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晚間,9月國產網絡游戲版號審批信息發布。網易游戲再次榜上有名,騰訊旗下子公司的游戲也位列其中。
上海證券報記者關注到,近期,頭部游戲廠商騰訊與網易在海外動作頻頻,這在“降本增效”大趨勢中尤為引人注目。今年以來,全球游戲行業風云乍起,微軟欲鯨吞老牌游戲公司動視暴雪,拉開了全球游戲領域新一輪洗牌的大幕。
從前兩年零星作品的出海,到如今團隊、工作室的海外布局,游戲已經不僅是游戲,更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具體應用場景。顯然,在全球游戲市場疲軟的背景之下,諸多巨頭已悄然開始抄底,甚至“元宇宙”卡位戰如今在頭部企業已經步入掃尾階段。
布局出海
在各大事業線紛紛調整收縮的背景之下,游戲領域行業,或許是如今騰訊為數不多、依然舍得砸下重金的領域之一。一周前,法國知名游戲公司育碧公告稱,騰訊斥資3億歐元入股。
根據公告,騰訊向其控股股東吉列莫特兄弟(GuillemotBrothersLimited)投資3億歐元(約合21億人民幣),收購吉列莫特兄弟49.9%的股份和5%的投票權。與此同時,育碧已授權騰訊將其在育碧的直接持股比例由現有的4.5%提高至9.99%。
作為全球知名的老牌游戲廠商,育碧的業務一直聚焦于主機端3A游戲大作。憑借其游戲精良的制作,2019年在巴黎圣母院遇火災重創后,育碧將此前用于制作游戲時收集的巴黎圣母院數字模型提供給官方,用以幫助重建這一古跡。
事實上,騰訊今年在海外游戲公司收購上動作不斷。8月31日,騰訊斥資約195億日元(約合9.7億元人民幣),通過定增成為日本游戲公司FromSoftware(FS社)第二大股東,持股16.25%。而后者為今年游戲行業爆款單機作品《艾爾登法環》的開發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的另一個參與者為索尼互娛,占比為14.1%。同一天,國內第二大游戲廠商網易也宣布,其游戲部門收購了法國游戲開發商QuanticDream。
如果說頭部廠商通過并購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場,那么新興的游戲公司則傾向于直接走向海外。今年7月,上海游戲公司米哈游宣布于新加坡開設的新HoYoverse總部正式啟用。另一家新崛起的游戲公司莉莉絲,也在今年4月宣布,在新加坡成立發行公司FarlightGames,為莉莉絲游戲的全球發行提供支持和服務。據一位接近莉莉絲的人士透露,今年公司重點項目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場。
從前兩年一兩款小游戲在海外打開市場,到如今攜帶團隊、工作室直接扎根海外,國內游戲公司的出海正在步入新階段。
“將項目和團隊直接布局海外,不僅可以降本增效,同時海外本土化發行還能讓產品更接地氣、更有競爭力。”一家新興游戲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之外,在海外組建團隊還能規避相關政策的風險。自去年游戲版號審批停擺以來,今年初盡管國內恢復了版號的審核,但整體數量出現了明顯下降。
為“元宇宙”卡位
出海幾年,游戲公司戰績如何?如果從海外營收占比來看,目前A股游戲公司三七互娛已經超越騰訊、網易,位列國內頭部游戲公司第一。據此前公司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境外營業收入30.33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已達到37.48%,較上年同期增長48.33%。
今年8月,完美世界更是與騰訊聯手,將主打產品《幻塔》國際版推向海外。“完美世界是老牌的內容廠商,游戲制作水準和技術非常出色,但是渠道尤其是海外渠道卻是短板。”一位業內人士介紹道。據悉,《幻塔》國際版代理方為騰訊旗下的海外發行品牌LevelInfinite,此前有報道稱,騰訊為該款游戲僅海外買量就花費超2億元。上線當天,游戲便在122個國家和地區iOS游戲下載榜進入前十。
近年來,全球游戲市場增長乏力,國內廠商也受到牽連。今年上半年,國內游戲公司出海整體增速開始放緩。接近七成的廠商上半年海外收入出現同比下滑,其中5家公司海外收入下跌超過40%,只有4家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行業的低迷卻為投資帶來了機遇。“從資本的角度來看,現在恰恰是撿漏的好時機,因為基本上全球游戲公司都處于估值低點。”一位游戲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以此次騰訊入股的育碧為例,目前育碧本身的股價正處于2017年以來的低點。此前被微軟收購的動視暴雪,經營也一度陷入困境。“優秀的游戲公司在全球都是稀缺標的,大公司又恰好有充足的現金,雙方在當下結合是順理成章。”分析師表示。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巨頭對于頭部游戲工作室的爭相收購,被業內視為“元宇宙”到來前展開的一場“卡位戰”。“這些巨頭收購游戲工作室不是為了短期財務投資,甚至看中的都不是這些工作室已有的產品,而是看中它們深厚的技術積累,這些技術都是未來元宇宙必需的。”一位游戲設計師認為,元宇宙所需求的沉浸感,背后離不開大量精細的交互技術支撐。
上述設計師以游戲中常見的“打擊感”為例進一步介紹稱:“沉浸式體驗肯定會涉及這些交互,而這恰恰是部分國外老牌廠商的核心技術。”據悉,部分國外老牌游戲工作室關于這方面的技術指引多達上萬頁,而目前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與國外仍有不小差距。“如果能通過收購等方式,與這些廠商合作,共享相關技術,肯定能極大提升國內廠商發展的速度。”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