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子煙在我國悄然興起,受到不少消費者特別是青少年的追捧。然而,一些電子煙企業為誘導更多年輕人嘗試“第一口煙”,不僅在營銷時標榜電子煙“無害”“幫助戒煙”,一味虛假宣傳,還推出水果味、薄荷味、奶茶味等新奇產品,打起時尚、流行等幌子,導致電子煙市場亂象叢生。
為進一步加強對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的監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煙草專賣局研究起草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并于3月22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附則中增加一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給電子煙產業戴上監管“緊箍咒”將產生哪些影響?今后如何更好規范電子煙產業發展?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市場魚龍混雜,該管了
在山東一家超市上班的00后小媛,平時喜歡把電子煙掛在脖子上,時不時抽上兩口。“我抽電子煙一年多了,最愛草莓味的。之前看到身邊有朋友抽,覺得還挺潮,聽說也沒什么危害,就跟著抽起來了。”小媛說。
據小媛介紹,電子煙在她的圈子里很常見,她不少朋友都是電子煙的“粉絲”,過節、過生日時也會有人送電子煙作為禮物。不只是年輕的上班一族,一些學生也用電子煙。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0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初中生電子煙使用率顯著上升。
日漸走紅的電子煙真像廣告里描述的那樣無害嗎?
業內專家認為,大多數電子煙是尼古丁的傳送系統,青少年如果通過電子煙成為尼古丁的依賴者,今后會更容易成為傳統卷煙的消費者。長期使用含尼古丁的電子煙,可能會增加罹患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相關疾病的風險。
另外,當前市場上流通的很多電子煙還存在不安全成分添加、煙油泄漏等質量安全隱患。
從行業發展來看,近年來,電子煙行業吸引了眾多企業入局。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在市場監管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網友稱,現在電子煙市場魚龍混雜,是該管管了。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長期以來,電子煙產業包括生產、批發、銷售、廣告等,一直游離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規制范圍之外,而且很多消費者受到誤導,誤認為“電子煙不是煙,里面沒有尼古丁”“電子煙無害或者低危害”“抽電子煙有助于戒煙”等。征求意見稿就是為了彌補法律漏洞,消除監管盲區,這是推進煙草監管法治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并非歧視,而是愛護,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自1997年7月3日發布以來,于2013年、2016年進行了兩次修改,在提高煙草制品質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那么,本次修改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煙草專賣局在征求意見稿的說明中表示,將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將大幅度提升電子煙監管效能,有效規范電子煙生產經營活動,解決電子煙存在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虛假廣告等問題,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劉俊海認為,電子煙監管參照卷煙,有助于幫助廣大消費者改變過去對電子煙的錯誤認知,明確“電子煙也是煙”;對于電子煙產業而言,將其全面納入法治、透明、理性、誠信的發展軌道,并非歧視,而是愛護,有利于該行業健康發展;對于傳統煙草行業而言,這意味著公平競爭;對于產業生態而言,對電子煙和傳統煙草一體化監管、一碗水端平,有助于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業內人士分析,傳統煙草是典型的重稅產業,而電子煙由于此前未明確定位,一直適用普通消費品的相對較低的稅率。電子煙監管參照卷煙,意味著未來電子煙企業可能要面臨與傳統煙草相同的高稅率。
讓其“浮出水面”,嚴加監管
未來,應如何更好規范電子煙產業發展?“市場會失靈,監管不該失靈。”劉俊海說,不能把電子煙產業“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讓其“浮出水面”,嚴加監管。當電子煙行業不能慎獨自律的時候,監管者要勇出重拳,依法用好行政處罰等權限,旗幟鮮明地打擊各種不公平競爭行為和交易行為,優化電子煙市場生態環境。
劉俊海建議,相關部門應形成監管合力,消除監管盲區,打造24小時全天候、360度全方位的監管合作機制,從而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電子煙產業可持續發展,推動傳統煙草產業和電子煙產業公平競爭。
劉俊海表示,電子煙企業要順應大勢,樹立對法律的信仰之心和對風險的敬畏之心,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自身的經營行為,主動向消費者提示“吸煙有害健康”,真正做到擇善而從;廣大消費者也要清醒認識到電子煙的危害,做理性、科學、文明的消費者,看好錢袋子,依法理性維權。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