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新基建提速,包括騰訊、網易、盛趣游戲、三七互娛等在內的國內頭部廠商加速云游戲產業布局,云游戲風口已至。
4月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競逐云游戲行業新紅利”線上沙龍上,盛趣游戲副總裁譚雁峰表示,中國擁有領先世界的5G基建速度,國內頭部廠商對云游戲持續投入,加上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這些都加速了云游戲行業紅利的到來,中國5G云游戲將在全球范圍內具備競爭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盛趣游戲在云游戲領域頻頻落子,不僅和騰訊、中國移動等巨頭公司合作,擴大云游戲朋友圈,同時也在不斷深化云游戲布局,在產品和技術上儲備實力,布局未來。
5G或革新娛樂方式
“5G云游戲是對整個游戲產業鏈的改變,每個環節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會。”譚雁峰認為在內容端,現階段云游戲多集中于把過去產品搬上云端,但未來基于5G網絡低延時、高帶寬的原生云游戲擁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在發行端,云時代的游戲發行或許是多端合一的全平臺發行,發行思路、用戶獲取、經營方式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在平臺端,5G云游戲會帶來新的流量機會,新流量平臺的誕生或將改變行業格局,誕生出新的流量巨頭。在硬件端,如同PC加碼網絡游戲的興起,移動設備驅動手游時代的到來,云端及5G對硬件也將帶來巨大的變革,或產生新的娛樂方式。
據了解,目前盛趣游戲已經圍繞云游戲產業鏈上下游展開了多方布局。在內容層面,盛趣游戲成立原生云游戲工作室打造云內容。在技術端,盛趣游戲最早從2012年開始云游戲方面的研究與技術儲備。
2020年首場云游戲發布會現場,盛趣游戲所展示的《最終幻想14》《傳奇世界》等大型端游產品已能在云端運行,并達到在10Mbps網速下,1080P、60幀、延遲小于40毫秒的游戲體驗,呈現效果比谷歌公布的云游戲標準提升20%~30%。在平臺層面,盛趣游戲也正推出自己的云游戲平臺。此外,盛趣游戲與騰訊游戲、騰訊云、中國移動咪咕互娛已展開相應合作,從內容到平臺深化云游戲業務優勢。
目前,華為、騰訊、盛趣游戲等國內巨頭企業紛紛依托各自優勢,從底層技術、平臺搭建、內容打造等不同產業鏈上進行突圍。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也在沙龍活動當天舉行線上發布會,共同發布了《5G消息白皮書》。除了全面升級基礎短信服務之外,還提出了對5G消息生態建設的若干構想。其中,盛趣游戲不僅成為了中國移動5G消息的首批合作伙伴,還將與三大運營商共同打造基于5G消息的小游戲中心,共建運營商游戲生態。
軟硬件基礎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對5G云游戲發展前景的樂觀情緒傳遞到行業的方方面面,但云游戲產業仍需要解決軟硬件基礎環境、商業模式探索、技術體系搭建等系列難題。
譚雁峰認為,5G云游戲產業發展最大的挑戰來自軟硬件層面。他以VR產業為例,“過去三四年,VR產業被視為產業發展新風口,但產業井噴現象遲遲未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VR硬件設備的笨重與頭暈的體驗未得到根本性解決,缺乏殺手級的應用。”
譚雁峰認為,云游戲產業或同樣面臨軟硬件方面的挑戰。一方面當前的網絡環境難以完全支撐云游戲的運行,5G網絡仍未實現大規模落地;另一方面云游戲多屏競技下對游戲品質要求更高,對于廠商持續推出高品質產品的能力將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譚雁峰表示在云游戲時代CP的話語權或許會越來越強。移動游戲產業先后經歷了產品為王、流量為王的時代,當前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精品時代。“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用戶對于流量的免疫力不斷提高,廣告投入成本上升,而好的產品自帶流量。從云游戲長期發展來看,CP未來的話語權將進一步增強。”
從產業格局來看,巨頭抱團嘗試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已成國內云游戲產業發展特征之一,巨頭相爭依然是5G云游戲賽道當下及未來的主要局面。那么在5G云游戲浪潮下,中小企業的機會點又在哪里?
從資深游戲行業從業者的角度,譚雁峰認為,任何產業剛剛興起對于整個行業都是巨大的機會,對于中小企業機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創意,資本和資源或許可以壟斷,但創意不會壟斷;二是細分與下沉市場,即便當下市場進一步固化與頭部化,有團隊仍可以通過擅長品類去挖掘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樣的機會同樣存在于云游戲市場。
關于云游戲產業的未來,譚雁峰表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云游戲這樣一股風刮過來,對于整個游戲行業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