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陰陽合同”事件的持續發酵、資本的枯竭,近期影視行業生產制作一級市場資金呈現出斷崖式下跌。同時,今年以來,在多重利空影響下,影視公司股價走勢低迷。
原本令各大片商期待的國慶檔期,票房的表現也未盡如人意。與此同時,行業新政頻出,包括新的行業稅費監管政策、限制明星片酬等,這些將為寒冬期的影視行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資金流入大幅減少
電影投資和其他商業行為一樣,成功的前提就是擴大收入,減少支出。記者采訪業內資深投資人士獲悉,多數投資方看好的投資策略基本都是圍繞“大牌明星+大導演+大制作+大宣發”等票房殺手锏。
強大的演員陣容被視為一部影視作品票房收視率的保證。早些年,張藝謀找來了李連杰、梁朝偉和張曼玉,《英雄》成為當年全球票房最高的五部電影之一,后來依照這種模式,《十面埋伏》也成功拷貝了票房的紀錄。
但這一策略并非百分百有效。2016年,好萊塢傳奇影業找到張藝謀拍攝影片《長城》,希望如法炮制之前的票房神話,這一次,大牌導演、世界頂級特效與中外一線人氣明星進行混搭,投資10個億,最后的票房卻僅11.75億,《長城》最終鎩羽而歸。
無獨有偶,大制作影片在票房上失利的,還有去年陳凱歌的《妖貓傳》和袁和平的《奇門遁甲》,制作成本均超過2.5億元。
業內資深制片人表示,面對居高不下的制作成本,對于投資人來講,要想取得高收益可謂難上加難。據其透露,“陰陽合同”事件后,影視行業內的投資意愿和活躍度處在歷史的低點,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級市場的資金可能減少50%-80%。
在此背景下,“大牌+大制作+大宣發”的投資策略預計將在業界出現大幅度的收縮。對多數公司來講,做好中小成本的投資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探索的生存技巧。
重復才是
票房最大的風險
在此時間節點,內容為王的說法再次成為討論的焦點,曾經熱炒的IP概念,能否在這個非常期成為拯救票房的英雄呢?記者連線采訪了著名華人廣告片導演、行業資深內容創意人龔友誠。
作為擅長說故事的導演,龔友誠最大的特點是拍片幾乎從來不用大牌明星,卻斬獲過國際各類廣告節大獎,是華人導演中唯一一位兩次榮獲戛納廣告金獎的代表人物。與這些獎項相比,最令其引以自豪的是他的作品都為商品創造了非常高的“票房”。
當記者問到他對步入資本寒冬期的中國電影市場是否悲觀的時候,龔友誠表現出來的,卻是與業內投資人士態度相反的樂觀,他表示,這有可能會成為中國電影內容創作的黃金時期。低成本運作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排除大牌們對內容創作的干擾,可以讓新人以及新鮮的創意有機會展露頭角。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當年就是借助一個低成本制作《飛車決斗》,一鳴驚人。
說到低成本更容易成功的原因,龔友誠表示,因為低成本會帶來諸多的制作限制,這一定會倒逼創作人員從非常態的角度去解決制片難題,最終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作品。他特別指出,重復對票房才是最大的風險,對內容創作者來講,沒有永遠的成功模式,如果說自己有什么成功的創作經驗,那就是不斷顛覆曾經成功的經驗。
在談到影視創作中如何才能發掘一個好的內容時,龔友誠說,制片人的素質是至關重要的,他通常是運籌整個電影全局的人,要有能力從正確的角度看一個內容。
龔友誠談起身邊的一段往事,自己的一位朋友,曾經在好萊塢篩選劇本的時候錯失了《沉默的羔羊》,因為最初的腳本看起來就是一個殺人狂的普通故事。但是,1992年該片獲得第64屆奧斯卡5項獎項,此外還獲得了第49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法國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等獎項。龔友誠認為,重新發現并投拍這個片子的人,當初一定有從導演的角度看腳本的能力。
龔友誠強調,在電影作品如此豐富的當下,觀眾的水準是在不斷提升和變化的,打動觀眾形成共鳴的電影才能脫穎而出,獲得更高的票房。縱觀電影發展史,這個規律從未改變過。創作人最重要的功課是學會如何洞察人心,制作出不一樣受眾類型的電影來。如果一個導演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在某某特效,某某場景上,基本上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這個作品后期的失敗。
至暗時刻更容易看到光
內容的生產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很多時候考驗的是創作人員的堅持,龔友誠談到自己最欣賞的朋友托尼凱耶,《美國X檔案》的導演,正是因為當初堅持修改劇本而得罪了好萊塢制片方,從此遭遇封殺,后來這個作品在全球信息量最全的電影數據庫網站IMBD,被評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優秀的100部電影中的第33名。
還有《教父》的導演科波拉,當年頂住壓力起用看起來貌不驚人的新人阿爾帕西諾,后來《教父》成為了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希區柯克、比利懷德、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李安這些電影大師身上都具備為內容不斷顛覆和堅持的精神。
記者在梳理近年來的中小成本影片票房時發現,相對于國產大制作影片來說,這類制作投資小、風險低,收益卻給市場和投資方帶來了足夠的驚喜。
2018年7月末上映的小成本電影《我不是藥神》,累計綜合票房30億,除去已計入的售票平臺服務費約2億,分賬票房近27億,片方分賬近11億。同樣,去年票房喜人的《美人魚》、《湄公河行動》、《唐人街探案2》也均為中小投資,給電影市場吹來不一樣的清新之風。
在龔友誠看來,投資方和創作人看待事情的角度通常是不同的,輿論營造出的影視行業資本寒冬的氛圍,或許會讓急于淘金的投機者紛紛走開。但對內容創作者來講,不管什么時刻,少些躁動,專心投入創作都是必修的功課。這樣,這個所謂的“至暗時刻”才能真正成為中國電影行業蛻變的希望時刻。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