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芯片供給緊張導致“南北大眾”停產的傳聞,迅速在資本圈擴散。中國證券報記者詢問了多家國內整車制造商,多數廠家表示芯片短缺對自家企業并無影響,也有廠商表示汽車芯片產能吃緊是行業內的普遍情況,廠家都在想辦法囤貨。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汽車芯片市場基本由歐美廠商壟斷,但疫情對這些廠商的正常生產帶來較大影響,同時疊加新能源汽車上量芯片需求增長,供應緊張的局面或一時難以緩解。
尋求解決辦法
有消息稱,受芯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本月初進入停產狀態。大眾中國回應稱,雖然芯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并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也已經和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目前,相關車輛的交付沒有受到影響。
中國證券報記者詢問了多家國內整車制造商,多數廠家表示,芯片短缺對自家企業并無影響。“目前沒有聽說我們有短缺的情況。畢竟總量還小,每個月銷量3000多輛,供給和庫存壓力不是特別大。創始人本來就是供應鏈出身,在庫存管理方面更有優勢。”威馬汽車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同樣作為造車新勢力,并已在美股上市的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也明確表示之前已有儲備,企業均未受影響,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比亞迪本身具有芯片制造能力,目前一定不存在芯片短缺,更不存在導致的停產問題。目前全部車型正常生產。”比亞迪方面表示。
但也有企業擔心,雖然目前沒有影響,但如果出現長時間緊缺,會有潛在的生產風險。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整個行業都面臨汽車芯片短缺的風險。“就是用多用少的問題,高配車型影響更多,因為電氣化構架、智能化配置程度更高,大家都在各展所長搶占資源。”
有頭部造車新勢力企業高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芯片短缺是行業內的普遍情況,各廠家都在想辦法囤貨。“其中BMS(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系統)和VCU(整車控制器)影響比較大,以前都可以購買儲備,現在只能買現貨。”
海外大廠占據主導
“我覺得缺貨的汽車芯片可能更多是MCU(微控制單元)。”某家涉足功率半導體業務的上市公司負責人判斷,目前IGBT供貨也非常緊張,但未到整車廠停產的地步。
一覽眾車咨詢認為,汽車芯片分為MCU、功率半導體(IGBT、MOSFET等)、傳感器及其他。在傳統燃油汽車中,MCU價值量占比最高,為23%。在純電動汽車中,MCU占比僅次于功率半導體,為11%。
上述機構稱,相對其他汽車零部件來講,汽車半導體芯片企業市場競爭格局相對穩定,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瑞薩、德州儀器、博世等汽車芯片供應商主導著汽車芯片市場。據了解,這些海外廠商多采用IDM模式運營,即設計、制造、封測與銷售為一體的垂直整合型公司。
對于汽車芯片緊缺,上述負責人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疫情。他說,很多汽車芯片供應商的產線在歐洲,還有一大批封測廠在東南亞,如英飛凌最大的一條12英寸生產線就在馬來西亞。除疫情影響生產線停產外,物流保證和產品運輸都是很大問題。另外,新能源汽車上量也是供應緊張的一個主要原因。
國內某IDM芯片公司高管李華(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IGBT是新能源汽車需要用到的關鍵芯片,市場在成長,未來需求很大。但目前這塊做得比較好的是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安森美等國外大廠,它們占有5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今年以來,歐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比較迅猛,包括功率器件、控制芯片、傳感器在內與汽車相關的芯片產能都會比較緊張。這種情形可能延續較長時間。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根據目前已有的11月份8個主要車市的銷量,結合其在歐洲總體新能源車市場占比,預計歐洲11月份銷量為17萬輛,同比增長204%;前11個月累計銷量109萬輛,同比增長124%。在此情況下,預計歐洲全年將實現超120萬輛銷量,同比增長逾120%。
產能緊張短期無解
上述受訪人士表示,未來隨著疫情好轉和新增產能釋放,產能緊張情況會有緩解,但整體依然偏緊。“從半導體行業發展的歷史經驗看,產能緊張和產能過剩是交替的。”李華說,隨著這兩年市場需求攀升,海外汽車芯片供應大廠也正加快從8英寸向12英寸轉產。
時下,多家大廠態度樂觀。意法半導體方面表示,第三季度市場環境明顯好于預期,來自汽車產品的需求、個人電子產品領域執行的客戶項目以及微控制器的需求,是取得這一業績的主要因素。展望第四季度,除射頻通信子業務部外,其他所有產品業務預計都將實現增長。
方正證券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認為,全球半導體自今年三季度末開始進入被動補庫存階段,全球開始恐慌性缺貨,并帶來漲價預期。與2016年三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的全球半導體景氣周期以存儲漲價為主導不同,本輪2020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是以功率/八英寸晶圓漲價拉動到全產業鏈漲價。預計至少未來半年,晶圓、制造、封測各環節的供需失衡仍會持續,下游芯片缺貨漲價是趨勢。
不過,李華指出,目前國內功率半導體的發展相對落后,還缺乏有較大規模、競爭力比較強的IDM公司,很難滿足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缺貨這個事也提醒我們,要加快自主芯片的開發。”他表示,國內廠商在追趕國際大廠時必然會面對很多挑戰,包括品牌、技術、產能、客戶信任度。雖然有國產替代機遇,但國內廠商的技術、產品是需要與國際水平接軌的,產品不好也很難打入國內汽車供應鏈。
一位半導體領域私募股權投資人士分析,汽車半導體產業在中國沒有發展起來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車廠商合作的半導體廠商大多是海外大廠,因為海外大廠可以提供全系列型號,而國內芯片廠商只能提供某幾個型號。中國的芯片企業生存大多步履維艱,雖然很多人想做,但周期太長,市場又小,小企業堅持不到最后。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