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近日,據媒體報道,國內小家電的出口企業開啟“爆單”模式,訂單量激增,企業人手緊缺,家電產品已經在車間堆滿,甚至臨時在院子中轉。
對此,奧馬電器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海外單量確實有增加,主要集中在冰箱產品,不過公司運轉正常,沒有感受到太大壓力。”美的方面也向記者反映,目前產品出口的壓力不大。據了解,部分小家電產品為小企業、小作坊生產,在海外市場也受到歡迎,訂單量也持續增加,但由于規模小,原材料供應不上,難以周轉。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受疫情等多方因素影響,家電生產線上的人員一直處于緊缺狀態,一系列的原因導致家電產品生產量無法跟上訂單量。
小家電出口企業“爆單” 明年上半年或持續
年底前,出口企業開啟“爆單”模式,這次發生在家電領域。有媒體報道稱,某家電企業今年小家電出口的訂單與國內訂單同步增長,目前,他們出口的家電產品已經在車間堆滿,只能臨時放到院子中轉。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采訪多個大型家電巨頭均表示,“目前一切正常,出口訂單有增加,但尚能應對。”
據了解,不僅是小家電企業,大型家電特別是冰箱等產品,也出現了海外訂單大幅上漲的情況。
“受疫情等影響,海外市場電商渠道銷量激增,黑白電及小家電的出口訂單量今年都有上漲,年底前更是出現一波高峰,大型企業有一些積累,所以可以應對。”長虹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企業策劃部部長饒彬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在整個產業鏈上,訂單激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生產節奏,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加之疫情因素,此前企業原材料備貨不足,以至于部分企業在年底處于慌亂狀態。
對此,奧維云網(AVC)廚電事業部研究總監李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外疫情持續加重帶來工廠產能下降,中國成為為數不多的產業鏈布局整體完善且能承接大規模的海外訂單的國家,海外訂單量暴增無可厚非。同時國外疫情促使‘宅經濟’持續,小家電產品與人們居家生活息息相關,自然銷量暴增。”
實際上,從三季度開始,國內很多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就已經顯示出海外訂單增多的明顯跡象。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0%,高于上月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另外國內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在同步上升。“從目前國外疫情的發展趨勢來看,預計我們海外訂單持續火爆的態勢至少在今年四季度不會改變,甚至明年上半年依然會持續。”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胡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認為:“此次小家電出口企業‘爆單’,主要原因還是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由于目前美國和歐盟的疫情出現二次暴發,導致各國不得不重新啟動一些隔離措施,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制造業復工進程被迫中斷,包括紡織品、家電等消費品的供應出現問題,所以急需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新的產品供應地。而目前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對疫情進行了有效防控,而且實現全面復工的國家。即便不考慮疫情影響,中國無論是從制造業產能、產品品質還是交貨時效上都能滿足歐美市場的需求,所以中國成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首選進口地。”
理性對待“爆單” “中國制造”迎全球機遇
年底前的“爆單”事件并非偶然,從中也可見中國制造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將有更多機遇。
“除了生產門類齊全,趨于完善的全球供應鏈也是支撐中國制造當前傲立于全球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中國本土的原材料供應,以及海外原料的供應,中國自身的供應鏈,物流系統能夠擁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并未因為疫情中斷,尤其是產品依然能源源不斷地運送到歐美地區。同時,中國制造產品的高性價比以及中國自主設計能力在全球格局中不斷上升,中國家電制造在全球擁有絕對優勢,將有更多機會。”中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胡麒牧表示:“此次海外訂單火爆,雖然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導致的訂單回流,但這離不開國內強大生產制造能力和穩定的供應鏈,未來海外疫情得到控制后,一些訂單難免會再次回到歐美國家本地消化,或者轉到東南亞、印度等更有人工成本優勢的新興市場國家。但國內企業應當抓住這次機遇,向全球展示一個新的‘中國制造’,我們不再是簡單的代工,或利用成本優勢去滿足海外需求,而是一個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產能充足、品質優秀、交貨及時的‘中國制造’。”
周錫冰也建議,企業對暫時的“爆單”應理性對待。“企業經營者可以根據自身的企業實際,適當地擴張其規模。對于規模性企業,暫時的‘爆單’,可以通過把訂單外包給合作的中小企業,由中小企業來生產完成,既解決‘爆單’的需求問題,同時也解決了產能擴充所需要的資金和資源。同時,雙方可根據訂單情況,整合行業資源,合理地分配訂單生產。”
“企業要瞄準價值鏈的中高端,努力向微笑曲線兩側移動,爭取把更多的訂單留在國內,利用外需來促進國內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這對于我們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也是有重要意義的。”胡麒牧如是說。
(編輯 李波 上官夢露)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