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av_欧美精品在线一区_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_日韩欧美三区_日韩中文字幕一区_伊人网在线综合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產業風向 > 正文

醫藥生物行業41家公司股價翻倍背后:疫情是行業發展試金石 創新成“豪門”游戲

2020-12-23 23:53  來源:證券日報 張敏

    本報記者 張敏

    對很多行業來說,2020年都是富有挑戰和壓力的一年,也是值得銘記的一年。

    這一年,在疫情沖擊下,醫藥生物行業(按申萬行業分類)成為抗“疫”先鋒。在醫療物資、檢疫檢測、疫苗等板塊的帶動下,醫藥生物行業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雖然后期一度出現回調,但截至2020年12月23日收盤,醫藥生物指數仍整體上漲超50%,244家該行業上市公司實現股價上漲,其中41家股價翻倍。在這一年,恒瑞醫藥的總市值直逼6000億元,醫療器械行業龍頭邁瑞醫療的市值也一度逼近5000億元大關。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2020年的疫情只是市場洗牌的加速器和試金石,優質企業終將脫穎而出,醫藥生物行業的新生力量也在加速崛起;同時,那些沒有緊跟時代潮流的企業,注定會被市場所拋棄。

    口罩、呼吸機、檢測成風口

    站到抗“疫”第一線

    疫情突發為2020年的醫藥生物行業帶來極大挑戰。今年上半年,醫藥行業從研發、生產、流通到采購、臨床使用等,各個環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醫藥制造類企業的業績增速也普遍呈現下滑趨勢。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197家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出現下滑。不過,這種下滑態勢在第三季度有所好轉。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出現下滑的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降至167家。

    疫情在改變人們健康習慣的同時,也間接影響到不同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例如,當戴口罩成為習慣之后,感冒咳嗽的發生率和傳播率有所減少。多家上市公司直言,感冒咳嗽類治療藥物賣不動了。

    與之相比,隨著疫情的反復,檢測類、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則受防疫物資需求激增、產業鏈重心轉移以及海外渠道拓展等因素的影響,經營業績持續上漲。例如,從事核酸檢測類業務的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圣湘生物、碩世生物等,均預計2020年全年業績出現大漲。此外,主營呼吸機醫療器械設備的魚躍醫療也預計2020年業績將出現大幅上漲。

    疫情是把雙刃劍,在關鍵時刻不僅考驗企業的硬實力,更考驗企業的全局觀。魚躍醫療董秘陳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國產醫療器械走出去很難,此次疫情導致全球需求暴漲、產能不足,國產品牌成功走出國門。但企業要考慮到,疫情終究會過去,疫情之后企業的產品質量、品牌、性價比還能不能被現有客戶所認可,這對長遠發展很關鍵。”

    疫苗及治療藥物研發競爭激烈

    中國企業硬實力領先

    疫情的發生,不僅在考驗一個國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的處理、救治能力,更在考驗緊急時期的技術儲備,以及疫苗、治療藥物的快速研發能力。

    這一次,中國醫藥企業沒有讓國人失望,在疫苗及治療藥物研發領域出現百花齊放的現象。其中,中國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水平走在全球前列,并已具備足夠的生產和自給能力;在治療藥物方面,新冠肺炎中和抗體已實現出海。

    12月16日,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目前已有5個新冠病毒疫苗進行Ⅲ期臨床試驗,數量位于全球前列”。據了解,目前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疫苗包括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2支滅活疫苗、北京科興中維公司的1支滅活疫苗、軍事醫學研究院和康希諾公司聯合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智飛生物公司聯合研發的重組蛋白疫苗。

    國內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漸行漸近。日前江蘇省發布《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關于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采購結果的通知》,中標價格均為200元/支,成為國內第一個公布疫苗采購價格的省份。同時,其他省份也在推進新冠疫苗的采購工作。

    此外,國產新冠肺炎疫苗出海已進入日程表。目前,國藥集團旗下的疫苗已在阿聯酋和巴林正式注冊。埃及和摩洛哥也將中國技術疫苗納入選項,并計劃在本地生產。拉美地區的阿根廷、秘魯等國以及巴西部分州也表達過購買意向。墨西哥則同時采購科興中維和康希諾的兩種新冠疫苗。

    除了疫苗外,在全球新冠患者仍在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極度缺乏的新冠肺炎治療用藥的研發也迫在眉睫。據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后所采用的方式就是注射中和抗體。中和抗體藥物注射進人體后,能搶先與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使病毒無法感染人體細胞,從而被免疫系統清除。

    國內多家醫藥企業已經布局中和抗體藥物的研發。其中,創新藥企君實生物公司率先布局中和抗體,公司與中科院聯合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今年6月份進入Ⅰ期臨床試驗。目前,新冠中和抗體藥物JS016已經揚帆出海,成為跨國藥企禮來最重視的新冠肺炎研發項目之一。《證券日報》記者還了解到,目前禮來聯合君實生物的新冠肺炎中和抗體聯合療法已于12月14日在美國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

