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資源板塊的火熱程度令人咋舌。
百川盈孚8月23日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報價115430元/噸,單日上漲達11000元/噸,創今年以來單日最大漲幅。不斷上行的鋰價推動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截至8月24日收盤,17家擁有鋰資源的上市公司今年以來股價平均漲幅達213%(不含鹽湖股份)。曾經的“虧損王”鹽湖股份在“鹽湖提鋰”概念加持下,繼8月10日恢復上市飆漲后,近期突破前期高點后市值達2330億元。
新能源汽車火爆,令上游鋰資源成為市場“香餑餑”,擁有資源便是“王道”。作為最大的鋰資源消費國,我國未來鋰產能增量主要依托鹽湖資源,“鹽湖提鋰”概念股受市場追捧。驚人的市盈率依靠遠期產能維系,但未來實際達產情形受技術、資源稟賦等因素考驗,還有不小的變數。業內人士表示,最快到2023年,就能知道誰是那個“裸泳者”。
當鋰資源價格持續上漲之際,寧德時代7月29日攜鈉離子電池登場。鈉資源廉價且分布廣泛,在此背景下迎來加速產業化契機。對于這一變量,中金公司研報認為,短期來看,鈉電池對鋰需求影響有限,不改2021年至2025年鋰供需走向緊缺的行業趨勢。長期來看,鈉電池更傾向于作為鋰電池的差異化補充,不改鋰在電池領域的需求剛性。
“家里有礦”
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高景氣度,“有鋰走遍天下”這句口頭禪反映出市場對鋰資源的追捧。
“鹽湖提鋰”仍處于中試環節的西藏城投今年以來股價漲幅達322.93%。而西藏城投并非個例,截至8月24日收盤,17家擁有鋰資源的上市公司今年以來股價平均漲幅達213%(不含鹽湖股份)。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鋰礦指數漲幅達212.89%。
機構投資者也跟著“喝湯”。長期研究新能源發展并于今年初押注鋰電產業鏈資源和核心技術的融湖投資董事長王慶華說,他管理的某只產品在7月倉位未進行調整的情況下漲了五成,前7個月累計漲幅逾98%。
在二級市場火熱的背后,鋰礦、鋰鹽價格持續走高是推手。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截至8月23日,鋰輝石精礦均價報890美元/噸,今年以來上漲113.17%。在鋰鹽中,碳酸鋰均價報10.25萬元/噸,今年以來上漲99.03%;氫氧化鋰報11.55萬元/噸,漲幅為135.71%。
“家里有礦”的公司業績表現亮眼。贛鋒鋰業上半年預計歸母凈利8億至12億元,同比增長411.23%至666.85%。天齊鋰業將上半年業績區間上修為7800萬元至1.16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6.97億元。西藏礦業上半年預盈3600萬元至540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3209.53萬元。對于扭虧和大幅預增,上述公司均稱受益于鋰鹽產品價格走高。
鋰資源上市公司還大手筆“掃貨”。贛鋒鋰業今年以來先后布局青海省柴達木一里坪鋰鹽湖、阿根廷兩處鹽湖和非洲馬里Goulamina鋰輝石礦項目,收購涉及金額累計超41億元。
一些上市公司則四處尋找合適的鋰礦資源。盛新鋰能將目光瞄準了處于探礦階段的項目,公司半年報披露,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公司全資子公司盛屯鋰業合計出資1億元對啟成礦業進行投資,占啟成礦業12%股權。啟成礦業對惠絨礦業擁有84.90%股權,惠絨礦業目前擁有木絨鋰礦的探礦權。資料顯示,木絨鋰礦的氧化鋰平均品位達1.63%,為國內品位最高。
“搶礦”并非易事。盛新鋰能總經理鄧偉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公司也在考察各類鋰資源,但目前市場價格水漲船高。“心態比較糾結,一方面覺得礦價可能還會上漲,另一方面擔心出現價格下跌風險。”
面對今年的火爆市場,鄧偉軍感觸頗深:“此前公司需要向下游努力銷售自己的產品。現在情況不太一樣,下游搶貨嚴重,部分有實力的企業甚至通過預付貨款方式鎖定貨源。”
全球需求共振
