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是行業淡季的2月份,國內水泥企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外銷售近乎按下了“暫停鍵”。近日,隨著下游基建項目緩步復工,啟動出貨的水泥廠紛紛宣布降低價格,噸降幅可達10%以上。
然而,作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基建投資近期也按下“加速鍵”,河南、云南等多地相繼推出數萬億的投資計劃清單,一批重點設施、創新工程項目亟待啟動,為后期社會建材需求量提升埋下伏筆。
疫情疊加淡季
2月末的鄭州已有絲絲暖意,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當地重點基建項目復工腳步也開始提速。
“這幾天工地已經開始復工,水泥廠家也開始復產了,供應沒有感受到緊張,比年前和去年的情況要好。”2019年2月末,在鄭州某大型央企項目負責采購工作的于則新(化名)曾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描述過,早前工地水泥斷供,相關工程全部停擺的場景。不過今年,他對復工后水泥采購已不再有此前的焦慮情緒。
他說,去年10月份以后鄭州水泥、熟料由于錯峰生產等因素,市場也曾出現過供應緊張情況,不過年后水泥價格就出現了下滑。目前公司采購的P.O42.5散裝水泥出廠含稅現金價在520元/噸,加上50元/噸的運費,到廠價也就在570元/噸左右,基本上比年前每噸降了二三十元。不過,雖然目前工地和水泥生產企業都已啟動復工,但是因為人員、道路等原因,水泥需求量很小,廠家產量也不高,目前價格不具備參考意義。
“2月26日,鄭州及周邊地區的水泥企業剛剛復產,目前按當地要求還只允許白天生產,晚上需要停工。新鄉地區水泥廠只接受現金預付款,不接受月付。因為跟我們公司合作的水泥廠付款模式是次月付,所以報價也會高于其他廠。”他說。
不僅鄭州,近期全國多地水泥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下行。
生意社監測顯示,2月1日華東地區水泥價格為540.2元/噸,2月27日價格為504.5元/噸,跌幅為6.59%,當前價格與上年同比上漲7.64%。
“2月份,受疫情及春節假期延長后淡季影響,上旬處于停工中,中下旬工地在陸續復工中,但直到近期,華東地區多數工地、攪拌站尚未完全復工,市場需求恢復緩慢。水泥市場需求仍然處于低位,水泥價格一路下滑。”生意社分析師李雪穎介紹,2月17日江蘇南京、鎮江等地區主要企業通知低標水泥價格下調,跌幅在45元/噸。26日,上述地區主要企業再次通知高標水泥價格下調,跌幅在40元/噸。浙江地區大部分水泥企業已復工,但工地還未完全開工,處于陸續復工狀態,浙江杭州、嘉興、寧波、舟山地區主要企業已通知水泥熟料價格下調,跌幅在60元/噸。上海地區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不佳,2月11日區內主要企業就通知水泥價格下調,跌幅在70元/噸。
卓創分析師王琦也表示,上周全國P.O42.5散裝水泥均價在466元/噸,春節前價格在480元/噸,而去年2月底價格在432元/噸。
“目前北方地區市場還沒有啟動,所以體現在總體價格下滑上不明顯,但是目前北方地區熟料價格已經開始下滑了,市場也會出現熟料價格先于水泥下降的情況。”他表示,目前我國華(00370)東、華南等省份水泥價格都有下滑,降價幅度多在每噸四五十元,有降幅大的企業每噸可降價達七八十元,具體降價幅度取決于當地降價前的市場價格,節前價格在500元以上的企業,可降價空間比較大。
在中國水泥協會信息中心副主任、數字水泥網執行總裁陳柏林看來,當前水泥價格下滑也在意料之中。
“目前水泥市場需求還沒恢復到正常水平,發貨量比較低,多數地區發貨量僅有兩成,所以現在價格處于下行態勢。”他認為,雖然近期水泥價格下行,但價位比去年同期還是高一些的,目前看預計一季度局部區域水泥價格還會下行,不排除一些區域會出現第二輪價格下降的情況。
庫存激增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雖然春節后市場需求歸零,但有一部分水泥熟料窯線春節期間保持了生產狀態,包括湖北地區有一些企業承擔了協同處置醫療廢棄物的任務,窯不能停,這使得整個市場水泥供應量提升壓力較大,帶動水泥、熟料價格下行。
據悉,水泥窯以其高溫、強堿性環境、超大處置空間和處置徹底、沒有二次污染等優點,成為應急處置各類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理想場所。有專家預測,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影響,2020年會新增廢口罩、防護服以及其他相關醫療廢物17.9萬噸,同比增逾25%。為應對處置能力不足尤其是瞬時不足,不少地方環境應急主管部門不得不考慮應急處置措施,水泥生產線就是較好的選擇之一。
“當前水泥企業庫存比例確實較高,有的企業庫存達到80%,更有的企業是滿庫狀態。由于水泥商品的特殊性,賣不掉的產品質量和保存要求較高,庫存周期一般都在10天左右。庫滿狀態時,價格下行壓力較大。”陳柏林表示,協同醫療廢物處置國家有相關政策,近段時間各級政府也都在鼓勵水泥行業協同處置醫療、城市危廢等,目前全國參與醫療協同處置的水泥產線也就100多條,整體對庫存影響還是有限的。造成目前水泥庫存高企的核心問題,還是現在需求恢復偏慢。
