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物醫藥行業并購活躍。9月以來,已有超10家上市藥企發布并購重組相關公告。另外,一些藥企設立產業基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創新藥研發同質化現象較嚴重。在醫保控費趨嚴、賽道日益擁擠的背景下,生物醫藥行業將掀起新一輪并購潮,集中度將提升。
行業并購活躍
9月9日晚間,達仁堂發布公告,擬向控股子公司科炬生物增資4320萬元。公司此前公告,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不超過9元/股的價格分階段收購科炬生物不超過1196.86萬股股權,合計總投資不超過1.08億元。
9月7日,海吉亞醫療發布公告稱,擬以1530萬元收購開遠解化醫院30%股權,公司通過伽瑪星科技已間接持有上述醫院70%股權。
另外,華東醫藥擬收購華仁科技60%股權;華潤雙鶴擬收購神舟生物科技50.11%股權,同時以3.07億元增持天冬制藥31.25%的股權。
廣州圓石投資醫藥行業首席研究員李益峰表示,過去20多年,海外藥企經歷了兩波并購潮。第一波發生在2000年左右,出現了不少千億量級的大型并購,造就了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GSK)等知名藥企。第二波發生在2010年左右,多為500億元以上的大型收購。并購是藥企快速成長的重要途徑,獲取核心資產、創造協同效應、業務多元化等成為此輪并購潮的核心驅動因素。
森瑞基金研究總監何山表示,今年以來跨境并購案較多,細胞治療、創新器械等方面的資產受到青睞。當前,醫藥行業整體估值大幅下滑,此時進行并購面臨的風險較小。同時,國內醫藥產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一些細分領域業績增長難以持續,而并購可以帶來新的增長點。此外,部分企業通過并購快速進入新賽道,或推進產業鏈一體化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生物醫藥板塊較低迷,是收購小型生物醫藥企業的好時機。一位不愿具名的藥企董事長表示,在醫保目錄調整、國家集采等政策的作用下,生物醫藥板塊向合理估值回歸。在市場調整過程中,部分擁有較好技術的企業,因資金緊缺無法進一步加強研發,因此尋求被并購。而手握資金的大型企業此時出手,可以實現雙贏。比如,輝瑞、百時美施貴寶(BMS)等醫藥巨頭近期都收購了一些研發能力較強的企業。
業內人士提示,收購生物醫藥資產需謹慎,因為研發以及商業化等方面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
海外市場“淘金”
不少藥企到海外市場“淘金”,加強國際化布局。
9月7日晚間,華東醫藥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華東投資完成了對HeidelbergPharma公司公開增發股票及協議轉讓股份的交割。
今年以來,康龍化成動作頻頻。1月10日,康龍化成宣布,成功收購Recipharm旗下位于英國Cramlington的Aesica藥業(原料藥商業化生產基地);5月底,公司宣布與美國Noramco簽訂資產購買協議,收購其位于美國羅德島州Coventry的原料藥生產基地。
對于今年以來跨境并購案較多的原因,何山表示,醫藥外包服務(CXO)等領域本身就已參與全球競爭,海外并購只是延續其發展路徑,持續擴大海外市場;對于制劑、疫苗等領域,海外并購將加速相關企業的全球化進程。
同時,我國藥企也吸引了海外企業的投資。8月4日,信達生物公告,賽諾菲擬斥資3億歐元入股,同時雙方達成在腫瘤領域的戰略合作。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藥企競爭力不斷提升,隨著大批新藥研發以及商業化進展提速,更多外資將投資國內藥企。
集中度將提升
李益峰認為,在醫保控費趨嚴、賽道日益擁擠的背景下,生物醫藥行業將掀起新一輪并購潮,行業從分散走向集中是趨勢。醫藥行業并購將持續活躍,預計會有更多藥企通過并購方式擴充業務,醫美、細胞治療等領域有望成為熱點。
國盛證券認為,目前我國創新藥研發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靶向藥物同質化現象嚴重。我國創新藥市場已進入“精選優質創新”時期,同質化產品將逐漸失去競爭力,新技術、稀缺的技術平臺、差異化的治療領域、創新的給藥方式等都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好的競爭格局,有技術沉淀的公司有望脫穎而出。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