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國家統計局5月11日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數據顯示,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指出,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在此消息影響下,5月11日,養老概念股、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受到市場追捧。同花順數據顯示,17家養老概念股漲幅超5%,其中宜華健康、奧園美谷、南京新百等漲停。此外,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37家醫藥生物概念股漲幅超5%。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人口數量及結構的變化也將影響產業變革與重塑。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與人口變化息息相關。《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人口老齡化將增加醫療需求,有利于多數醫藥板塊細分領域的發展。
“目前整體來看新生兒數量下降,老齡人口比例上升,都可能對未來人口結構產生深遠影響。老齡化社會最顯著的特點是會帶來醫療支出的增加,為整個板塊帶來持續增長的動力。”工銀國際研究部醫藥行業總分析師張佳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醫療健康需求持續提升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這既是挑戰也存在機遇。
寧吉喆指出,人口老齡化從挑戰方面看,將減少勞動力的供給數量、增加家庭養老負擔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壓力。同時也要看到人口老齡化促進了“銀發經濟”發展,擴大了老年產品和服務消費,還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這都帶來一些新的機遇。
“人口老齡化加劇當然會利好整個醫藥行業,對許多國家而言60歲以上人口消耗了近50%的醫療資源,對于中國很可能也將會是這樣。相比較而言,生育率的下降、總人口逐步趨向峰值對醫藥的負面影響小很多。”森瑞投資研究總監何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何山認為,人口老齡化對醫療需求的增加,有利于多數醫藥板塊細分領域的發展。其中,民營醫院、養老護理等過去不太性感的領域其盈利能力有望改善并成為新的風口。
易觀醫療行業分析師張競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正加速從“輕度老齡化”向“中度老齡化”階段邁進,人類患病概率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上升,醫藥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同時,老年人口是慢病高發群體,隨著老齡化的發展,慢病管理將成為醫藥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另外,互聯網醫療也將邁向適老化,推出針對老年人的醫療服務。
資本加速布局養老市場
安信證券發布研報稱,2022年養老市場規模預計達10.29萬億元。然而,在這10萬億產業規模中,不僅僅醫療產業。此前,易觀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韓夢瑩向記者介紹,就如青少年、中年群體一樣,老年人群體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這就導致養老產業鏈非常復雜,環節多樣,且業務交集較多。
在此背景下,《證券日報》記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看到,人口老齡化趨勢下,如何滿足老年群體需求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布局的重點。
例如,*ST交昂介紹,隨著老齡化人口比重的增加,養老護理市場預計將進一步擴大,公司主營業務發展將受益。6家自營營利性老年醫療機構,大約床位1646張。
樂心醫療稱,近些年大數據、AI、云計算、物聯網等基礎技術的突破以及5G移動技術的迅速普及,驅動健康管理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升級,為遠程健康管理實現了更多應用場景,進一步推動健康IoT和遠程健康管理行業迎來黃金十年。
眾信旅游則表示,由眾信打造的旅游產品一直深受中老年消費者的喜愛,經過多年深耕培育,公司已擁有豐厚的中老年客戶群體基礎。相信隨著中國老齡化趨勢的發展,公司將成為中老年群體旅游市場的最優供應商及最大受益者。
雙鷺藥業向投資者介紹介紹,公司目前上市產品及研發品種在慢病領域布局較廣,包括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及退行性疾病、肝病腎病等,也是公司早些年看到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以及很多慢病漸趨年輕化進行的較早布局。
國脈科技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為解決我國老齡化帶來的市場化養老服務供給不足、效率不高等問題。公司將基于多年來在物聯網、通信、教育、醫療行業的儲備,推動“智慧大學養老”項目的發展,這是公司基于前沿技術的融合與創新所形成的又一應用場景。
(編輯 白寶玉)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