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下載一款外賣平臺軟件,卻被強制要求獲取你的照片信息;看個電視劇,卻要你對通訊錄授權;瀏覽網頁,多次彈出定位授權……在互聯網應用中,類似“索取個人隱私”亂象頻現,很多用戶都在無形中泄露了個人隱私。步入大數據時代,一些App強制用戶提供各種不相干的隱私權限,所表現出的強權架勢不僅令用戶反感,也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
近日,工信部通報下架90款App,并有多家企業被點名。工信部在關于下架侵害用戶權益App名單的通報中稱,在近期檢測中發現,天涯社區、大麥、途牛旅游等企業在App不同版本中反復出現同類問題,被下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企業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App過度索權等行為。
在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在App猖狂“索權”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一條產業鏈?
App市場亂象頻現
用戶隱私泄露成家常便飯
用戶在下載安裝一些App時,經常會遇到“請求獲取位置權限”“請求獲取通信錄內容”之類的內容突然跳出來的情況,一副“不授權就無法使用”的架勢,為很多用戶帶來較大困擾。伴隨App小程序的蓬勃發展,強制獲取用戶語音照片、定位的現象頻繁出現,App強制用戶授權、過度索權個人隱私信息等問題日趨嚴重。
5月13日,工信部發布通知稱,2021年4月23日向社會通報了93家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企業的名單。截至目前,經第三方檢測機構核查復檢,尚有39款App未按照工信部要求完成整改。此外,在近期檢測中,工信部發現,天涯社區、大麥、途牛旅游、VIP陪練、脈脈等5家企業在App不同版本中反復出現同類問題,將依法暫停其違規行為,予以直接下架處理。
工信部強調,相關應用商店應在通報發布后,立即組織對名單中應用軟件進行下架處理,并加強舉一反三,認真排查、系統排查反復出現問題的企業,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把好上架審核關。
談及App市場亂象,首都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理事肖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的手機App應用在濫用權限、收集用戶隱私方面太過隨意,例如,私自搜集個人隱私、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賬號注銷難、過度索取權限、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預置應用程序、捆綁下載、山寨應用等。另外,在信息保護方面缺乏較為有效的措施,隱私信息泄露似乎已成家常便飯,一些公司甚至將用戶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以獲取利益。”
由于App更迭較快,近年來中小企業開發的App已成為違法違規現象的重災區,工信部今年已對1862款違規App提出了整改要求。究其原因,上架門檻低、違規成本低是部分App猖狂“索權”的兩大主因。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App違規索權亂象主要表現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戶權限等。App過度索權,主要是受商業利益驅動。一方面,收集數據對用戶畫像,可對用戶消費行為進行定向分析,收集的數據越多,畫像描述得越細致,分析的結果也就越有價值,也越有利于流量的售賣變現;另一方面,受App算法的驅動,索取用戶信息可以做到準確信息推送,從而實現更多的商業目的。這類行業亂象由來已久,背后折射的是相關企業商業道德觀念薄弱、對法律法規缺少足夠敬畏的客觀現實。”
上架門檻低成一大誘因
需加強監管斬斷利益鏈條
《證券日報》記者調查后發現,“App上架”目前已形成一條完善的產業鏈。記者對App包上架、見效付費、防封、快速上架等詞匯搜索后,發現這些詞匯大量充斥在互聯網上,點擊進入后,專業人員全程跟蹤、人工BUG協助解決等一系列相關“服務”就會跳到眼前。
一家提供相關服務的網站負責人向記者推介稱:“我們可以提供App在IOS、安卓等各大應用市場上架服務,包括上架流程詳解、申請賬號、代理申請軟件著作權、協助App預審等,包全程服務。雖然現在監管越來越嚴,但我們熟悉各大市場新版審核規則,成功率高,一周內就可通過審核,所服務的客戶已超過10萬,不耽誤上架期限。”據該負責人稱,如若審核不通過,公司還可以提供被拒解決方案。
另一家網站的服務人員向記者透露:“公司幫助商家的App種類繁多,涉及各個產業,貸款、理財、游戲類的App都做過,棋牌、彩票類App也可以上架。隨著App數量不斷攀升,同質化問題很嚴重,重復設計是App在上架審核時普遍面臨的問題。在這些程序中,獲取用戶信息較為普遍,且App上架審核并不嚴格,對這類問題沒有強制的要求和限制。”
“在App‘包上架’的產業鏈已經非常繁榮,且很成熟。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上架門檻低、應用市場管理不到位、相關制度不健全。”看懂研究員、通信高級工程師袁博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商業利益的驅使,令App濫用權利侵犯公民隱私的問題時常發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App索取不必要的安卓系統權利。例如,根本無需獲取定位權利的App,索取用戶的定位權利后,可收集公民的位置信息并上傳,以獲取相關商業利益。另外,App將用戶在軟件應用過程中的隱私信息提供給第三方用作廣告營銷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更有甚者,部分App還會監聽用戶對話等信息,一些購物App則利用大數據推送相關的購物信息。當下,販賣公民隱私信息或利用公民隱私信息進行非法經營的行為非常猖獗,尤其是在互聯網廣告精準營銷方面。”
截至目前,我國對大數據應用領域的治理才剛剛起步,但監管力度卻在不斷加大。2020年7月,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從此開啟了對App侵害用戶權益長期專項整治行動。進入2021年后,相關整治行動加速落地。
手機預裝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是手機App瘋狂上架的誘因。其背后存在的利益鏈條,也驅使手機廠商樂于預裝各類App。“安裝一個App,手機和平板等終端廠商可以獲取1元至2元的收入,如果預裝30個以上的App,手機廠商的成本就可消減大半,甚至可完全抵消成本,這對目前利潤率較低的手機廠商而言非常有吸引力。而很多預裝的App,用戶都是無法刪掉的。”一位手機軟件開發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據了解,安卓手機預裝渠道的手機出貨量就占總出貨量20%的份額,而其帶來的App激活量和流量增量也是顯著的。
“隨著相關部門監管的加強,預計安裝App市場規模將會減少50%以上。”肖旭建議,“針對App過度索權問題,要從三方面加強監管。首先,應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確主管領導,落實責任部門,明確責任追究;其次,嚴格執行網絡使用管理規定,在現有法律體系下進一步細化法規條例,開通舉報渠道,對違規收集信息的行為加強執法力度;最后,加強網絡信息安全教育,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共同抵制違法違規行為。”
袁博則建議:“保護用戶隱私,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增強對隱私信息濫用者的懲罰力度。二是加強對App軟件市場類平臺的督促,通過App軟件市場的檢查、監督和懲罰機制,將濫用權限的App擋在下載和使用的大門之外。三是加強智能終端相關企業的安全加固。華為、小米等國內智能手機制造商在保護個人隱私的技術應用上已有很大進步,智能系統本身應該加強對安裝應用的監測以及對用戶隱私數據的保護,應避免系統廣告的泛濫。四是加強對用戶的教育,讓開發者和消費者從根本上重視對隱私的保護。開發者時刻要把侵犯隱私權作為安全紅線,消費者也應具備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
“我國正在推進數字中國的建設,全行業都需要加強對用戶信息的保護。以5G為代表的萬物互聯正值產業發展初期,市場增長迅速,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無視用戶隱私、強索用戶權限的行為,已經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攔路虎’,我們必須要為信息社會的健康發展清除這些隱患。”張孝榮表示。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低暟l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