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金九銀十”的“金九”已落下帷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再創歷史新高,分別完成75.5萬輛和70.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倍和93.9%。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不斷增長,也進一步激發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用高等級材料的發展動能,相關領域新材料公司預告的三季度業績有顯著增長。
創新驅動新材料降本增效
中偉股份是專業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與新能源循環材料綜合服務商,主營業務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新材料、新能源領域。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4億元至4.5億元之間,同比上升44.20%至62.22%,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億元至11.1億元。
中偉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報告期內,公司產能持續釋放,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疊加產品、客戶結構持續優化,產業一體化比例逐步提高,共同推動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受益于新能源行業終端需求高增,產業鏈供需有效增強,2022年1月至9月,公司三元前驅體和四氧化三鈷合計銷售量超過16萬噸。
主營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的上市公司德方納米也公布了三季報預告,預計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5億元至18.5億元,同比增長616.86%至657.83%;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億元至18億元,同比增長670.35%至715.66%,體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德方納米董秘何艷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德方納米通過持續發力創新,新產品進展順利,公司年產11萬噸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已于2022年9月進入試生產,投產規模及產品性能行業領先;補鋰劑產業化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將于2023年第一季度釋放,有望憑借技術優勢與先發優勢獲得超額收益。新產品的快速投產,將有助于公司進一步提升差異化競爭優勢。”
與新能源汽車業務有關的新材料公司今年三季報業績普遍預喜。如永磁材料公司中鋼天源,預計今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80%至100%;主營碳纖維材料的光威復材,預計今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21.36%;生產磁性材料和新能源電池等產品的橫店東磁,預計今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34.09%至39.73%。
中信證券研究部高級經理吳威辰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是以創新驅動為根本,因此市場關注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新材料主要是以降本增效為主,涵蓋磷酸錳鐵鋰、中鎳高電壓三元正極、硅碳負極、LiFSI等新型鋰鹽以及新一代碳納米管等。
“目前鋰離子電池研發主要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是繼續提升電池能量密度,二是繼續降低行業生產成本。通過這兩方面的突破創新,將可以繼續加速提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加速產業發展進程。”吳威辰說。
資本市場平臺促成企業強強聯合
資本市場作為連接資本和實體經濟、連接投資方與融資方的重要紐帶,在助力企業發展壯大、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近年來,深交所不斷強化資本市場賦能實體經濟、助力企業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優勢,實施了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舉措,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本市場平臺。
何艷艷表示,深交所為一大批新材料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快車道”,這些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深耕主業,帶動了產業向更高階段、更先進技術的方向發展。
“以德方納米來說,IPO及兩次再融資的實施,為公司累計募集資金超48億元,陸續實施了核心產品納米磷酸鐵鋰的產能擴建項目以及新產品磷酸錳鐵鋰的產業化項目,公司的磷酸鐵鋰年產能從3萬噸提升至26.5萬噸,建成了全球單體投產規模最大的年產11萬噸磷酸錳鐵鋰項目,推動了公司規模的快速成長,為公司保持市場領先地位、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提供了強大的資本支撐。”何艷艷說。
新能源汽車市場產業鏈長、市場尚處于成長期,在政策指引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深交所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不斷完善,如在鋰電池材料、電池制造、電控電機、底盤系統、整車制造及配套市場環節均有企業布局。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表示,通過上市不僅能夠讓企業獲得相應的發展資金,通過資本平臺還能夠更便捷的實現企業間的強強聯合,加速行業上下游的整合速度。
吳威辰認為,新能源汽車與鋰電材料賽道各個環節的技術之間存在一定互通與借鑒意義,資本市場能提供一個新材料企業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幫助行業在合作與競爭中加速迭代、快速發展。
(編輯 上官夢露)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