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物業公司在社區疫情防控中存在感暴增,而與之相應的一個熱點是,今年以來,物業公司掀起了一股上市熱潮。
最新一例是佳源服務,前幾天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此前幾個月,興業物聯、燁星集團、建業新生活、合景悠活、榮萬家服務已經先后登陸港交所。
除了已經上市或者提交招股書的公司,至少還有卓越集團、華潤置地、世茂、綠城中國、金科股份、遠洋集團等多家房企,表達過分拆物業上市的意愿。
這股內地房企下屬物業公司的上市熱潮,可以追溯到2018年,當年,包括市場熟知的雅生活服務(03319.HK)、碧桂園服務(06098.HK)、永升生活服務(01995.HK)等等,陸續登陸資本市場。
2019年這個趨勢延續下來,上市名單增加了濱江服務(03316.HK)、藍光嘉寶服務(02606.HK)、保利物業(06049.HK)等9家公司。
“大家都在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提高自己在物業領域的市場份額,盡可能把平臺型的公司做大。”同策咨詢的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目前,國內物業行業的市場格局還不像開發業務這么確定,上市也是為了謀求更多的發展空間,“在業內爭取一席之地。”
為什么這兩年如此多的物業公司扎堆上市?又是什么理由,讓他們將目光投向香港資本市場呢?長期被詬病“收錢不做事”的物業公司,要“口碑利潤雙翻盤”了嗎?
物業的上市爆發期來了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物業管理行業的萌芽在深圳誕生。
1981年3月10日,僅深圳特區成立兩年之后,中國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深圳市物業管理公司由深圳市編制委員會成立,同年9月,涉外商品房小區東湖麗苑成立物業管理處。至此,中國物管行業的雛形開始在南方落地生根。
此后40年里,內地房地產開發商攻城拔寨,項目數量呈幾何級數增加,而物業管理則伴隨集團的開發主業,基本完成了全國布局,但一度只是隱藏在主業的背后。
2014年6月30日,彩生活(01778.HK)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物業公司,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追捧,股價一漲再漲,給內地的同行們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看到拆分物業公司,單獨上市融資這條捷徑。
“通過上市渠道獲得直接融資優勢明顯,上市所得的廉價資金,可以用來收并購擴大規模。”張宏偉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近兩年來,內地商品房銷售的增速普遍放緩。在我國的經濟周期、地產行業周期以及政策調控三重因素的疊加下,房地產市場開始由增量發展轉向存量運營,物管行業自然而然被推至時代的前端。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內地物業管理公司已經達20家(另有3家在內地上市)。
“預計2020年至2022年,是(物業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集中爆發期。”中指研究院物業事業部總經理牛曉娟表示,物業管理行業已迎來“最好的資本時代”。
對于物業企業上市的戰略意義,海通國際高級副總裁陳丹總結了四點:一是有利于優化戰略布局和企業價值提升;二是上市后公司能借助資本市場開拓新的融資渠道,有利于實現更加標準和健康化的財務管理方式;三是促進企業品牌價值和知名度的提升,增效拓展市場份額;四是有機會定向引進優質的外部股東,進一步優化股東結構。
“輕資產”享受高估值
與地產開發業務相比,物業行業的財務數據更好看。
比如佳源服務,招股書顯示,這家位于浙江嘉興的物業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間,實現的收入分別為2.09億元、3.31億元及4.5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7.2%,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5.4%。
就在幾天前的6月24日遞交申請的榮萬家服務數據也不俗。截至2019年12月31日,榮萬家服務在管總建筑面積為4.84千萬平方米,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7.09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2.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2.8%,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2.2%。
雖然盤子小,但是成長性很高。“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港股很多都是破產價,也就三至五倍的動態市盈率。”一位港股基金的投資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而屬于“輕資產”的物業公司,由于周期性沒那么強、經營性現金流較為穩定,通常市盈率會明顯高于“重資產”的房地產開發商。
從市場估值來看,當前物業板塊的市盈率普遍在30至50倍之間,招商積余(01914.HK)甚至高達115倍。
中信證券的報告判斷,房地產開發業務最終將和物業管理業務分開獨立運營,物管企業終將告別開發商成本中心和品牌中心的附庸地位,分拆有利于物管公司把握戰略機遇。
那么為什么物業公司都傾向于選擇港股呢?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主要是A股門檻高,需要利潤、營收規模、關聯交易比重等多個方面達標,還要厘清公司分拆、人員架構、內控規范等問題,尤其是大部分物業公司都存在關聯交易比重過大的問題,很難通過審核。
相較之下,新三板審核更簡單,但是融資功能不顯著,而港交所近兩年加大了對內地企業的支持力度,確實是更好的選擇。
“相對于A股,香港股票市場相對成熟、交易品種豐富、信息披露相對自由、融資受政策限制少。”上述港股基金投資人士表示。
疫情下物業的價值思考
疫情發生以來,地產股票整體呈斷崖式下跌,而物業板塊卻逆勢上漲。
截至6月24日,永升生活服務漲幅高達130%,保利物業漲幅高達80%,中海物業漲幅高達70%;同期恒生指數跌幅超過10%,近一半物業股年度漲幅超50%。碧桂園服務已經成為千億市值的港股企業。
這也是物業公司近期趕趟赴港IPO的原因之一。
實事求是地說,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物業公司在多個場景中表現還算突出,比如協調溝通群眾、組織疫情上報、出入安全管控、小區內消殺、物資發放以及整合線上醫療、教育資源等等,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基層政府的工作壓力。
種種跡象顯示,物業管理已經成為目前基層治理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業內判斷,未來政府有望對物業管理行業整體更為友好,或有更多的政策傾斜,等等。
多位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的物業人士表示,排除一些不作為的個例,整體來說,疫情期間,業主與物業還是有了一個更深層的接觸和互動,不僅提升了物業品牌的美譽度,也為今后開展家政、養老、家居等增值服務打下了一些基礎。
近年來,物業企業都在加大對社區消費場景的挖掘,以尋找更多的利潤增長,包括社區資源運營類的場地租賃、車位租售、電梯及燈箱廣告、房屋租售中介以及社區居家運營類的保姆、月嫂、洗護、保養、保潔、團購、養老等一系列服務。
例如,“物業管家”利用朋友圈、業主微信群等直達渠道,達成多種商品的銷售或團購,成為了當前最時髦的KOC(關鍵意見消費者)。
“基礎物業和增值服務是物業企業上市能否獲得高估值的兩大關鍵。”匯豐銀行環球銀行部房地產組董事高昊表示,基礎物業收入看重穩定性,而增值服務是在基礎物業之上能給投資人帶來的想象。
張宏偉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對于物業公司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服務做好,把規模做大,把市場地位做高,把口碑做好,在資本市場才能獲得更高的估值。“更大更好的物業公司,未來可能才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更有前途。”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