    君實生物首席運營官馮輝認為,中國正處于科技創新的黃金發展時期,本土創新藥行業積累了成熟的研發與產業化平臺經驗,成為此次疫情下快速反應的基礎。

    互聯網醫療加速崛起

    傳統業態“順勢”而為

    對于互聯網醫療行業而言,實現醫保覆蓋是打通企業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任督二脈。在疫情催化下,為減少人群接觸、減輕線下門診機構壓力,鼓勵用互聯網醫藥健康模式對抗疫情超出了市場期待,也促進相關政策的推進和突破。

    3月3日,國家醫保局與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對符合要求的互聯網醫療機構為參保人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線上復診服務,各地可依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12月15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要求繼續落實“互聯網+”支付政策,包括參保人在本統籌地區“互聯網+”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復診并開具處方發生的診察費和藥品費可納入醫保,逐步擴大醫保對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醫療服務支付的范圍等。

    “互聯網健康+醫保支付”模式加速在國內落地。北京市已有24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互聯網復診+處方在線流轉+醫保自動結算+藥品配送到家”一站式服務。

    網售藥品管理辦法也有望加速推出。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公開征求《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指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等。這意味著,一旦新版管理辦法通過,網售處方藥也將“開閘”。

    得益于政策面的支持和市場層面的良好反映,互聯網醫療也受到資本的熱捧。截至12月23日,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年內股價最高漲幅已超200%,市值再創新高,超過3550億港元。股價的上漲促使互聯網醫療企業對該賽道進一步加碼。今年8月份,阿里健康拋出百億港元募資計劃,旨在加碼互聯網醫療賽道。12月8日,京東健康正式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功募資265億港元,主要用于健康業務發展及全產業布局。

    不過,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并不是所有線下產業都愿意將現有市場格局被巨頭“互聯網化”。在他們看來,這個游戲的另一面是即將被吞噬的現有市場份額。在互聯網+浪潮下,一些傳統線下實體藥店,尤其是零售連鎖藥店,近年來一直在擁抱互聯網+,包括開展B2C、O2O業務等。然而,私域流量終究難以抵擋互聯網巨頭的流量沖擊。一些零售藥店連鎖機構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直言:“不知道哪個巨浪,會把企業拍在沙灘上”。

    “靈魂砍價”產品擴容

    仿制藥利潤空間被壓縮

    疫情只是醫藥生物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次突擊測試,其影響的是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進程,而自上而下的行業持續改革則是行業更深層次的“壓力測試”,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方向。

    作為醫保制度頂層設計的執行者,國家醫保局成立兩年多來,進行了一系列重塑我國醫療生態的改革措施,如醫保基金監管、帶量采購、醫保目錄調整、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等。2020年,這一系列政策并沒有因疫情出現而打亂節奏,而是繼續大刀闊斧的執行,在攪動現有市場格局、加速醫療市場改革的同時,也讓未來醫療市場充滿更多想象空間。

    “靈魂砍價”是資本市場最關注的熱點。全國藥品集中采購自2018年年底首次實施以來,至今年集采全面擴容,集采對象已從藥品擴充到器械、從化學仿制藥擴充到注射劑,未來生物類似藥和中藥也將納入集采范圍。此外,緊隨藥品的帶量采購,中國高值耗材也正式進入帶量采購時代。今年11月,首批高值耗材冠狀支架的帶量采購完成。未來,高值耗材降價集采有望擴展至骨科等多個品類。

    集采帶來的是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調。首批帶量采購中,中選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第二批集采藥品中,平均降價幅度達53%,最高降幅93%。高值耗材-冠狀支架帶量采購結束后,10款入圍產品平均終端價格降幅超過90%,原本一萬多元的冠狀支架價格降至千元內,該消息被網友戲稱“昨天1個支架=5瓶茅臺,今天1瓶茅臺=5個支架”。

    “集采對企業的利潤空間產生較大影響。”一家綜合性制藥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有些企業一旦核心產品進入集采,股價和市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對未來行業怎么發展,企業也很苦惱。”

    苦惱的不僅是仿制藥生產企業,“靈魂砍價”也在創新藥領域上演。在國家醫保局成立后,國家醫保目錄調整的速度加快。根據《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未來醫保目錄原則上將每年調整一次,以突出重點、補齊短板、優化結構、鼓勵創新的調整思路,將更多臨床價值高、患者需求大的藥品納入醫保。在堅持有進有出、優化升級的背景下,創新藥被給予更快的準入機會。

    2020年的醫保目錄準入談判格外引人矚目,其中備受關注的是抗癌明星藥物PD-1。在全球范圍內共計4400個PD-1/PD-L1單抗臨床試驗在研的背景下,PD-1的角逐顯示了當前創新藥的尷尬境地:挑選的品種一旦所在賽道競爭激烈,即使是新藥也要進行大幅殺價。創新藥企如何在合理的利潤率和市場容量之間做出平衡,也考驗著企業管理者的智慧。

