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輪電動車市場(即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火爆,總讓人們忽略另一個與之相鄰的產業——兩輪電動車。
兩輪電動車內需強勁。自從《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下稱“新國標”)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實施后,各省市均對超標電動車設置了替換過渡期,目前正迎來換購高峰。兩輪電動車出口暢旺,部分企業上半年出口量已超去年全年。
龍頭企業經營數據印證了產業高景氣。數日前,愛瑪科技和雅迪控股先后公布半年報,前者凈利潤6.88億元,同比大增118.98%;后者凈利潤9.05億元,同比增長54.44%。
激烈競爭之下,已有企業開始掉隊。如被譽為“兩輪特斯拉”的小牛電動披露半年報,營收、凈利潤、毛利率、總銷量齊下滑。
“這是個投資人還不算特別關注的冷門產業,客觀上技術難度、投資密度遠小于新能源汽車,但市場需求一點也不遜色,且中國企業具有全球競爭力。”和泰資產一位合伙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分析道,“未來的競爭看點主要有三個:出海進度、高端化與智能科技。你可能無法想象,兩輪電動車現在已能自動駕駛了。”
兩超多強格局已定
目前我國電動兩輪車呈兩超多強競爭格局,在港上市的雅迪控股和A股上市的愛瑪科技穩居行業頭部,臺鈴、新日、小牛、九號等在后緊緊追趕。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雅迪和愛瑪的市占率分別為27.9%和16.8%,新日和小牛則分別僅有4.6%和2.1%的市占率。
國內兩輪電動車產業的全面爆發,新國標的實施是一個重要催化劑。
記者梳理雅迪和愛瑪數年來的財報發現,產業高速增長的態勢極為明顯。
先看營收,2017年至2021年,雅迪的營收分別為78.50億元、99.17億元、119.68億元、193.60億元、269.68億元;愛瑪的營收分別為77.94億元、89.90億元、104.24億元、129.05億元、153.99億元。雅迪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7.83%、26.33%、20.68%、61.76%、39.30%;愛瑪的營收增速分別為20.96%、15.34%、15.95%、23.80%、19.33%。兩者均呈現長期穩定高速增長趨勢。
凈利潤增速亦與營收趨勢相似,2017年至2021年雅迪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5.81%、6.67%、20.37%、84.42%、42.54%;同期愛瑪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1.10%、63.39%、20.80%、17.33%、9.49%。今年上半年,兩家分別實現118%、54%的凈利潤增速。
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中國兩輪車生產企業數量從2000家降低至110家。雅迪和愛瑪如何在兩輪電動車產業大混戰中脫穎而出?
回溯兩公司發展歷史,線下渠道建設是它們成功的核心密碼之一。
財報顯示,雅迪在2016年至2018年,線下門店保持9000家左右,數量較為穩定。在2019年新國標落地后,雅迪開啟激進線下擴張,門店數量從2019年的1.2萬家擴充至2021年的2.8萬家。雅迪的經銷商數量也從2017年的1719家擴充至2021年的3353家。
愛瑪2017年的經銷商數量和門店分別為1910家和3772家門店,到2021年,愛瑪的經銷商和門店則分別超過2000家和2萬家。
愛瑪招股書顯示,擬在2023年6月前合計投入4.88億元,對全國門店進行裝修改造,前期快速建立旗艦店和標準店,后期修建主題店和碎片店(社區、鄉鎮為主)作為有益補充,共計建設旗艦店383家、標準店1191家、主題店642家、碎片店1556家。
2022上半年,愛瑪門店超過2.5萬家。雅迪和愛瑪渠道之爭的下半場似乎才剛拉開序幕。
小牛“跌倒”,九號“吃飽”?
