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刀片電池、寧德時代麒麟電池,產業龍頭們的重磅產品推動了中國鋰電的進步,也讓外界好奇:除了模組形態結構的優化,中國鋰電產業的材料創新又到了哪一步?
10月10日至11日,在成都舉行的“2022高工鋰電材料大會”上,復合銅箔、硅負極、碳納米管及鈉離子電池材料廠家紛紛亮出自家絕活,產品創新迭代層出不窮。
“從結構創新到材料創新,這是中國鋰電產業創新的升級,可以說是2.0版。”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表示,電池產業的發展與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材料的創新、設備的創新和工藝的創新。“材料創新尤其是關鍵主材的創新尤為困難,但產業同仁們也一直在持續推進,并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
復合銅箔挑戰傳統銅箔
材料創新有多難?重慶金美新材料董事長臧世偉說,創新研發過程中有很多次想放棄。
重慶金美新材料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集流體(復合銅箔)的研發。“8年時間,中間有著各種的無助,也看不到方向,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平均一年下來要開銷1億元。”臧世偉說。
臧世偉和重慶金美新材料最終“走了出來”。據了解,重慶金美新材料今年已正式啟動規?;慨a,新一代產品已經完成量產化導入工作。此前,重慶金美新材料的產品已經實測裝機,并有了較長時期的道路運營數據。
重慶金美新材料厚積薄發的背后,離不開下游巨頭的鼎力支持。公開信息顯示,寧德時代旗下長江晨道(湖北)新能源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通過安徽金美新材料持有重慶金美21.26%的股權。
寧德時代看重的,是復合銅箔的性能優勢。據了解,相對于傳統銅箔,復合銅箔不僅更安全,且能量密度也有5%到10%的提升。
不過,傳統銅箔廠商也不會就此放棄陣地。諾德股份常務副總裁陳郁弼稱,近年來,公司產品厚度從8um降到6um,再到現在的4.5um,產品已經實現數百噸級別的批量供應,“預計到2023年,4.5um銅箔的滲透率將提供到40%至60%。”
“產品一直在迭代升級,性價比持續提升。”高工鋰電相關負責人表示。據統計,2018年到2021年,6um銅箔的市占率從20%提升到超過65%,4.5um銅箔的市占率也逐步提升到10%。無論是剛量產的復合銅箔,還是不斷迭代的超薄銅箔,都會找到各自適應的應用場景。
正負極主材持續迭代升級
“我們研發的硅碳負極產品,已具備了超低膨脹、超高容量、高倍率等特點,預計2023年可以量產。”天目先導副總經理陸浩在介紹硅基負極材料開發進展時透露。
目前,石墨負極材料仍舊占據市場主流,但石墨負極材料理論比容量為372mAh/g,目前實際比容量已達到360—365mAh/g,可改善空間較小。單質硅負極理論比容量為4200mAh/g,是石墨負極材料理論比容量的11.29倍,被認為是下一代負極材料的主力。
今年4月,天目先導宣布在溧陽投資納米硅基負極項目,總投資10億元。今年2月,貝特瑞公告擬投建年產4萬噸硅基負極材料項目,預計總投資50億元。
同樣逼近理論比容量的材料還有磷酸鐵鋰,“加錳”成為新路徑之一。容百科技總裁助理兼正極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趙軍表示,磷酸錳鐵鋰會逐步替代磷酸鐵鋰的一些應用場景,尤其是在動力電池領域,因為磷酸錳鐵鋰有著更高的能量密度。
作為三元正極材料細分領域的全球龍頭,容百科技此前通過收購天津斯科蘭德進軍磷酸錳鐵鋰材料領域,并提出了到2025年形成30萬噸磷酸錳鐵鋰材料產能的規劃。
“高鎳的出貨已經達到了三元出貨的40%,去年這個數大概是25%,同比增速近240%。”趙軍介紹,多家公司推出了電芯的進階產品,對高鎳的推廣和應用有著非常明顯的促進。
“三元正極材料的迭代路徑非常清晰,如今有公司已經推出了四元材料,產業升級一直在持續。”有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正是對原材料的持續創新探索,推動了我國鋰電產業的快速進步。
攜手共筑安全韌性供應鏈
“我們希望能夠跟產業同仁一起系統打造一個動力電池的供應鏈生態,打造一個具有持續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生態圈。”寧德時代供應鏈與運營體系聯席總裁助理黃斌在演講時表示。
據了解,動力電池供應鏈當前至少面臨三方面的挑戰:一是對資金和資源的需求巨大,投資動輒以億為單位,十億、百億級的投資也不罕見;二是建設周期較長,部分產能的建設可能要18個月,有的長達24個月,一段時期內的供需錯配可能引發價格的劇烈波動;三是部分設備依然存在進口依賴。
“無論是新能源車的制造,還是電池的加工制造,還是電池材料的加工制造,中國在全球市場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們的地位非常穩固。但是,對前端礦產資源的掌握,和我們實際的總需求還是不匹配的。”黃斌說。
如何應對相關挑戰?答案是全產業鏈的戰略協同,包括核心領域聯合攻關創新、共享全球物流網絡、推動供應鏈金融建設等。黃斌建議,共同打造一個高效敏捷柔性的供應鏈,以充分發揮大化工的優勢,同時對供應鏈結構進行優化,增強抗風險能力。
事實上,垂直整合和一體化布局已是產業鏈共識,并被各細分龍頭踐行。“頭部客戶越來越集中,垂直化越來越緊密,未來可能會形成真正的電解液鋰鹽化,鋰鹽電解液化的形式。”法恩萊特總經理邵俊華表示,鋰電材料市場的競爭將從此前的企業競爭轉變成產業鏈競爭,具備強大供貨能力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我們的企業家都是實干的,我相信我們的鋰電產業潛力無限大。”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表示,目前歐美等國家都加大了對新能源產業的政策扶持,但憑借強度大的制造能力,中國企業仍然擁有巨大的發展機會。“2010年到2020年,整個市場增長了10倍,預計2020年到2030年,市場還有10倍的增長空間。”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