“往年水泥市場需求在正月十五以后就慢慢恢復了,但現在大部分區域發貨量很少,北方地區基本沒有發貨量,南方地區也就20%左右。云南、貴州等個別區域重點工程多一些,恢復情況就好一些,發貨量能有五六成。不過,北方地區目前還處于錯峰生產期間,供暖期結束水泥企業才能全面復工復產,往年北方水泥需求恢復也要到3月15日以后,所以如果今年北方下游需求到3月15日能有比較好的恢復狀態,本次疫情對北方的影響會相對小于南方。”他說。
對于當前有水泥企業庫存處于高位的問題,王琦認為,由于水泥的特性,庫存周期相對較短,庫容量大的企業,熟料的庫容周期最多也就是一個月的水平,消化起來比較快,所以水泥庫存問題會是短期問題。
他表示,水泥市場往年1、2月份也是淡季,價格下行是正常趨勢,目前趨勢和往年相比并沒有太大不同。但是現在復工延遲,尤其南方地區企業存在需求延后一個月的情況,銷售啟動延遲,2月份甚至3月份銷量上不去,銷售壓力存在。
“初期水泥行業復工節奏會相對較慢。因為水泥下游工程行業的復工緊迫性并不強,尤其南方地區,全年都可以施工,到秋冬季受環保錯峰生產等政策的影響可能比疫情影響更明顯,全年施工的時間和施工活動的靈活性總體比較大。”王琦認為,目前工地雖然有一些復工,但是還是以重點工程為主,人員不到崗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工地雖然啟動建設,但實際水泥用量到目前還沒有起色,很多地區商混站(混凝土攪拌)都還是停滯狀態。有一些地方攪拌站提前備貨可能會采購一些水泥,還有一些經銷商采購袋裝水泥,這都屬于提前補貨的性質,量不會太大,這種情況在北方尤其明顯。
他說,目前北京、天津重點工程、高速公路這些項目相對需求恢復快一些,但房地產項目需求并沒什么增量。2月份房地產市場本身銷售不好,很多線下銷售基本歸零,地產企業資金鏈情況會受影響,對復工恢復形成壓力。
作為國內水泥行業龍頭,海螺水泥(00914)相關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介紹,本次突發疫情短期內對水泥市場需求和供給都有一定的抑制,受物流運輸和人員流動限制等因素影響,節后市場需求啟動相對緩慢,部分企業復工延遲。但市場需求只是有所延遲,并未消失,在國家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防控措施下,近期國內疫情形勢逐步好轉。2月中下旬以來市場需求逐漸恢復,水泥企業開始陸續復工復產,可以預見水泥供需關系將會隨著疫情形勢的向好逐步恢復至正常水平,供需關系不會因為疫情影響發生根本性變化。
基建加碼
為應對疫情對我國經濟產生的沖擊,近期國內約十個省份相繼推出了大規模重大投資計劃,總投資超過25萬億元,其中多地單個省份公布投資規模已超萬億元。其中基建投資仍是重要部分,將會拉動2020年水泥市場需求,改善市場供需關系。
2月20日,河南省公布《2020年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名單共列項目980個,總投資3.3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涵蓋了產業轉型發展、創新驅動、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六大領域,其中計劃竣工項目147個、續建項目481個、計劃新開工項目335個、前期項目17個。
此外,云南近期也提出實施基礎設施(雙十)重大工程,總投資約3.6萬億元,重大工程包括10個在建項目和10個新開工項目,其中在建項目總投資約1.6萬億元,新開工項目總投資約2萬億元。
而四川省共列重點項目700個,計劃總投資約4.4萬億元,年度預計投資6000億元以上。其中續建項目484個,計劃新開工項目216個。
王琦認為,近兩年國內基建投資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在此次疫情之前,基建投資的力度也一直沒有放松。此番各地加大基建投資力度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實際影響至少要到下半年甚至未來兩三年才會顯現,對于水泥行業將成為長期利好。
“其實在沒有疫情之前,因為市場外部環境沒有發生變化,行業對于2020年水泥行業會保持高位穩定態勢也都有基本判斷。近期各地推出的這些項目本身是已經存在的,只是因為疫情,項目落地可能節奏加快,對于建材類產品肯定是利好。”陳柏林表示,國家一旦在基建投入或者宏觀經濟上出現寬松政策,對水泥行業的利好就會立竿見影。市場認為3月下旬到4月上旬,水泥需求會有快速回升,甚至出現階段性、報復性的需求反彈。
陳柏林表示,雖然一季度情況不容樂觀,但今年水泥行業的整體狀況將是需求后移,下游項目和投資額實際沒有下降。從供需關系來看其實是件好事,更有利于集中性供應和需求,對供需關系的向好更有利。水泥對于市場消息反應很敏感,一旦有利好消息價格反彈非常快,需求增長也明顯。一般水泥旺季是二季度和四季度,到7、8月份南方地區就進入雨季了,對施工會有一定影響。不過今年三季度也不排除因為疫情影響,下游施工企業加趕進度,出現淡季不淡的情況。
“雖然各地大基建投資加碼政策已出臺,但最終落地還是要反映到實際施工進度,對于鋼鐵、水泥這種建材就會客觀反映在發貨量,庫存量等。為了完成今年整體經濟增長目標,四季度項目不排除會出現像2018年、2019年的趕工需求,水泥價格也難免出現翹尾情況。過去兩年年末國內一些區域確實出現了水泥階段性供不應求的狀況,但今年行業和企業還是希望把價格穩一穩,不希望出現特別極端的案例,尤其目前特殊時期,更是要保供應,穩價格。”他說。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