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昆山稍顯寒冷。12月5日正值星期六,夜幕降臨,位于昆山市綜合保稅區的緯創工廠門口一片寂靜,三三兩兩的員工從宿舍區走出。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兩位員工口中了解到,緯創在生產iPhone12,而立訊已進駐緯創昆山工廠。“立訊的體量上來了,需要承接大塊頭的手機組裝業務。”蘋果iPhone供應鏈公司一位證券事務代表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蘋果陸續新增立訊精密、歌爾股份、比亞迪電子等代工廠商。此外,蘋果部分組裝業務開始布局越南、印度,一些根植于中國的供應商隨之出海設廠,做組裝,做配套。
iPhone組裝殺入新搶食者
曾經的“打工妹”王來春正和“老東家”富士康搶食蘋果手機代工蛋糕。立訊精密近期公告擬聯合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收購緯創昆山工廠,后者恰從事iPhone組裝業務。此外,公司在某招聘網站發布啟事,招聘iPhone生產相關職位,工作地點在江蘇省昆山市。
從緯創昆山工廠一路向南約50分鐘車程,就到了昆山聯滔廠區。昆山聯滔做連接線起家,是蘋果公司的主要供應商之一。2011年,立訊精密通過收購昆山聯滔60%股權直接進入蘋果供應鏈,并于2014年并購剩余40%股權。
進入蘋果產業鏈以來,立訊精密業績快速增長。2011年,立訊精密實現營收25.56億元,同比增長152.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7億元,同比增長122.13%。2020年前三季度,立訊精密實現營收595.28億元,同比增長57.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6.80億元,同比增長62.06%。
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曾在富士康線裝事業部工作近10年,后離開富士康自主創業。1999年,王來春與哥哥王來勝共同購買立訊有限公司股權;2004年,王來春通過立訊有限公司投資設立立訊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早年,立訊精密承接富士康的訂單,如今成為富士康的競爭對手。
蘋果調整布局雙策略
對于立訊進入iPhone組裝業務,一位蘋果供應鏈公司證券部人士張波(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蘋果組裝產業鏈集中度高,包括富士康、和碩、緯創等,數過來就幾家。更多‘玩家’入圍將形成良性競爭,可以降低供應鏈成本。”
招商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鄢凡認為,iPhone組裝業務主要由富士康、和碩與緯創占據,富士康擁有七成多份額,和碩兩成多,緯創要低于5%。蘋果公司意欲培育大陸廠商作為供應鏈的“鯰魚”以達到提效的作用。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稱,蘋果正在培養新EMS廠商,包括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與比亞迪電子等,這些企業均具備垂直整合優勢。
近年來,蘋果公司組裝業務在越南、印度等地布局的同時,新增一些中國廠商從事組裝業務。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目前是蘋果AirPods耳機前兩大代工廠商,而比亞迪電子已開展蘋果iPad組裝業務。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富士康、緯創在印度均建有iPhone生產線,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則在越南開展AirPods組裝業務,比亞迪電子也要在印度布局iPad生產線。
對于蘋果部分組裝業務放在越南、印度等地,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跨國公司會分散布局,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中國制造優勢凸顯
“要看到中國公司也在全球布局。中國企業對蘋果公司越來越重要,未來給蘋果供應的元器件比例將逐步提升。”A股某蘋果供應商一位中層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同時華為、vivo、OPPO、小米等終端品牌的發展,帶動國內產業鏈進一步強大。
今年3月,王來春與投資者交流時表示,越南工廠產能今年占公司總產能的10%至15%,未來兩三年會提升至30%,但國內產能不會萎縮。
“即便在越南、印度,蘋果也會找到中國供應商。”蘋果某供應鏈公司高管李明(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自己所在的公司多年前已在越南設廠。
張波所在的公司也在越南建有廠區。在張波看來,一方面,這是中國優勢產業順勢而為走出去;另一方面,從國際大品牌的角度看,這種布局是一種策略性調整。
盡管在人工成本方面,越南有一定優勢,但在效率和管理方面,中國的企業更強。李明舉例稱:“在越南,產業工人月薪折合兩三千元人民幣,中國珠三角某市約四五千元。但越南的產業配套跟不上,且工人管理難度較大,而中國工人的效率更高,且基礎設施、配套、人才、產業鏈更齊全。”
張波認為,消費電子行業周轉快,時間不等人,國內的物流優勢可以提供更好的保障。白明表示,中國產業鏈配套完整,市場很大,對蘋果公司很重要。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悉,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間,該區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復工復產,富士康20余萬產業工人快速到位,蘋果公司兩次追加訂單,富士康將春季新品生產全部轉入航空港實驗區,并積極推動其產業鏈項目及配套企業加快入區。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仍是蘋果產品的組裝中心,大規模的產業工人、高效的生產等均是優勢。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