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書玉 吳家明
制造業招工遇冷、互聯網就業火熱……如今,各地勞動力市場發生著巨大變化。隨著國民經濟一季度迅速復蘇,人才就業市場也迎來“金三銀四”的招聘黃金季。從求職者的角度來看,中高端人才市場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跳槽?
更看重求職者資源
跳槽,這是就業市場一個永恒的話題。根據獵聘一季度針對職場人的調研數據,2021年有跳槽打算的職場人占比為60.71%,而2020年這一比例為38.53%,前者是后者的1.58倍。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緩解后,職場人跳槽對穩定性的訴求降低。調研數據顯示,從跳槽原因來看,薪資福利是跳槽時最看重的因素,得票率為88.24%;“穩定性”位居第二,得票率為51.39%。
剛剛從一家電子終端公司跳槽到一家頭部券商研究所的趙先生告訴記者,隨著A股市場去散戶化的趨勢,機構客戶比例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券商尤其是中小券商重視研究所業務,目前這部分業務的招聘量較多。
“現在要看學歷,還要看資源。”趙先生在前單位主要負責消費電子相關業務,對上游供應鏈信息、產銷信息,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技術路徑演變都比較熟悉,這為他跳槽提供了較大的幫助。他表示,現在企業社招主要看三個方面:教育背景、專業背景、工作背景。以他剛剛跳槽的這家券商為例,教育背景要求碩士及以上,其中本科還必須是綜合類985或財經類211院校,專業背景需與研究行業的專業相關度較大。工作背景更為看重,即前一份工作積累的資源對應聘崗位的助力。
近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剛剛在深圳落下帷幕,其中的“精英天下”中高級人才招聘會的參會人數過萬,近455家企業提供上萬個中高端崗位,最高薪資可達100多萬。雖然已經跳槽,但華深(化名)還是去招聘會轉了轉。
“好工作其實也不好找,特別是年紀過了35歲。”37歲的華深原先是一家大型房企新業務部門的人力經理,他跳槽的經歷并不順利:不僅遇到了現在熱議的“35歲現象”,還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經過兩個月的物色,他最終決定加入一家剛剛成立不久的互聯網創業公司,負責人力板塊,也開始了自己的“第二職業”:與朋友合伙在城中村開了一家檸檬茶店。
“其實我挺感謝這家年輕的互聯網公司,沒有年齡歧視,雖然開出的薪酬比以前少。深圳企業對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很旺,但要求也極高,特別是自身的資源。衡量之下,我選擇了現在的公司,在小公司工作的自主權比較大。”華深有點感慨,“我就是做人力資源工作,在我看來,企業需要吸引的人才,不僅是年輕的潛力股,也應該重視有著多年經驗的人才。”
深圳一家招聘公司的獵頭告訴記者,中高端人才目前大量聚集在互聯網公司,互聯網公司高管的薪酬已經比很多金融機構要高了(投行除外)。此外,PE/VC行業近年來越來越向頭部聚攏,頭部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具有更強的議價權,前端職位更多看重應聘者攜帶的資源。
“內卷”現象泛濫
2020年,“內卷”一詞成為很多年輕人深深認同的一個流行詞匯,其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后,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當社會資源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時,人們通過競爭來獲取更多資源。現在很多學生和職場人士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愿”競爭,還指某個行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才過多,但行業發展停滯不前。“內卷”一詞能夠在2020年成為社會熱點詞匯,恰恰因其擊中了職場人群的普遍焦慮,引起了廣泛共鳴。
現在,在求職過程中這一現象也越發嚴重。2020年秋招季以來,“騰訊校招筆試太難”、“阿里校招筆試太難”等話題多次刷上微博熱搜。有畢業生將爭取offer的過程形容為看電影:“本來大家坐得好好的,突然第一排的人站起來了,后面的人不得不跟著全部站起來。結局是所有人都站著看完了電影。”
剛剛在英國碩士畢業回國找工作的小李也遇到了“內卷”。他告訴記者,自己找工作主要看四個方面:公司的認可度、薪資和性價比、專業對口程度以及城市。小李認為,第一份工作一般是作為一個跳板,所以會把公司的背書能力和專業是否滿足今后發展方向作為第一考慮因素。最終,小李選擇了深圳。對于選擇深圳就業的原因,一是深圳在一線城市中較容易落戶,二是深圳科技類企業多,與自身所學的數據分析專業更為相關。
“現在,自己所處行業的內卷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是小李在擇業時最深的感受。他認為,這或許是因為消費互聯網行業已經很久沒有出現新的增長點,幾年前招聘火爆的出行、本地生活、傳媒、AI等領域已經過了快速發展期,處于人員穩定時期,不會像以前大量招聘,所以會導致畢業生進入互聯網大廠難度劇增。他表示,產業互聯網現在正在發展期,但是產業互聯網相比消費互聯網門檻較高,所以并沒有緩和行業的“內卷”現象。
一位投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團隊投遞簡歷的實習生很多,學歷至少是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學校碩士或國內985碩士,競爭非常激烈,要在七八十份簡歷中挑選兩三個人,但是綜合素質高、特別優秀的實習生還是很難招到。“當然這只是公司的要求,在我看來,應當從社會層面改變唯學歷論的用人評價體系。”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實在公開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伴隨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不同行業對相關專業的需求也會變化,一份工作的薪酬持續上漲很難實現。如果崗位需求降低、專業人才供給仍然偏多,就會造成工資短期下降。但個人根據市場需求迅速做出調整,將有利于適應社會變化。比如掌握金融、計算機或其他門類知識的人才,在銀行部門工作機會減少的情況下,也能很快轉向其他部門求職。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