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靳衛星
近日,瑞爾集團有限公司公告稱,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上海瑞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與無錫通善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無錫善行天下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及無錫市通善口腔醫院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協議。據此,上海瑞彬有條件同意收購無錫通善51%的股權。由此看,頭部民營口腔機構擴張步伐加速。
事實上,醫療投資界素有“金眼銀牙”的說法,2021年我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整體規模達到1450億元,口腔醫療賽道成為資本眼中的“香餑餑”。但某醫療投資機構投資總監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80%的民營連鎖口腔機構都處于虧損狀態,且上市公司數量較少。
在大眾印象中,“看牙貴”已成共識,為何還會有八成連鎖口腔機構虧損,錢去哪了?為此,記者展開深入調查,試圖還原口腔賽道現狀。
客單價高擴張乏力
在口腔領域,牙齒種植和正畸因高客單價已成為口腔行業“兩大金礦”,根據市場價格,單顆種植牙收費在1.8萬至2.2萬元之間,而正畸在2.2萬至5萬元之間。《部分口腔類醫療服務項目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支付類型》顯示,政策支持針對口腔疾病治療和手術等方面進行醫保報銷,如拔牙、牙周疾病等。醫療美容方面,如種植牙、正畸等美容修復暫未列入報銷范圍。
勁松口腔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種植、正畸兩項業務占公司營收比重可達三分之二。
高客單價之下,相關公司的盈利情況如何?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上市公司發現,2021年,被譽為“牙茅”的A股上市公司通策醫療的毛利率為46.06%,而被稱為“港股上市口腔第一股”的瑞爾集團2021年毛利率僅為20.73%。
瑞爾集團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且在大幅虧損的情況下依然在尋求擴張。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6.24億元,同比增長7.16%,歸屬母公司凈虧損7.01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6.95%。
《證券日報》記者向瑞爾集團方面詢問,公司在虧損擴大的同時依然繼續擴張的原因,瑞爾集團方面表示,對此不予置評,一切以財報為準。
從財報中可以看到,口腔醫療機構主要支出集中在人力方面。2021財年,通策醫療人力成本為8.35億元,占總成本55.76%,瑞爾集團雇員福利開支達9.16億元,占總成本54.65%。其次是醫療材料成本,通策醫療支出3.94億元,占總成本26.29%;瑞爾集團所用齒科材料支出為2.53億元,占總成本15.1%。
“口腔醫療呈明顯的‘窮廟富和尚’特點(對科技設備依賴程度低,對高資歷醫生依賴程度高)。同時,又非常考驗機構的連鎖化運營能力。”某醫療投資機構投資總監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口腔醫療行業高度依賴高資歷人才,一方面,口腔專業十分依賴臨床經驗;另一方面,專業的牙科醫生培養時間漫長,包括10年的本碩博、3年以上的臨床及合規培訓,總計13年甚至更多。另外,在機構擴張過程中,很考驗其連鎖運營能力,對運營人才也有極強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口腔醫療機構陷入擴張乏力的窘境。“目前80%的民營連鎖口腔機構都處于虧損狀態,且存在規模越大虧損越高的情況。”上述投資總監向記者表示。
民營機構謀求上市
國內口腔醫療產業鏈上游為耗材及器械制造商,中游主要為各級經銷商及口腔醫療信息化平臺,下游為各類口腔醫療服務機構。
口腔醫療服務市場主要有兩大成長邏輯,其一,受益于健康意識與美學意識的加強,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付能力的提升;其二,老齡化帶來口腔醫療需求,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牙齒缺失、牙科疾病等發病率上升,市場前景的確定性較高。
因此,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的滲透率提高,推動市場較快增長。灼識咨詢報告顯示,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從2015年的92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628億元,復合增速達12%,且有望在2030年突破5000億元。
北京蓋德口腔品牌總監劉洪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5年至2016年,民營口腔醫療機構迎來一波投資熱潮,近兩年資本逐漸回歸理性。
口腔醫療行業也曾出現一波沖擊IPO熱潮。中國口腔醫療集團六度遞表港交所,2021年,恒倫醫療、小白兔口腔相繼公布IPO進程;同年9月份,牙博士公布謀求在港上市的消息。目前,上述機構均上市未果。
目前已上市的口腔醫療機構有5家,其中通策醫療在A股上市,瑞爾集團于香港上市,另有藍天口腔、華美口腔、可恩口腔等在新三板上市。其中,通策醫療市值最高,為500.17億元。
此外,產業鏈上游的口腔醫療器械及耗材公司上市數量明顯高于下游。目前有9家已上市,其中時代天使、現代牙科、佳兆業健康等3家公司于港交所上市,國瓷材料、新華醫療、美亞光電、康拓醫療、邁普醫學、瑞康醫藥等6家公司于A股上市。
“小而美”還是規模化?
艾瑞咨詢報告顯示,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競爭已進入紅海階段。市場整體呈現僧多粥少的競爭狀態。部分城市的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在此背景下,國內口腔醫療市場存在諸多發展痛點。上述投資總監向記者表示,首先,市場競爭激烈,口腔醫療行業有明顯的信息不對稱特點,民營企業依然存在收費、服務價格不透明等問題,進一步導致獲客成本高。其次,頭部機構依然是在虧損中擴張。另外,口腔醫生人才供給嚴重不足且培養周期長亦是行業共同面臨的痛點。
有口腔醫療行業研究者表示,“規模化未必是好模式,小而美更適合市場。”
蓋德口腔創始人、首席專家黃懽向記者表示,蓋德口腔定位“小而美”,做專家型高端診所,“把高端齒科做到全國連鎖,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頂尖醫生的數量是有限的”。
北京思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浩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醫生創業走小而美,投資人做連鎖,目標不同,所選路徑也有所不同,未來應該會多種模式并存。
針對行業未來的發展格局,通用環球醫療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部產業投資總監高朝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需要公立醫院利用品牌優勢及對醫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優勢,把整個市場做大,滿足大眾消費者治療基礎疾病的需求的同時,培養更多行業人才;民營口腔醫院則可以滿足消費者追求更高端的服務。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