兩超格局穩定,多強各有喜憂。小牛失去的市場,正在被更多新進入者蠶食。
繼今年一季度業績滑坡之后,小牛電動又交出了一份慘淡成績單,占比雖小但銷量暴漲的海外市場幾乎成為唯一亮點。
財報數據顯示,二季度小牛電動總營收為8.28億元,同比下滑12.4%;凈利潤為1440萬元,同比跌幅達到84.3%。
這已經是小牛電動連續三個季度出現凈利潤同比下滑。而在去年同期,該公司還錄得9184萬元的凈利潤以及61.6%的同比增幅。一年之內,小牛電動退步明顯。
對于各項數據的全面滑坡,小牛電動給出的解釋是:供應鏈危機、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疫情。但相比愛瑪與雅迪的財報,小牛的解釋顯得蒼白無力,其業績下滑的唯一原因是——高端化競爭策略被證偽。
在小牛的眾多標簽中,“兩輪特斯拉”是最響亮的一個。而這個外號,也概括了小牛電動的幾個主要特點:價格定位高端市場,強調產品的科技屬性,營銷及銷售流程帶有明顯的互聯網思維。
但高價不等于高端,小牛電動的產品質量和性價比遭受的質疑正在增加。監管部門開出的大額罰單還有各大社交平臺上的差評,都傳遞著用戶的不滿。另一方面,雅迪、愛瑪正通過孵化子品牌、新產品線等方式發力高端市場。當選擇變得越來越多,價格沒優勢、口碑也出現滑坡的小牛電動還能讓消費者買單嗎?
除了兩超外,小牛失去的市場,正在被更多新進入者蠶食。
8月29日,九號公司正式宣布其中國區智能電動兩輪車累計實際銷售出貨量破100萬輛,這是其作為行業新勢力邁出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記者查閱其半年報發現,上半年,九號公司智能電動兩輪車實現銷量30.7萬輛,同比增長81%,這一增速領跑行業;全國專賣店數量達到2400家,覆蓋700個城市。
智能科技重塑產業
以智能科技帶動高端化,顯然是一條更可行的路徑。智能化已經成為電動兩輪車市場的顯著新特征。
九號公司憑什么在兩輪電動車市場分一杯羹?九號公司表示,正在用科技創新重新定義新時代的兩輪電動車。
“從無需鑰匙、靠近車輛就解鎖的RideyGo!系統,到向全家人一起共享用車、多智能設備互聯的迭代更新;從MoleDrive鼴鼠控制器加持,到更安全、OTA無線升級的云電系統,已全面應用于九號兩輪車產品,大幅提升了用戶的駕駛體驗。”九號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
8月底,九號電動T自平衡探索版正式對外亮相,與以往產品不同的是,這是一款能夠自動駕駛的兩輪電動車。
據了解,九號自研自動平衡算法,雙平衡軸設計,主動感知橫向推力,高效率控制車輛保持平衡。此外,這款電動車還內置4GLTE芯片,可實現基于雙頻+ADR的高精度定位、電子圍欄,以及智能姿態檢測及提醒等功能。
“沒想到現在兩輪車也開始自動駕駛了!”一位長期關注車企的投資人如此感嘆。
艾瑞咨詢指出,在九號這樣的新勢力品牌催動下,國內兩輪電動車行業的競爭將逐漸轉向產品智能化競爭以及基于智能兩輪電動車的服務生態的競爭。
以智能科技帶動高端化,相比小牛的營銷驅動與互聯網品牌運營,顯然是一條更可行的路徑。
據記者觀察,雅迪、愛瑪、臺鈴、新日等傳統品牌也在大力推廣“智”版車型,智能化已經成為電動兩輪車市場的顯著新特征。
在高端化方面,雅迪將SKU刪繁就簡,據其財報顯示,雅迪SKU從2018年的194款降至125款,車型不斷往冠能、冠智、VFLY等中高端系列集中,售價集中于3000元至5000元之間。
在科技屬性上,雅迪的秘密武器是電池及續航。
8月18日,2022雅迪科技集團能源科技大會重點展示的技術成果即是電池——雅迪TTFAR石墨烯3代Plus電池、雅迪TTFAR碳纖維2.0鋰電(48V48Ah)等,其著重展現了耐寒、抗壓、容量等優勢。大會發布了全新技術成果——雅迪TTFAR石墨烯4代電池,據稱這是行業首家3年質保的石墨烯電池。
查閱雅迪財報,近年來確實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19年至2021年分別為3.86億元、6.05億元、8.44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6.6%、56.7%、39.5%。
再看愛瑪,在穩定低端產品的同時,重點打造時尚感高端產品MAX系列,該系列產品2021年銷量達184.95萬輛,占總銷量的比例為21.33%。
科技無止境。中國兩輪電動車產業的創新發展,仍然只是開了個頭。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