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發展進入第七個年頭,市場規模早已突破200億大關。從最初爭奪流量的互聯網打法,到逐漸回歸醫療本質,向促進醫療服務改善方向前進,互聯網+醫療正在日漸成熟。2018年,針對中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痛點”,互聯網醫療企業紛紛從“賦能基層”中嗅出發展機遇,轉向走基層路線。但如何賦能基層,更加清晰地理順其中的商業模式,仍有待觀察。
現狀:瞄準基層市場
52歲的譚先生來自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今年1月25日,他親身體驗到了互聯網+醫療“足不出戶”的方便。譚先生一年多前摔傷左小臂,在當地醫院接受骨折手術治療,術后出現關節變形疼痛、左小臂活動發出嘎嘎聲等。按照往常,譚先生這樣的疑難病例,要找省城專家必須跑到廣州,花錢費時還折騰,但這次不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孫鴻濤通過遠程視頻會診,為他推薦了兩種手術方案供選擇。而這樣的遠程會診,正是得益于依托廣東省網絡醫院打造的“陽山縣骨科遠程醫學中心”。
有統計顯示,中國醫護人口缺口達1000萬,每千人里只有0.4位全科醫生,與美國每千人2.6個全科醫生相比,資源差異高達7倍。而三甲醫院集聚著中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但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底,1308家三甲醫院近80%分布在中國東部地區。供需不均衡、老百姓看病體驗差、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醫療行業“痛點”,一直阻礙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將目光投向鄉村、中西部地區的醫療市場。好大夫在線CEO王航在2018年的戰略發布會上,就提出要“聚焦基層,幫助基層提升診療能力”,將攜手至少5萬名專家,為全國80%的縣提供遠程專家門診服務。而平安好醫生此前也推出“鄉村好醫生幫扶計劃”,向邊遠貧困鄉村投放1000個智慧診所,發布村醫版APP幫助鄉村醫生實現遠程AI問診和輔診。
前景:助力分級診療的商機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6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從2億元激增至223億元,最近兩年行業增速雖然趨緩,也保持在40%左右。
互聯網醫療企業發展至今,能量已經不容小覷。根據春雨醫生今年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7年,共有超過13萬名醫生通過該平臺向用戶提供服務,輸出的線上問診總量,相當于新增了30家以上大型三甲醫院的門診服務能力。而好大夫在線統計也顯示,2017年的前10個月,平臺上17萬名醫生總計為社會貢獻了166萬小時的業余碎片時間,其中超過八成用于服務單個患者。
2017年3月,丁香園、春雨醫生等15家知名互聯網醫療企業與銀川市政府集體簽約,正式獲得互聯網醫院資質,進駐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基地,被視為行業發展的里程碑事件。加上之前入駐的好大夫和微醫,銀川市的“互聯網+醫療”探索頓時成為行業內的焦點。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主任馬秀珍提到,目前寧夏初步建成遠程醫療網絡,引入互聯網醫療第三方平臺作為專業運營方,已為全國1.6萬名專家在銀川辦理多點執業備案,成為隨時可以提供網上支援的遠程專家庫。寧夏還創新“遠程專家門診”,讓1000余名患者在本地看上國家級和省級專家的遠程門診,4.2萬名患者接受過醫生在線提供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僅異地就醫的交通成本一項,就為患者節省數千萬元。
有互聯網醫療行業資深人士指出,今年1月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明確提出自2018年起,醫療機構要建立預約診療、遠程醫療、臨床路徑管理、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務社工和志愿者等制度,并對以“互聯網+”為手段,建設智慧醫院提出明確的路徑。這份通知無疑為今后兩年的“互聯網+醫療”指出清晰的路徑。這位業內人士認為,賦能基層會成為未來醫療服務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行業的商機所在。針對目前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頭部的醫療機構很容易在技術上實現互聯網化,而基層機構則可能需要互聯網醫療企業去幫助搭建“互聯網+醫療”的產品技術體系,這也可能成為行業探索商業模式新的嘗試。
挑戰:互聯網醫療監管政策待明晰
從2011年春雨醫生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誕生至今,互聯網醫療服務正在改變國人的醫療健康行為。但互聯網醫療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政策、法規、標準等不完善,與實體醫療機構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缺乏系統性的創新等弊端。
在銀川試點中,互聯網醫院被列入醫保定點、電子處方與醫保系統下藥店全面對接、執業醫師考評與職稱評定掛鉤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曾一度讓互聯網醫療企業欣喜不已。不過,一個多月后,業內流傳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關于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又給行業潑上了一盆冷水。按照這兩份征求意見稿,“允許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僅限于醫療機構間的遠程醫療服務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慢性病簽約服務”,代表了國家衛計委的審慎態度。
業內人士指出,如何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去重塑醫療服務,需要互聯網更深刻理解醫療的本質,并在公益性和經營性之間做好平衡,才能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和持續盈利空間。
廣發信德醫療投資總監張穎認為,2017年以來,隨著國家政策明晰和行業的逐步成熟,越來越多互聯網醫療龍頭企業開始實現盈利,企業的重心已從三甲醫院轉向基層醫療來相應國家分級診療的號召。“互聯網醫療的出路一定在B2B,走基層路線,符合行業發展規律。”張穎指出,“以覆蓋全國2000多家社區醫院的社區580為例,有效促進家庭醫生簽約,商業模式也越來越清晰,相信未來這類下基層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會越來越受到重視。”此外,張穎也認為,此次機構改革方案中國家醫療保障局的設立,實現醫療“三保合一”(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統一),實現藥價、醫療服務價格和支付的統一管理,這種支付方和服務采購方的統一,也將會為行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