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5G產業還在大規模的基建投入期。GSMA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全球5G網絡已發展到176個,5G連接數達到約5.5億。其中,中國5G連接數占全球5G總連接數的78%,約4.3億。
5G的連接和用戶還在不斷增長,近日,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向記者表示,到2021年底,全球接近8%的消費群體,約6.4億用戶將使用5G,而運營商持續的網絡建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5G通訊是新應用誕生的基礎支撐,斯寒指出,5G和服務的創新為B2C的發展也增添了非常多的可能性,5G時代B2C的發展戰略將被重塑,包括云游戲、XR、超清視頻以及電競等,而5G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現階段平均是比4G高出了10%,也為新的B2C的業務帶來了新的商機。
產業鏈探索新模式
在5G產業鏈中,企業們正在摸索5G在消費端和B端的新應用,其中,運營商扮演著重要角色。GSMA智庫推出的關于全球運營商收入的報告《數字時代的運營商:中國引領收入增長》指出,在全球5G快速部署的新背景下,全球運營商收入結構發生變化,傳統電信收入之外,新服務所帶來的收入增加明顯,而中國在收入增長上表現尤為亮眼。
斯寒分析,運營商的收入結構正在日益多元化,而傳統電信業務之外的新服務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行業整體看,2017年,包括固網、固話、移動短信、語音、數據等在內的傳統電信業務在運營商收入占比中高達82%,而付費電視,以及一系列B2C和B2B服務,包括OTT視頻、媒體和廣告、游戲、物聯網、云、安全、商業和金融服務、智能家居服務以及垂直行業的解決方案等新服務,從2017年的18%,提升到2020年的24%,傳統電信業務則在2020年降至76%。
從運營商財報來看,中國的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聯通、中國電信,在2020年的傳統業務之外的收入比2017年是翻了一番,達到了2300億人民幣,其中B2B業務的增長是主要的驅動力,云收入從2017年到2020年增長了7倍,物流網和數據的收入各自翻了一倍,5G是重要的催化劑和驅動力。
橫向對比看,“我們調研的16家美國、日本、韓國等主要的全球運營商中,在整體的表現上面,非傳統業務的收入應該是從15%到40%,中國還是在20%以下,表現比較好的軟銀是到了40%到41%,中國運營商還有很多的空間和潛力向前發展。”斯寒說道。
同時,運營商和芯片廠商們的合作也更加緊密。以電信和英特爾為例,英特爾銷售與營銷部副總裁兼亞太區運營商客戶銷售總經理莊秉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英特爾和中國電信有長期合作,從最早的IT基礎建設開始,到這幾年在推動電信網絡的虛擬化、云化,這其中有一個非常自然的演進。現在我們也開始跟中國電信天翼云在公有云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我們認為這也是運營商轉型的重要一步。”對于CPU為主的英特爾而言,近年也在加大AI、GPU、FPGA的投入,來增加算力方面的能力。
B端業務的挑戰
根據GSMA預計,到2021年年底,韓國和中國的5G普及率就都會超過30%,分別占移動總連接數的32%和30%。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5G連接總數將達到8.65億,占全球5G連接總數的40%,中國的5G普及率將超過50%(不包含物聯網的連接數據)。
可以看到,中國在5G發展處于全球前列,目前全國5G應用創新的案例已經超過1萬個。
在城市中,中國也有不少案例。GSMA大中華區技術總經理劉鴻向記者介紹道,5G在城市治理當中主要有5方面應用,比如交通運輸上5G已經被應用于公共交通、交通疏導和管理、貨物運輸的監督;應急管理和公共安全的領域,5G可以應用于智慧警務;生態環境當中可以應用于生態的監測、垃圾的清運、污染的防治等;民生服務上有智慧社區、博物館數字化等;數字政府中,可以用于城市大腦數據的采集,進行電子政務和政務公開的工作等等。
“如果5G能夠在城市治理的這些應用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是有助于5G行業應用規模化的發展的,因為不同城市之間的相似性是有一定的保證的,同時它能夠豐富5G的應用,能夠降低5G模組和5G終端的價格,幫助5G走向規模化。”劉鴻談道。
同時,他也指出,在一些B端垂直場景中,5G和產業結合有挑戰。以工業互聯網為例,“目前來看,如果要實現5G和工業互聯網的化學反應式的有機結合,還有一些工作需要做,包括需要做剛需的篩選,并不是所有的場景都適合用5G,要把這些案例進行大浪淘沙式的篩選,第二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需要共同制定相應的標準,第三個問題是現在5G在工業里面的應用,相應的模組和終端現在還比較少,這也是制約5G行業應用規模化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進入2021年,5GtoB的應用愈發受到關注,整體來看,如何將垂直應用從樣板房變成商品房,進行規模化拓展是行業關注焦點。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此前表示,5GtoB的規模復制,行業標準是關鍵。在中國,運營商聯合行業以及合作伙伴一起,在煤礦、鋼鐵、電力等行業,5G的應用標準都已經立項。“過去,行業低估了5GtoB的難度,因為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同時商業模式、生態構建也是關鍵。5G發展到今天,行業也低估了已經取得的成就,因為通過大量的實踐而構建的軟能力,正成為先行者的長期競爭優勢。”他說道。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