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江湖不缺資本浪潮。
這次掀起風云的是4000億光伏龍頭隆基股份(601012.SH)。3月14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將投資約195億元用于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及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
隨著今年行業景氣度的提升,業內對光伏裝機規模的期待值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龍頭企業為代表的光伏產業,馬不停蹄地再次掀起又一輪擴產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光伏行業已經再現多筆百億級投資,劍指一體化產能布局。此外,根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起至今,超過百億的一體化項目投資活動至少發生過8起,累計投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
搶占市場,龍頭“豪氣十足”
隨著光伏各環節的技術不斷獲得進步以及上游原材料新增產能的持續釋放,今年以來,國內光伏產業供需格局有望得到持續改善。
在最近一次接待投資者調研中,隆基股份預計2022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將超過200GW,維持高景氣發展態勢;中性預測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到220GW,同比增速超過35%。
這也意味著,在行業景氣度較高、裝機情緒較積極的預期下,光伏企業將迎來一輪新的機遇。
實際上,自2021年開始,國內光伏產業在“雙碳”目標的刺激下已經涌現出投資狂潮。根據統計,2021年,國內光伏制造環節的總投資規模超過7200億元,巨額投資涌入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等環節。
不可否認的是,光伏企業積極擴產的背后,與市場份額的爭奪密切相關。一方面,產能規模的大小影響著競爭關系的動態變化;另一方面,光伏龍頭企業更需要在變局中,持續鞏固“江湖地位”。
時隔多年,隆基股份再現百億級投資。
對于這家4000億市值的光伏巨頭企業,“不領先不擴產”,是其近些年不斷對外釋放的信息。
“本次簽訂的項目投資協議符合公司的未來產能規劃,有利于公司充分發揮技術和產品領先優勢,搶抓光伏市場發展機遇,進一步提升公司產能規模,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針對此次擴產,隆基股份表示。
事實上,作為目前國內最賺錢的光伏企業,隆基股份業務的“進化空間”一直為投資者所關注。
今年3月9日晚間,該公司發布了一份股權激勵計劃草案。以2020年營收為基數,其設定2022年至2024年營收增長率不低于80%、120%、175%的業績考核目標,即未來三年營收需達到982.49億元、1200.83億元、1501.03億元方可行權。
而對于這一業績考核目標,隆基股份也在公告中直言“具有較高的挑戰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僅用幾年時間躋身成為全球組件出貨量第一的隆基股份,其也不斷嘗試拓展對未來業務的想象空間。
在非光伏業務方面,2021年3月份,該公司設立氫能公司,正式進軍氫能設備制造。
“我國每年約有3300萬噸氫的消耗,這些氫絕大部分都是煤制氫以及天然氣制氫。如果把現在中國消耗氫量的15%通過綠電進行電解水制氫,大概需要180GW的光伏作為支撐、需要4萬臺的1000立方的電解水制氫設,市場規模十分巨大。”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近日公開表示。
在光伏業務方面,該公司在持續打造一體化產能的同時,也在近期再度搶灘分布式市場。
今年2月份,隆基股份推出Hi-MO5m單面組件54版型。原72版型組件主要應用于大型電站,而54版型組件憑借其功率、效率及尺寸的優勢則匹配分布式光伏市場。
事實上,對于包括隆基股份在內的龍頭企業而言,在拓展自身業務的長度之時,規模化擴產增加業務厚度,更是核心。
尤其在一體化項目的投資上,光伏龍頭企業們更是毫不吝嗇。
例如,早年間在業內便搶先“押注”一體化戰略的光伏巨頭晶澳科技(002459.SZ)今年就有兩筆關于一體化投資項目落地——該企業在2月和3月分別公告了將投資34.6億元和100億元用于電池片、組件、電站及海外等項目建設。
補足短板,一體化勢頭難阻
“回A”之后的晶澳科技,頻頻斥巨資布局一體化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拋出多筆百億級投資計劃后,算上今年以來的投資,晶澳科技在一體化項目上的投資規模已經超過540億元。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近兩年來,百億級一體化投資項目頻出。
2021年4月份,潤陽新能源宣布投資297億元,一體化推進硅料、切片、電池片、組件及光伏發電供能全產業布局。
2021年11月份,硅料龍頭東方希望稱,計劃投資約206億元在烏海市建設高純晶硅、單晶、硅片、電池、組件、光伏發電、源網荷儲等光伏全產業鏈項目。
去年12月份,合盛硅業宣布與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投資355億元建設20萬噸多晶硅、單晶切片、電池組件、光伏發電等工程。
不過,盡管一體化投資趨勢難阻。但業內也需要警惕的是,一體化背后的行業瘋狂擴產潮后,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供需關系能否匹配、是否會引發“內卷”局面,值得關注。
“我們目前電池環節短缺,組件和電池配比有差額,加強電池板塊進一步推動產業鏈降本。”隆基股份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布局一方面基于當地豐富的風光資源,也有助于推動當地傳統能源轉型升級。
公告顯示,隆基股份此次落地的195億元一體化擴產項目中,76億元用于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16億元用于年產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而剩下的103億元,則大舉投向年產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
而上述投資金額比例差異,也成為了此次隆基股份擴產的熱議焦點。
“我們預計相關合作產能有望于2023年起逐步落地,考慮到產業技術迭代,公司內蒙新電池產能或采取單晶PERC以外的新型技術路線。”中金公司分析認為。
縱觀隆基股份近些年來的一體化模式思路,其最先采取的“聯盟”形式,通過向四川永祥新能源公司增資擴股,向上游滲透。
而這一模式,隨后也成為了業內主流的產業鏈合作模式。例如,2021年6月,天合光能(688599.SH)和通威股份(600438.SH)的合作曾讓市場為之一振。雙方擬合作成立項目公司,并共同投資多晶硅、硅棒、切片、電池等四個光伏產業鏈項目,合計投資額約150億元。
事實上,對于龍頭企業而言,如要鞏固自己的“江湖地位”必要保證產品制造線的穩定生產與銷售。
盡管2022年初,硅料價格居高難下,但隨著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保利協鑫、亞洲硅業等大型硅料廠商的新建硅料產能陸續啟動投產,今年下半年有望將迎來一輪可觀的硅料產能釋放。因此,業內預計2022年硅料價格將逐步進入降價通道。
這對于一體化龍頭而言,更是向好趨勢。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