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行業歷來重視的風向標——豬糧比似乎失效了。
豬糧比通過對豬價和糧食價格的比價關系,直觀反映生豬行業養殖利潤狀態,長期以來被生豬養殖行業奉為風向標。但眼下,這一風向標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本報記者 張利靜 馬爽
豬企日子不盡如人意
豬糧比才剛剛跌到8:1,豬企已經大量陷入虧損。在本輪罕見的豬價波動中,豬糧比也隨之失常,通過傳統的豬糧比波動觀察行業利潤狀態,從而調整養殖規模已經不合時宜了。
今年以來,生豬價格不斷下跌,豬糧比不斷回落。據中國政府網發布的中國大中城市豬糧比價數據,該指標目前已從2019年10月中旬最高點20.1回落至8.43。
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5月11日收盤,生豬期貨主力合約報24950元/噸,盤中一度創下今年1月25日以來新低24750元/噸;同時,玉米期貨主力收報2831元/噸,接近歷史最高水平2869元/噸。按照5月11日兩者的收盤價計算,二者比價為8.8:1,與現貨市場豬糧比價基本保持一致。
以往,豬糧比進入9:1-6:1區間,通常意味著豬企日子過得還不錯,但現狀并不是這樣。
“據我們測算,自繁自養成本為15.42元/千克,外購仔豬成本為20.80元/千克,外購仔豬已全面虧損,自繁自養企業若加上廠房、設備折舊也幾乎處于盈虧邊緣。”光大期貨農牧類分析師呂品表示。
據卓創資訊最新數據,截至5月11日,生豬自繁自養盈利為584.77元/頭,較上月同期下滑41.11%。卓創資訊分析師牛哲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自繁自養的養殖企業當前的盈利空間雖然較前期大幅縮水,但尚處于小幅盈利狀態。外購仔豬或者購買小體重標豬進行二次育肥的養殖單位,目前已經深陷虧損的泥潭。由于前期補欄的仔豬每頭成本多在千元以上,加之飼料價格處于高位,補欄、育肥成本較高,這部分群體虧損約在300-600元/頭。”
“生豬養殖從規模上分為大型企業和中小養殖戶。大型企業多有母豬儲備,因此總體依然維持盈利,盈利水平同母豬儲備量相關,中小養殖戶靈活性更強,仔豬成本目前是主導養殖利潤的核心因素。”中信建投期貨生豬分析師魏鑫分析。
“刻舟求劍”不可取
“造成目前豬糧比8:1仍有很多豬企虧損的局面,除了糧食飼料成本上升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仔豬價格跌速遠遠低于生豬價格跌速。”盛達期貨資深分析師孟金輝說。
據了解,豬糧比概念的出現和普及,發生在2009年國家制定的《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這一政策出臺后。若豬糧比價高于9:1,意味生豬供不足需,按照規定政府要適時投放凍肉儲備;若在9:1-6:1之間,代表價格正常,豬企處于盈利狀態。
“當時我國的規模和適度規模養殖場比例處于緩慢增加的趨勢,散戶群體依舊占據主流,生豬的養殖方式多是自繁自養,少有選擇外購仔豬進行補欄的業者。而且當時的仔豬價格、飼料價格處于相對低位,養殖單位的補欄成本可以控制在相對較低的范圍內,豬糧比高于5.5:1或者6:1,相關企業確實可以實現盈利。隨著生豬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非洲豬瘟疫情在國內出現,行業形態愈發多元化,對豬價的影響因素不單單局限于供需,尤其是2019年之后,高昂的補欄成本導致即使豬料比處于8:1的綠色區域,企業也會呈現虧損態勢。”牛哲分析。
“傳統以豬糧比5.5:1作為養豬的盈虧平衡線已經失效。”呂品斷言,傳統的盈虧平衡線是建立在飼料成本覆蓋養殖總成本比例較高的基礎上測算出來的,非洲豬瘟出現后,養殖場防疫成本大幅提高、養殖密度大幅下調,人工及水電成本也逐年提高,玉米價格在整個養殖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因此,單純通過豬糧比來測算養殖盈利情況已不客觀。另外,隨著國內養豬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的不斷推進,各個企業在養殖成本方面的差異也較大,單靠豬糧比不能反映全行業的養殖情況。
盡管豬糧比的風向標作用漸漸失效,但豬企利潤狀況并非無跡可尋。牛哲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相比而言,豬料比價更適合現在的生豬行情,因為豬料比價是由綜合飼料、仔豬及生豬價格數據計算得出,不同于傳統豬糧比的計算模式,豬料比將豆粕、麩皮等飼料價格考慮到比值中,更能反映生豬養殖的實際利潤情況。”
行業分化有望延續
生豬養殖產業格局的改變,不僅作用于豬糧比,而且正深刻地改變著產業波動周期。
盡管豬價下跌沖擊了豬企利潤,但呂品認為,我國規模化養豬企業的經營更加規范,防疫能力日益提高,抵御風險措施更加完善,短期的價格波動不會對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現在企業風險管理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可根據自身狀況選擇適合的套期保值方案,利用金融工具如期貨、期權、保險+期貨等有效規避市場風險。”中長期來看,豬肉股仍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從投資市場看,隨著豬價下跌,A股豬肉股目前已出現較明顯的分化。
“未來這一分化趨勢有望繼續。龍頭企業具有優秀的育種和產業鏈貫通能力,能夠長期穩定實現盈利,將繼續顯現出投資價值。”魏鑫稱,生豬養殖是養殖-食品產業鏈的一環,養殖企業可以縱向布局,拓寬利潤來源,從業務上控制風險。同時可以借助期貨市場,進行具有前瞻性的風險管理。
孟金輝表示:“目前原料成本上升、生豬產能恢復的兩大趨勢都很明顯,因此從保護利潤角度,豬企參與做空養殖利潤的套保交易,今年可謂是正當時。”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