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郭冀川
近期默沙東、阿斯利康、中國藥企騰盛博藥等陸續公布新冠治療藥物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研制的新冠治療藥物,也在今年9月份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開展臨床試驗,新冠治療藥物上市似乎已進入了倒計時。
“疫苗+治療藥物”正成為新冠病毒防治的主要方向,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除騰盛博藥和國藥集團外,國內還有君實生物、神州細胞、復宏漢霖、濟民可信等多家藥企在進行新冠藥物的研發工作;一些投資者也通過互動平臺,積極關注上市藥企的新冠藥物研發動態,希望由此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
爭搶千億元輕癥市場
“目前整個醫藥板塊正處于調整階段,因此研發新冠治療藥物的上市公司,的確會給市場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并獲得一定的資金追捧。”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新冠藥物研發上,中外藥企不斷有進展公布,但目前具體信息較少,在適應癥范圍、價格、對變異病毒療效上都沒有詳細的數據對比,市場也無從做出合理的投資判斷,基于一些生物醫藥公司處于較低估值位置,的確存在投資機會,但僅從新冠治療藥物概念上看,更多是一種短期炒作行為。
此前默沙東披露的針對新冠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以每個療程700美元的價格向美國政府供應170萬個療程的藥物。張翠霞認為,與國外新冠疫苗剛上市時候的高價類似,由于高昂的研發成本壓力,前期上市的新冠治療藥物價格往往較高,此后價格才會逐步走低,因此更早研發出新冠藥物并上市的企業,將會獲得更高經濟效益,研發速度也成為資本市場給這類藥企確定估值的重要衡量標準。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國內多家上市藥企布局新冠治療藥物研發賽道,但仍存在著研究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臨床研究資源短缺等瓶頸問題。
張立超說:“隨著新冠治療藥物研發的加快,以及中外藥企爭相申請緊急使用授權,預計未來全球醫藥行業的藥物從發現到上市的時間將繼續提速,藥品合規和監管的全球合作將顯著增強。數字化技術的賦能對藥品成本的降低將走向深入,中國也將有更多的原創新藥走向世界舞臺,為全球患者造福。”
隨著新冠疫苗、新冠治療藥物的緊急使用,標志著全球范圍內防控新冠病毒流行已演進為一種常態化的工作,臨床對于新冠治療藥物的需求持續提升,使得新冠治療藥物扎堆申請緊急使用,這也將從研發、生產、應用等環節帶動資本市場的關注熱情,包括研發能力、投產速度、出口能力、成本價格在內的發展維度有望受到市場的重點關注。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新冠治療藥物申請緊急使用必然加快此類防治輕度患者的藥物大量生產,由于目前全球確診患者超過2.39億,其中大部分是輕度患者,這個市場規模或達千億元。
中醫藥研發還應迎頭趕上
與生物制藥企業積極研發新冠治療藥物不同,在國內抗疫時期效果同樣顯著的中醫藥領域,卻遲遲沒有針對新冠治療的專屬藥物。10月14日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印發《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控技術指南(第七版)》中,結合秋冬時令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實踐,推出了多種中醫藥預防藥方,但需要使用者根據自身情況購買中藥熬煮服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醫生肖斌告訴記者,中藥對于新冠治療的有效作用已經得到實踐證明,但很多中藥配方不是成方,而是時疫方,這類方子是根據每個地域的不同環境,以及不同病人體質情況開出的,因時、因地、因人而治療。如果作為成藥進行新冠治療中藥開發的話,是較為困難的,這也是中藥的制藥理念和西藥的制藥理念不同所造成的。
中醫體系是經驗醫學體系,存在很多西方醫學體系無法明確的情況,因此中藥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方案很難被西方醫學體系所接納。龔濤認為,中醫治療新冠病毒的方案即便在國內獲批,也很難獲得國際認證在國外使用,而國內目前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對于新冠藥物需求有限,這就使得很多中醫藥企業缺乏研發新冠治療藥物的動力。
但在這場對抗疫情的戰斗中,中醫的療效卻是有目共睹。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今年7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候表示,中國新冠康復者中的重癥發生率、再度住院率均顯著低于國外,具體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國內患者90%以上用上了中醫藥,尤其去年5月以后發病的幾千名患者幾乎都用上了中醫藥。科技部已設立了基礎研究專項,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對戰新冠病毒的機制。
張翠霞認為,雖然中藥企業在新冠治療藥物研發上沒有突出的表現,但一些中醫藥上市公司的藥物在疫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國家近年來對于中醫藥產業有戰略性推動,同時中醫藥板塊也是醫藥板塊的估值洼地,可以重點關注中醫藥企業的研發情況和新藥布局。
(編輯 喬川川)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