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上月底,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正式揭牌,這是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標志著深圳虛擬電廠邁入快速發展新階段。資料顯示,深圳能源集團、南網電動等15家虛擬電廠生態鏈上下游企業出席了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的揭牌儀式。
虛擬電廠的本質是新型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資源的有效補充,是對存量資源的優化再利用。虛擬電廠(或負荷聚合商)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將分散的可調節負荷與分布式電源進行聚合,使其對外表現出類似電廠的功率調節能力,從而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輔助服務與可用容量支持。
一位發電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虛擬電廠通過先進的控制、計算、通信等技術,聚合用戶側分布式發電、分布式儲能和可控負荷等資源,在促進電力供需平衡的同時,可以實現能源系統總體效益最優。在其看來,虛擬電廠天然具有輕資產特性,獨立的、市場化的實體之間通過靈活合作,為消費者提供高效電能服務,而這些實體不必擁有相應的資產。
目前,深圳虛擬電廠已接入分布式儲能、數據中心、充電站、地鐵等類型負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達87萬千瓦,接近一座大型煤電廠的裝機容量。據預測,到2025年深圳將建成具備100萬千瓦級可調節能力的虛擬電廠,逐步形成年度最大負荷5%左右的穩定調節能力。
上述發電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根據國家電網公布的相關數據,到2025年,國網27個區域內將有6494萬千瓦的可調負荷響應能力需求;假設其中1/3負荷由虛擬電廠承擔,按照12.5%的投資回報率估算,虛擬電廠領域在“十四五”末期將產生千億規模的市場。
光大證券的一項預測顯示,按火電裝機14億千瓦(60%調節范圍)、水電4億千瓦、抽水蓄能0.6億千瓦、新型儲能0.4億千瓦,虛擬電廠可調度負荷按5%最大負荷水平取0.8億千瓦,根據調節能力占比保守估計虛擬電廠參與調頻、備用輔助服務市場空間約為61.8億元/年。
從海外情況看,歐洲是虛擬電廠最集中的市場,在德國,虛擬電廠已完全商業化,主要應用場景為通過電力市場的靈活電價,引導電廠管轄內系統優化發用電成本,優化交易收益;美國目前是實施需求側響應項目最多、種類最齊全的國家,日本也提出了推廣虛擬電廠的政策。
記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正布局虛擬電廠業務。積成電子表示,近年來,依托在微能源網、微電網運行控制、分布式發電、用電需求側響應等方面積累的多年技術儲備,公司積極開展虛擬電廠相關的技術探索與應用,也在關注虛擬電廠未來的市場機會。
華自科技表示,虛擬電廠的本質是通過先進的通信技術和軟件系統,以特殊形式參與電力市場和電網運行,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協調控制技術、智能計量技術以及信息通信技術。近年來,公司自主研發了EMS能量管理系統、協調控制器、儲能變流器及儲能系統等產品,為多能互補、源荷聚合等應用場景提供支撐與保障。
遠光軟件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重點開展業務深入研究與市場化探索,形成了面向電網、發電、售電和園區等用戶具有針對性的虛擬電廠解決方案。在虛擬電廠平臺產品研發上,完善了虛擬電廠監控、資源潛力評估、交易管理和綜合調控、網上營業廳等核心功能模塊的產品功能設計和研發。
奧特迅表示,在虛擬電廠和需求側響應方面,公司積極布局電池儲能業務,也積極開展虛擬電廠技術在電動汽車充電站的應用,并先后與深圳供電局聯合開展了需求側響應和虛擬電廠的測試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奧特迅正是上述15家虛擬電廠生態鏈上下游企業之一。
當然,必須指出的是,虛擬電廠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積成電子提到,目前,國內虛擬電廠技術路徑、市場盈利模式仍在探索階段,有部分地區的虛擬電廠項目處于試點狀態,并未實現大規模招標,公司也暫未中標虛擬電廠項目。
上述發電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就虛擬電廠未來的發展方向而言,一是除了需求側響應,虛擬電廠還將作為并網主體參與調峰等輔助服務,承擔更大的新能源消納責任;二是隨著用戶側工作逐漸深入,更多資源得以組織并發揮重要作用,市場盈利機制應更加健全;三是全國及地方的虛擬電廠標準、政策配套越來越有利,政策上將進一步抓住中間,加強監管,放開兩邊,進一步促進良性市場的充分發展;四是市場化的競價出清,交易結算體系日臻完善,電力市場信息披露程度逐漸提高;五是工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技術更自主可控,向平臺化、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