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小康 見習記者 林娉瑩
春江水暖鴨先知,冰凍了170多天后,院線終于迎來了春天。然而在院線復工首日,《證券日報》記者實地探訪深圳多個核心商圈發現,大部分影院并未于當天開業,而少數嘗試開業的影院也面臨著人員流失、上座率限制、觀影信心重建等難題。
對此,國海證券傳媒分析師朱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際上,疫情對影視企業的現金流、項目儲備等各方面抗風險能力都進行了壓力測試。在這之后,影視行業及院線的行業格局會產生明顯的變化。”
(圖為:20日當天并未復業的金逸影城中心城店,攝/王小康)
僅少數影院開放
根據國家電影局7月16日發布的通知,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在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但對于已被迫停擺百余天的院線來說,恢復以往狀態并非一蹴而就。
復業首日上午,《證券日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深圳僅有三家影院開放,分別為萬象影城深圳萬象城店、深圳百老匯電影中心萬象天地店和CGV寶安壹方城店;相對地,包括金逸影城、博納影城、中影國際在內的多家頭部院線均未在深圳核心商圈開業。對此,多家商場咨詢臺人員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均未收到影院復工的通知,后續安排仍在和影院溝通。”
《證券日報》記者隨后也來到了已復業的影院之一萬象影城,看到門口已有幾位觀眾正排隊測體溫登記,自助取票后匆匆入場。影院內僅有兩個影廳投入使用,顯眼處仍擺放著未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物料,食品柜臺僅售賣密封包裝的飲用水。
(圖為:深圳萬象影城20日復業現場。攝/林娉瑩)
“在電影局的通知下發后,我們第一時間就召集員工恢復營業,成了7月20日當日深圳首批復業的影院之一。”萬象影城深圳萬象城店經理姚明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因為之前經歷了好幾個月的停工,所以人員流失很嚴重;加上人流控制的防疫需求,現在只能先開放兩個影廳,后續會一邊招人、一邊開放更多影廳。”
實際上,姚明力提出的困難或也是行業普遍面對的問題。截至7月15日,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2020年上半年共有約8400家影院相關企業注銷或吊銷。中國電影家協會5月27日發布《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近半數影院賬上資金不足,現金流告急。
金睿天甲影業副董事長、知名編劇、作家莫爭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院線沒有全面復工一方面是因為已經傷筋動骨了。很多影院不僅員工流失,甚至連租金,水電費都交不起,一時半會還沒有力量組織復工。另一方面也在觀望,害怕觀眾不買單,開門效果不好,都在等塵埃落定,冰河解凍。”
行業仍靜待花開
作為影視工業的一線展示平臺,低風險地區影院恢復營業的消息公布后,電影排片便成為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
“先前很多影片撤檔之后,重新走發行并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做的。”日前,有資深影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這一擔憂,“再加上被叫停的大多是賀歲檔電影,失去春節氛圍后,不一定能獲得觀眾認可。不如多放些曾經成績上佳的老片,或做影展放經典片。”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7月20日,于當日首映的電影《第一次的別離》場次占比僅有27.4%,而一些在2020年春節檔之前上映過的老片場次則更多。其中,《誤殺》、《戰狼2》、《尋夢環游記》當日的場次占比分別為9.8%、7.4%和7.1%。
業內人士也對這種方式表示了肯定,“《戰狼2》、《哪吒》、《誤殺》等都是上映過的,票房好的電影,對票房是一個安全保障。顯然影院復工是很謹慎的,也需要暖場,重建信心。”莫爭說道。
同時,姚明力也向記者表達了一個樂觀信號——更多新片首映和經典電影復映正在路上:“除了影史經典《當幸福來敲門》將進行重映;7月24日將會有《喋血戰士》、《多力特的奇幻冒險》等海外影片上映,同時還有《大話西游》系列等重映影片。”
對于電影行業來說,放映優秀老片不僅意味著將觀眾吸引回電影院,也意味著行業信心的重建。“眼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拾起希望,共渡難關,做好整個電影行業的良性發展循環。”莫爭如是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前方困難重重,觀眾對電影的熱愛或許也能成為影視行業復蘇強有力的后盾之一。
根據《2020年上半年度電影市場數據洞察》,近九成調查對象表示期待能重回影院。觀眾對“缺席”檔期的大片期待不減,因疫情被迫撤檔的《唐人街探案3》想看量上半年新增126.5萬人,《姜子牙》新增54.8萬人,《緊急救援》、《奪冠》想看量新增均超20萬人。
“在復工首日,我們先放映的是一些小眾的文藝舊片,下午才拿到當天新片的密鑰。今天觀眾的觀影熱情很高,在30%上座率的限制下基本每一場都是滿座。”姚明力表示,“這幾個月觀影需求的積壓,再加上未來兩個月的恢復,相信到國慶檔時能更樂觀。”
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朱珠也預測稱,“影視行業在三四季度預計將環比回暖。”
可喜的是,當天下午,記者就看到橙天嘉禾影城中洲店、大地影院深圳寶安時代城店、深圳影院等合計11家影院已加入開業大軍。
(編輯 白寶玉)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