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中國汽車產業正經歷高光時刻。
“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浪潮中,歷經百年發展的汽車產業正在加速重塑。傳統車企積極轉型,跨界新勢力義無反顧地參與其中。在以新能源汽車發展為標志的‘上半場’中,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處于世界領先位置,成為‘新四化’的重要踐行者。”近日,在上海舉辦的2021中國汽車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通過視頻致辭。
苗圩指出,“以智能網聯汽車為標志的‘下半場’哨聲已經吹響,我國汽車行業絲毫不能懈怠,還需要繼續努力,多方協同,奮力構建中國標準智能網聯汽車體系,向世界汽車提出中國方案。”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經過十余年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在雙碳目標約束下,整個新能源化進程明顯提速。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新能源汽車全市場滲透率達到9.4%。從3月開始,滲透率連續3個月超過10%,預計全年銷量能夠達到220萬輛以上,且按照“十四五”年均復合增速30%來測算,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700萬輛,提前一年完成“銷量占比20%”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目標。
“新技術正在改變行業,汽車業也正在向朝陽產業轉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約為10%,但今后有可能超過15%,并最終超過房地產。
“新四化”指明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過去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受住了新冠疫情的沖擊,克服芯片供應緊張等困難,推動汽車產業在規模和質量上交出了亮麗答卷。”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方面,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計算平臺、激光雷達等智能網聯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一。L2級自動駕駛系統新車裝載率超過15%,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事實上,新能源化進程的提速,與智能網聯的普及應用,形成了相互賦能的螺旋上升趨勢。可以說,智能網聯正在逐步成為汽車產業鏈的核心,也是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競爭的關鍵所在。
在郭守剛看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有新的發展變化。郭守剛表示,一方面我國汽車電動化發展取得了先發優勢,信息通訊等領域優勢又極大助力“新四化”中網聯化、智能化發展。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產業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跨國企業紛紛加快在我國產品投放步伐,內外部競爭持續加劇。
對于新形勢下、新挑戰中如何實現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是要聚焦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珍惜業已形成的良好合作基礎;其次是要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加快形成符合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要求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與生產方式;三是要聚焦汽車產業未來發展,密切關注產業格局變化和創新版圖的重構,深入研究后疫情時代汽車產業的發展走勢和特點。
“為確保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優勢,我們需要推動政策與時俱進,加速推進汽車產業做大做強。我國還需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來中國發展。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鼓勵競爭、開放合作、共同發展。”苗圩表示。
汽車產業加速轉型重歸“朝陽”
當汽車保有量達到飽和的時候,身具傳統制造屬性的汽車曾經一度被人們誤認為夕陽工業,但是事實上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從未停步。
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分會會長王俠看來,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為汽車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汽車產業正在完成從夕陽產業到朝陽產業的歷史轉折。現代汽車兼具了科技產業與時尚產業的雙重屬性,有新能源汽車、智能互聯汽車等劃時代的抓手可以利用其發展的潛力必定要重新評估。無獨有偶,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曾公開表示,新技術變革將促使傳統汽車產業向高科技產業轉變,重新成為青春煥發的朝陽產業。
面對大變局、大挑戰,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廉玉波表示,比亞迪“十四五”發展規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將堅持純電動和插電混合兩條腿走路。當談及比亞迪唐和漢品牌突破了自主品牌定價和銷量天花板的佳績,廉玉波認為,只要有核心技術、優秀產品,就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
事實上,中國品牌近年來愈戰愈勇的市場表現也佐證了對中國汽車行業世界領先的判斷。對此,同為該領域頭部的長安汽車戰略規劃部總經理余成龍提到,長安推出的PLUS、UNI系列產品始終在細分市場名列前列。其中“UNI-T車型43%的購買者轉化來自部分優秀合資品牌,靠的就是長安自主在智能網聯方面的技術成就。”
“我認為100多個汽車品牌里要‘死’掉八九十個。過去兩三年有60多個新能源品牌涌現,現在存活下來的也就那幾個,這樣的業務重構是很正常的。全民造車熱潮到來,對從事汽車行業的人來說是幸運的,說明汽車產業還是朝陽產業。”余成龍表示,汽車行業新鮮血液的加入,將促進傳統汽車的轉型升級、加速汽車品牌的優勝劣汰,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變革帶來積極作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則表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汽車工業不斷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加速演變,這是全球汽車企業跟時間賽跑的一場“追逐賽”,同時也是“淘汰賽”,中國品牌在主場上要有更優異的表現,賽場才會更精彩。
(編輯 崔漫 白寶玉)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