提出積極發展新三板,新三板寫入證券法并推出競價交易制度。
股市尤其是新三板曾一度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重點改革對象,2018則強調推動債券、期貨市場發展,“海清FICC頻道”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這與2017年債券市場增速急劇萎縮、期貨市場約束仍然較多有關。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表示,從期貨市場過去幾年發展來看,確實相對滯后,雖然謹慎發展能降低風險隱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市場也缺少了一些避險工具。
債市能發揮的作用則更為顯著,特別是在企業直接融資方面。數據顯示,債券融資在2016年我國社會直接融資規模中貢獻了17%的比例,在2017年因貨幣政策的收緊略有低迷,也令直接融資數據出現下滑。
股市雖然也是企業“補血”重要渠道,但目前對比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來說,卻是“僧多粥少”的局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滬深證券交易所的存量上市公司只有不到3000家,即使是容量更多的新三板市場,截至2014年12月31日也只有1572家,整體來說容量有限。
加上當前我國銀行風險控制趨嚴,中小企業由于缺乏信用、擔保和抵押,往往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為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而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因此有了一定的迫切性。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債券分析師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雖然今年政策導向更傾向于支持債券和期貨市場,會帶動企業融資轉向,但過程不一定會很快,原因是目前市場利率還在高位。
王劍輝補充表示,今年提出的深化多層次市場改革,強調推動債券、期貨市場發展,一方面是豐富金融工具,加強多層次運用,同時也和控制金融系統性風險有關。他指出,我國目前金融體系高杠桿情況依然存在,債市約70萬億級的體量,超過股市,風險傳導也較股市更快,更容易造成系統性風險,因此債市改革也是控制系統性風險的一個方式。
金融開放:放寬外資進入限制
過去一年,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頻頻推出,步伐加快。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有序開放銀行卡清算等市場,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限制,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
在分析人士看來,金融業對外開放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頭戲”。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表示,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一輪超越國際社會預期的對外開放必將是服務業對外開放,特別是金融行業的對外開放,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從細分領域的開放來看,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放開從2015年開始起步。2017年6月底,央行正式發布《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服務指南》,國際卡組織進入中國人民幣清算市場正式進入了操作階段。談及國際卡組織進入對中國清算市場的影響,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屆時機構數量增加,境內銀行卡清算業務格局將被徹底改變,中國銀聯將從“惟一”變為“之一”。銀行卡清算市場的競爭可能會相當激烈,步入“紅海”,沒有緩沖地帶。
對于“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限制”,保險業分析人士認為,這對于引入外資經紀公司的經營經驗、加強內資與外資保險公司的合作、完善保險經紀人市場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外資持股比例放開也一直是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要一環。在2017年11月的國新辦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中方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該措施實施三年后,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黃志龍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再次重申放寬股比限制,外資金融機構不但帶來資金,更帶來了國外的行業標準、投資和經營理念。
此外,銀監會2月24日發文對《中國銀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進行修改,包括增加關于外資法人銀行投資設立、入股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許可條件、取消多項業務審批、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等。黃志龍表示,“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將消除當前外資銀行分支機構面臨的一些經營限制,當前外資銀行在華人民幣業務仍然有區域限制,分支機構在其他地區開展人民幣業務受到開業年限限制。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