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閑置、淘二手、搜好物,二手交易平臺上聚集著一群年輕的資深用戶。
“在購買小家電和家居用品的時,我首先會選擇去閑魚這類的二手交易平臺上去淘一下。”甜甜(化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平臺上能淘到很多全新的商品,有的商品都沒有拆封,價格也會比在官方渠道購買便宜。”
閑置交易月活躍用戶規模的大幅增長正印證了閑置經濟的火爆。
QuestMobile發布的《2020宅經濟洞察報告》顯示,自2020年5月起,線上購物(包括電商、外賣)已整體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閑置交易月活躍用戶規模與2019年5月相比,增量達到841萬,一躍躋身移動購物領域前五。
與之相對應的,是閑置相關企業的穩定上升。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68%的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之內。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已經連續三年新增超11萬家閑置相關企業。截至8月18日,以工商登記為準,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新增閑置相關企業已達11萬家,較去年同比增長52%。
全新電子產品最好出手
閑置經濟出現翻倍增長,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看來,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消費在升級,產品在更新換代,原來的產品在更新的過程中就閑置下來了,這里面有大量的增量;其二,人們會根據自己的偏好和各方面的需求在不斷購買產品,所以導致閑置的東西越來越多,買賣雙方通過互聯網平臺撮合,就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盤和林分析稱。
“大概五年前我開始用閑魚這類的二手交易平臺。”閑魚平臺資深用戶小欣(化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開始我是想通過平臺處理掉自己大學期間的閑置衣物,很多衣服都很新,但是自己已經上班了,就不適合穿學生的衣服了。”
小欣跟記者坦言,衣物類的產品在二手交易平臺其實并不好賣,除非價格特別低,或者奢侈品牌,否則很難賣不出去。她解釋稱,“一方面是衣服的定價高,價格貴了就沒有了買家;另一方面,很多人還是會比較介意貼身衣物是二手的。”
“我當時在閑魚上賣出了一條二手的牛仔褲,賣出的價格好像就只有20元。”甜甜也回憶稱。
由此可見,處理閑置在契合循環利用理念的同時,也要準確抓住買家的消費需求。“比如說定價要合理,圖片要清晰,對產品情況的描述要詳細,這樣也會減少跟買家的無效溝通。”小欣建議稱。
她表示,全新的電子產品是在二手平臺最受歡迎的。“比如我之前賣掉的iReader和華為的手環,定價比京東官方旗艦店便宜約100-200元,產品上架的當天就能賣掉。”
圖片截自某二手交易平臺
此外,一些具有收藏價值的紀念幣、明星周邊等產品,在二手交易平臺也備受青睞。
信息不對稱問題待解決
跳蚤市場,是傳統的閑置交易方式,只能很小范圍進行匹配,而互聯網的出現則在大規模上進行了優化匹配。
“首先,信息量可以匹配,其次,可以滿足更大范圍的需求。”盤和林表示,“原來的舊貨交易市場是集中到一定的區域,品類也比較局限,但是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交易,交易成本和各方面成本都在降低,還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優化供需關系,最終形成一個市場。”
不過,有市場的地方,也有亂象。
“從買家角度來說的話,在二手交易平臺購買的產品真假和質量均無法保證。大部分的賣家都無法提供商品購買的憑證并保障售后服務,尤其是一些價格比較高的產品,甚至包括奢侈品,無法辨別真假,也無法處理假貨投訴,就很有可能被騙。”欣欣透露稱。
“還有的產品標注是九成新,但是買到手才發現只有七成新。”甜甜稱,“另外,價格也沒有標準,有時候的報價可能比官方渠道更高也說不準。自己吃了虧可能還不知道呢!”
盤和林認為,假貨和詐騙的問題在二手平臺確實越來越多,但這里面的是有一個逐漸規范的過程。
他分析,“重點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比如說商家的信息,平臺有責任去告知消費者,這里面主要講的就是信息要對稱,要匹配透明。另外,對于售賣雙方的信息審核也是必要的,并向消費者公示其中暗含的風險。”
“像閑魚這類的二手交易平臺既能夠很好地處理閑置物品,又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需要的東西,我真的覺得使用起來還是不錯的。”甜甜跟記者說道。
隨著閑置經濟各方面的規范發展,未來還是有比較好的增長空間的。“每個人都有階段性的需求,但在滿足需求以后就會把產品拿到閑置市場去交易,就促進了整個市場的繁榮。”盤和林告訴記者,“只有平臺在解決買賣雙方信息透明、假貨商品的問題后,閑置經濟才可能持續健康發展。”
“否則,消費者用腳投票都會遠離這樣的平臺。”盤和林直言。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