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光而興、聚光成谷”的武漢東湖高新區(簡稱“中國光谷”),是中國激光產業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最大的激光設備制造基地之一。目前,全區激光企業營收達到200億元,聚集了200多家激光企業,激光企業密度全國領先。
據預測,2020年至2025年,國際市場的發展將為激光設備行業帶來數千億美元的市場空間。當下,國內外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推動中國激光產業高速發展,產業格局也因技術更迭面臨重新洗牌。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以往身處“內陸”的光谷激光產業集群,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3月20日,湖北東湖科學城·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基地正式啟動。啟動現場,激光產業基金、帝爾激光光伏激光設備研發生產基地、華工正源總部基地等一批項目集中簽約,簽約總額約200億元。銳科激光華中產業園、奔騰激光武漢研發制造基地等項目集中開工,開工總面積約40萬方。
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潔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光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激光產業集群,到2025年,規模以上激光企業產值要達到1000億元,帶動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到2035年,規模以上激光企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帶動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總收入超過1萬億元,形成萬億級激光產業集群,成為“光芯屏端網”產業發展的增長極和核心支撐力量。
激光產業迎來變革
在中國激光產業版圖中,已經形成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華中等四大激光產業帶。
其中珠三角以中低功率激光加工設備為主,長三角以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設備為主,環渤海以高功率激光熔覆設備和固態激光器件為主。以東湖高新區為核心的華中地區,覆蓋高、中、低功率各類氣態、固態和光纖激光企業,在激光器、工業激光加工設備、醫療激光設備等領域,形成以自主研發為核心競爭力的激光產業。
“湖北激光產業基礎扎實,產業鏈較為完善,不管是人才技術、產業規模還是企業數量,在國內都名列前茅。”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委會委員童吉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湖北形成了以武漢未來科技城為核心的激光產業集聚區,聚集了華工科技、銳科激光、帝爾激光等相關上市公司,在相關領域上均形成了突破。
比如,銳科激光是國產光纖激光器第一品牌、全球第二,與華工科技制定我國激光產品類首個國際標準“工業用光纖激光器參數要求和測試方法”。華日激光紫外激光器、奇致激光醫療美容設備、逸飛激光鋰電池加工設備等,在各自細分行業市占率均位居國內第一。7000瓦二氧化碳激光器、萬瓦光纖激光器等產業,實現國內首臺套產業化,改變了中國高端激光器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
“政產學研用”的融合也是湖北激光產業成長至今的“法寶”之一。童吉山表示,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郵科院等科研院所和企業形成的“產學研”共同體,先后攻克了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并且為中國激光產業輸送了超過4000名技術專業人才。
2015年至今,中國激光制造產業復合增長率達到20.6%,宏加工成長為全球最大市場;精密微加工方面,紫外激光器和超快激光應用引領全球應用市場。與此同時,從激光和光通信起步,東湖高新區也實現了從“一束光”到“一座創新城”的發展跨越。
目前,激光正向激光清洗、增材制造、激光雷達和激光顯示等領域滲透,激光產業迎來變革。比如2021年被認為激光雷達元年,長江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20億美元。劉潔表示,建設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基地、加快推動激光產業集群發展,也是推進“中國光谷”邁向“世界光谷”的重要舉措。
組建100億元產業基金
在湖北激光產業不斷前行的路上,擁有成熟應用市場的其他產業集群,也在應用端逐步精細化和個性化的市場需求下,推動著中國激光產業進入另一輪生長周期。
從目前的產業格局上來說,光谷激光企業眾多,涉及領域廣泛,但是也面臨著企業規模整體偏小、缺少百億產值激光企業、國際化品牌影響力有限等影響。激光產業在光谷雖然初步形成了集聚效應,但是激光企業和研發機構空間布局較為分散,集中度和顯示度不足,協同配套能力不足。
“華中地區市場應用也不足,”童吉山表示,激光究其本質是一個工具,要被運用于各種工業制造之中。而市場決定規模,珠三角、長三角的市場廣闊,制造業較為發達,對激光的需求更大,當地激光企業能拿到大量訂單,武漢企業在其他應用市場勢必缺乏競爭力。且沿海地區善于抓住商業機會的思維發揮了一定作用,而武漢早期的創業者以科研人員居多。
此外,解決部分關鍵材料和設備依賴進口的問題,也迫在眉睫。光谷激光企業集中在激光器和激光設備的生產銷售,萬瓦以上激光切割頭、焊接頭等一些關鍵核心仍然要靠進口。《2020年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激光元器件的進口數量達13930萬個,金額達32.4億美元;出口數量僅2770萬個,金額僅6.8億美元。
面對這些問題,劉潔介紹,光谷將實施產業空間構建工程和產業規模倍增工程,完善“初創—瞪羚和高企—進規—上市”的雁陣形培育扶持體系;實施創新能力躍升工程和核心產品攻關工程,大力研發激光核心零部件、新興產業應用產品和激光配套產品。
此次,光谷設立100億元激光產業發展基金,支持激光企業開展并購、增資擴股、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創新載體建設等。支持企業規模提升,對年營收首次突破50億元、25億元、10億元和5億元的激光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達到1000萬元。
對激光新興應用領域的企業,按照年營收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最高達到1億元。對企業新增設備投入給予補貼,最高達到500萬元。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最高給予500萬元獎勵。
輻射帶動城市圈發展
50年的發展歷程,讓光谷激光產業破繭而出,推動著中國激光產業從無到有,在激光裝備領域,甚至完成反轉,在全球激光應用市場占據龐大市場份額。
當未來的市場需求更加細分和智能,技術的迭代和競爭必將更激烈。當前,隨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推進,湖北的地理位置優勢,給于湖北激光產業許多揚長補短的先機。
劉潔表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三鏈融合”,建設全球工業激光器種類最齊全、產業規模最大的激光基地,形成輻射帶動武漢城市圈激光產業集聚發展的產業帶。
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基地是東湖科學城激光產業空間規劃“一核引領、多點協同、輻射帶動”的核心,包括創新平臺區、企業集聚區和配套服務區三部分。同時,依托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加快周邊城市承接激光創新資源和成果外溢,并整合周邊城市資源,推動激光技術在更多場景的應用。
按照規劃,在武漢經開區、襄陽和十堰等地推動激光在汽車零部件加工與維護修理修復等方面的應用,在鄂州建設激光裝備制造產業,在黃石推動激光在線路板制造的應用。最終形成以東湖科學城激光產業集聚區為核心,東湖高新區為拓展,輻射帶動更大區域范圍的世界激光產業發展格局。
“武漢的激光產業與汽車產業、醫療產業已經在進行聯動,雖然目前激光產業規模遜色于其他大型產業,但其結合能力較強。如汽車制造的高功率焊接,正在從傳統型焊接轉向激光焊接。”湖北省激光學會副理事長、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激光與太赫茲實驗室主任熊偉教授如此表示。
可以預見的是,走出了原始創新的沉淀和寂寞期,擁有核心技術的光谷激光企業質量更佳、抗市場風險能力更強,在未來的市場格局中,競爭力也將更強。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