    一家不愿具名的創新藥企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訴苦稱:“目前,很多新藥研發不僅在國內做,也在海外市場同步開展臨床。如果國內價格過低,將會影響在其他國家的定價,打亂全球定價體系。維價是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如果說集采、醫保目錄調整改變的是醫療市場供給端,那么醫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改變的則是醫療市場需求端。近年來,醫保支付制度改革駛入快車道。2019年-2020年,國家醫保局發布多個文件,醫保支付改革的頂層設計已基本成形。11月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27個省(市、自治區)共71個城市列入試點城市。

    望海康信副總裁陳顯莉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從醫保改革來看,不管是DRG還是DIP,從項目付費調整為以病種或病組付費,二者的實施都是讓醫院回歸醫療服務本身,醫院必須關心成本和醫療資源配置。

    “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勢必將制約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痼疾和原有市場格局打破。改革的推行給企業構成了壓力,也讓醫藥生物行業形成了共識,唯有創新才能長足發展。”上述制藥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創新藥成“豪門”游戲

    泡沫與價值將長期共存

    盡管創新已成為醫藥生物行業的共識,但在資本推動下,研發創新的成本和門檻越來越高,逐漸成為“豪門”的游戲。

    “我國創新藥近年來獲批速度加快,國產創新藥有望步入高速增長期。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的背景下,創新藥企的估值水漲船高。”一位不愿具名的的醫藥行業投資人士向記者表示,評價藥企的估值,不僅看其銷售能力,更看其產品管線的豐富程度及其所在賽道。“醫藥企業的估值重心向未來潛力產品轉變,而非現有產品”。

    數據顯示,新生代創新制藥公司的估值水漲船高,一些成立十年內的公司市值已超越諸多傳統制藥巨頭。例如,尚未實現盈利的疫苗研發企業康希諾和新藥研發企業君實生物的市值已超過500億元,而一些傳統制藥企業的市值已不足100億元。

    創新藥市場是否存在估值泡沫,一直是市場爭議的焦點。據記者統計,近年來,赴港上市的多家非盈利創新藥企都出現股價破發的情況。除了2018年赴港上市的歌禮制藥、華領醫藥外,今年以來,和鉑醫藥、德琪醫藥、榮昌生物、藥明巨諾、云頂新耀、嘉和生物、歐康維視生物、永泰生物、開拓藥業、沛嘉醫療、康芳生物、諾誠健華先后以“18章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港股上市通道)的方式實現上市。其中,和鉑醫藥、藥明巨諾、德琪醫藥、嘉和生物、永泰生物、開拓藥業等幾家公司股價均出現破發。

    “對創新藥的估值還取決于其研發管線、技術能力和研發進展。相比之下,美國納斯達克的投資者更為理性,因此納斯達克的創新藥估值整體較低,而港股和A股的估值相對較高。但投資人現已趨于理性。”在上述醫藥行業投資人士看來,中國的創新藥市場仍處于崛起階段,有點泡沫是正常的。“中國對全球醫藥研發的貢獻在上升,已逐漸邁向第二梯隊,泡沫和高估值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研發積極性”。

    上述投資人同時向記者表示,挑選產品和賽道十分關鍵,瞄準國內巨大的未滿足需求的治療領域應是企業的發力點,如腫瘤、抗感染等領域。

    盡管行業對創新形成了共識,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有魄力成為創新藥的玩家。一款創新藥從立項到上市動輒耗時數十年、耗資數億元甚至十幾億元,這就注定其只是“豪門”才玩得起的游戲。

    同花順數據顯示,雖然受到疫情困擾,但醫藥企業今年并未減少在研發投入上的支出。2020年前三季度,A股醫藥生物板塊中,有88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超過1億元。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超10億元。恒瑞醫藥的研發投入已達33.44億元,超過業內排名第二、第三的兩家公司研發投入之和。與今年相比,2019年A股醫藥生物板塊中,有74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超1億元,3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超10億元。

    不容忽視的是,2020年前三季度,醫藥生物行業中,有151家上市公司凈利潤不足1億元,其中74家凈利潤不足3000萬元。在這151家公司中,大多數是傳統制藥企業。這意味著,這些企業在短期內向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創新藥投入大量資金略顯困難。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醫藥生物行業的淘汰賽槍聲已經響起,行業并購重組、資產轉讓的案例也將增加。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將因改革的深入推進,競爭也將更為激烈。

-證券日報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婷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 久久久精品网站 | 日韩久久精品 |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视频 | 黄视频网页 |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视频久久久 |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香蕉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国产麻豆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av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 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www.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在线中文一区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 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 国产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草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 亚洲成人黄色 | 亚洲a网 | 精品精品 | 亚洲人免费视频 | 午夜视频网 |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激情网站 | 成人精品在线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