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雙碳”目標下,光伏行業有多火?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有20余家上市公司選擇跨界光伏行業。僅8月份就有地產公司藍光發展參股成立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公司,生產耐磨材料的華民股份通過收購光伏產業鏈公司進軍多晶提純硅錠、單晶硅片生產領域。
“光伏行業產業較多,其中大部分產業進入門檻并不高,而且與普通的電子、五金、塑膠、化工等行業產生交叉,不僅沒有特別的技術壁壘,相對利潤水平更高。”興儲世紀總裁助理劉繼茂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光伏產業鏈大部分利潤相對于其它行業都比較高,且技術迭代更新快,后入局者往往沒有歷史包袱,如果一開始就采用新的技術,甚至還有后發優勢。
傳統行業公司青睞光伏轉型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跨界進入光伏行業的上市公司,其原本大多是傳統行業,如玩具、紙業、生豬養殖、地產、水泥等行業,或通過收購相關標的,又或設立合資子公司等,主要投身于光伏發電項目和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
光伏產業是推動我國能源變革的重要引擎,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大力提升光伏發電規模成為“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同時,隨著光伏技術逐漸成熟,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興起,也在加快光伏產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旨在“十四五”期間有效引導行業智能升級,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從而推動光伏發電的大規模應用。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告訴記者,我國的光伏產業具有全面的科技創新突破能力,“雙碳”目標下我國已經把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作為長期戰略任務來推進。在這個具有確定性的發展趨勢面前,企業加速轉型和布局為良策,以免被時代落下。
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徐陽對記者表示,跨界進軍光伏產業的公司雖然多是傳統行業,但擁有相對充裕的資金或資源,大多數企業跨界的方式為參股或并購。當前光伏行業發展處于上升期,在上游競爭激增的情況下,中下游將會有更多政策扶持和產業受益點,對于較有實力的轉型企業而言還有不少機會。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以及“雙碳”目標的雙重驅動下,光伏行業有望成為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中國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超過70%的組件,足以說明我國光伏產業的競爭力。
海外市場需求同樣強勁,中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冬偉分析,目前歐洲平均每度電已經高達3.8元(人民幣),每個家庭一年光電費就要數萬元,因此歐洲成為今年主要的光伏設備進口地。
正是基于全球寬廣的市場前景,傳統行業的公司紛紛跨界成為“追光者”。王冬偉進一步表示,“進軍光伏產業的跨界公司,往往是所在的傳統行業遇到了發展瓶頸。同時,企業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具有一定后發優勢,某些方面甚至可能超過了老牌的光伏企業。選擇進入光伏行業,希望以此幫助公司增加利潤減少虧損,打造新的業務增長引擎。當然,具體要看跨界企業對技術、資源和業務的整合能力,以及管理決策力。”
投資光伏發電項目成為主流
面對蜂擁而來的跨界者們,光伏行業是否會面臨產能過剩或者行業競爭加劇?《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半數的跨界公司選擇光伏發電項目作為進入光伏行業的切口,此外有的公司還涉足光伏儲能項目。
祁海珅表示,在光伏產業鏈中,光伏電站是光伏設備的應用場景,也是末端市場,這個領域進入方式風險是比較小的,因為光伏電站既有能源屬性又有金融屬性,光伏電站投資既是綠色金融資產,還可以參與綠電交易,是很好的投資標的。唯一制約因素就是前期投資大,資金回收周期長,但得益于國家的扶持也享有更多的優惠政策。
而如果從光伏制造端進入,則需要企業更慎重的選擇。祁海珅介紹,畢竟光伏行業技術迭代升級比較快,是重資產投資,屬于“技術+資金”雙密集型產業,要做好十年以上長跑的準備。光伏制造端不僅需要資本支持,還需要工藝技術爬坡和良好的成本最小化,才能沖出重圍獲取最大的市場份額。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跨界光伏行業的上市公司,極少選擇光伏上游原材料端,對于光伏制造端,跨界公司往往選擇收購擁有相關技術的公司,通過投入資金支持企業規模擴張或產業鏈改造,以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認為,近兩年來光伏賽道的高景氣有目共睹,光伏項目的確定性相比其他領域更強,但正所謂隔行如隔山,上市公司轉型跨界光伏行業,不僅要看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還要看企業是否有相關技術和資源的積累。
在張翠霞看來,眾多跨界企業扎堆光伏發電,也是因為這個領域過去是制約光伏行業發展主要因素,需要資金體量大的玩家持續投入。隨著千家萬戶“沐光計劃”、“光伏+綜合利用”計劃等展開,持續拓展光伏發電的應用場景,使光伏發電項目即使有更多玩家入場,也不會影響行業的發展前景和增量空間。在持續的終端裝機需求面前,整個光伏行業也在積極擴充產能,不斷涌入的新玩家將會加速光伏新技術應用和開拓更多終端市場。
(編輯 白寶玉)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