“三年前,大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還有些猶豫,但現在這是非常確定的方向和賽道。”鄧偉軍直言,作為鋰需求增長的核心驅動力,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處在從政策推動到產品推動的過渡階段。新能源車在性能、經濟性等層面不遜于燃油車。國家鼓勵綠色經濟發展,萬億元市場呼之欲出。
中國、歐盟、美國三方也制定發展規劃,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例如,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歐盟近期提出“Fitfor55”立法改革,呼吁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1年減少55%。有分析師根據其方案預測歐盟2030年純電動車銷量占比超過60%。美國則提出到2030年電動車銷量占比達50%的目標。
面對全球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需求共振,鋰資源缺口成為“攔路虎”。中金公司研報預測,全球鋰需求將從2021年的43萬噸LCE(碳酸鋰當量)增至2025年的150萬噸LCE。鋰資源開發不確定性較高,供給響應速度或難匹配需求增長,預計全球鋰供給將從2021年48萬噸LCE增至2025年148萬噸LCE,滯后于需求增長。
“2020年全球鋰資源消費約34萬至35萬噸LCE。其中,我國消費量約為22萬噸LCE.2020年我國超70%的鋰鹽來自進口。”安泰科高級分析師陳光輝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當前不少鋰資源項目多處于前期勘探、技術選型階段,這意味著未來1至2年能看到的增量有限,預計2022年年中,鋰資源供應會更趨緊張。
產能釋放將成考驗
市場景氣度上行,產能釋放時點牽動資本市場神經。
目前市場圍繞鋰儲量進行炒作,但產能擴產情況撲朔迷離。“行業上市公司有市值訴求,加上市場給公司股價的估值是按照預期產能計算的,很多公司實際上不會披露真實的產能擴產情況,市場也就沒有辦法得知真實情況。”科達制造董秘李躍進直言。
以我國最大的鋰資源增量來源鹽湖為例。2020年我國“鹽湖提鋰”實際產量約4.9萬噸LCE。興業證券研報提及,截至2021年,我國鹽湖產能合計約12萬噸LCE,有望突破20萬噸LCE。光大證券梳理的未來規劃產能更高,達22.5萬噸。
“在上述預測產量中,存量部分是固定的,增量部分沒有市場上預期的那么樂觀。”李躍進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鹽湖如需進一步大規模擴產,需考慮鹽湖企業資源端及技術工藝成熟程度,并兼顧水電氣等配套情況。
青海和西藏鹽湖各自優勢明顯,但要量產均面臨不小考驗。作為曾深入考察過青海鹽湖的專家學者,四川地質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付小方表示,青海鹽湖鹵水中主要含鉀、鈉、鎂等眾多元素,鋰濃度較低,鎂鋰比很高。鎂元素大量存在,使鋰鎂難以分離,產量低,是有待突破的技術瓶頸。鹽湖地區淡水資源缺乏,制約大規模開發利用進程。
西藏鹽湖在基建條件方面存在較大短板。陳光輝認為,西藏地區海拔高,不利于曬鹵水,且包括水電氣在內的基建條件薄弱。未來量產主要看技術進步。鄧偉軍判斷,西藏地區的鹽湖兩年內或難以實現規?;a。
王慶華持不同觀點,他認為西藏鹽湖的開發取決于企業的開發決心和力度,西藏礦業和西藏城投背后分別是寶武集團和上海國資,看好2023年實現量產,“市場低估了兩家公司長期鋰資源開發的技術儲備和西藏開發鹽湖的決心”。
目前,鹽湖所產出的碳酸鋰尚未大規模應用在新能源汽車上,這無疑影響發展空間。
陳光輝表示,“鹽湖提鋰”的鋰資源含量可以達到電池級標準,但所含雜磁性材料和硼離子的比例要高于礦法提取的鋰資源,且高鎳材料對磁性物質和硼離子十分敏感,鹽湖提取的鋰資源的電池性能表現不如鋰輝石和鋰云母。
“‘鹽湖提鋰’要實現量產預計在兩三年后了。”華安證券金屬新材料首席分析師許其勇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方面,吸附技術目前仍面臨成本挑戰,“提鋰”面臨設備挑戰;另一方面,青海量產要考慮電力、淡水資源等情況。鄧偉軍預計鋰資源在2024年至2025年會有較大產能釋放,2023年市場或出現分水嶺,相關公司產能釋放情況將露出端倪。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