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特斯拉將舉辦投資者日活動,預計將發(fā)布改款新車型,并在自動駕駛硬件方面新增4D毫米波雷達。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獲悉,特斯拉從押注攝像頭到切換毫米波雷達的新動向,已經引發(fā)業(yè)內高度關注,A股多家產業(yè)鏈上市公司近日密集發(fā)布4D毫米波雷達產品量產等進展。業(yè)內建議,中國企業(yè)要抓住新一輪自動駕駛格局重塑的機遇。
特斯拉“掉頭”采用4D毫米波雷達
2月20日,特斯拉確認向歐洲監(jiān)管機構提交了車輛變更申請,證實最新自動駕駛硬件HW4.0即將量產上車,HW4.0性能預估為此前HW3.0版本的2至4倍,而最大的變化就是加入了4D毫米波雷達,作為激光雷達的過渡,成本僅為激光雷達的10%。
接近特斯拉中國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3月1日,特斯拉將舉辦投資者日活動,預計將發(fā)布Model3的全新改款車型,并且新增4D毫米波雷達這一自動駕駛新硬件,相比傳統(tǒng)的3D毫米波雷達,新雷達可探測高度,這意味著自動駕駛系統(tǒng)將具備分辨物體形狀的功能,作用與激光雷達類似。另外,4D毫米波雷達具備加熱能力,更有利于應對惡劣天氣。
作為世界智能新能源車“風向標”,特斯拉此舉引發(fā)行業(yè)震動。
事實上,對于自動駕駛感知兩大技術路線——攝像頭和雷達,特斯拉此前已經明確放棄后者。踐行馬斯克的理念,特斯拉此前宣布將在雷達上做一系列的“減法”,包括在歐洲、北美、中東等地區(qū)市場交付的Model3、ModelY等車型上取消超聲波雷達感測器,隨后會推及全球市場,同時ModelS和ModelX車型也將在2023年一并取消超聲波雷達。特斯拉還宣布將棄用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至此,特斯拉自動駕駛感測器方案從“8攝像頭+1毫米波雷達+12超聲波雷達”的多感測器方案減為“8攝像頭”的純視覺方案。
“特斯拉重新將毫米波雷達搭載上車,是對自己純視覺方案的否定。”有汽車行業(yè)分析師表示,特斯拉此前敢于做“減法”是認為自己的軟體演算法能力已提升到可以替代雷達感測器的程度,其依靠廉價攝影頭的純視覺方案的安全性不輸“視覺+雷達”方案。
4D毫米波雷達具有性價比優(yōu)勢
“在汽車智能化發(fā)展道路中,感知系統(tǒng)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理想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需要全天候、全覆蓋、全目標、全工況的感知。”復睿微算法專家王鵬程說,現階段自動駕駛技術中,主要用到的感測器有攝像頭、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等。其中,攝像頭最接近人眼,成本低廉,容易部署,但是距離感知能力較弱,夜間的探測能力很低。而激光雷達距離感知準確、解析度較高,但是成本也高,體積和安裝位置比較受限。
王鵬程介紹,隨著毫米波晶片技術的發(fā)展,應用于車載的毫米波雷達系統(tǒng)已經得到較大規(guī)模應用,但是也面臨對橫穿車輛和行人等識別難度大,容易造成誤剎車,還有對近距離和遠距離目標解析度低等缺陷。“4D毫米波雷達技術突破了傳統(tǒng)車載雷達的局限性,可以以很高的解析度同時探測目標的距離、速度、水準方位和俯仰方位。”
有接近特斯拉的人士對記者介紹,特斯拉可能將采用來自以色列公司Arbe制造的超高解析度4D成像雷達,該公司自主研發(fā)多通道陣列射頻晶片組、雷達處理器晶片和基于人工智慧的后處理軟體演算法,使得新雷達成像解析度更高,最遠探測距離能達到300米,功耗也更低。尤其在成本方面,按照Arbe公司的數據,其生產的4D成像雷達的價格在100美元至150美元,成本優(yōu)勢明顯。
業(yè)內專家表示,特斯拉否定之前的純視覺方案,一方面是減配了雷達的特斯拉車輛自動駕駛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和毫米波雷達技術進步形成性價比優(yōu)勢有關。
裝車需求帶動產業(yè)鏈發(fā)展
伴隨特斯拉即將采用4D成像毫米波雷達的消息,A股多家產業(yè)鏈上市公司紛紛回應在4D成像毫米波雷達上的產品布局和量產進程。
晉拓股份2月24日公告,公司主要產品為汽車用鋁合金壓鑄零部件,2022年開始有用于毫米波雷達控制器的產品小批量量產,該類產品為毫米波雷達控制器殼體。華陽集團2月23日介紹,公司精密壓鑄產品有毫米波雷達定點項目,部分產品已量產。歐菲光2月22日介紹,公司在4D毫米波雷達方向布局多款產品,包括4D中長距雷達、成像艙內雷達、數字成像雷達等。碩貝德2月22日介紹,4D毫米波雷達波導天線相關產品已小批量供貨。
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預計,2023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前裝4D毫米波雷達將突破百萬顆,到2025年4D成像雷達占全部前向毫米波雷達的比重有望超過40%。國信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384億元,復合增長率為25.5%。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國內市場方面,4D毫米波雷達已搭載于上汽集團旗下飛凡汽車、長安汽車旗下深藍品牌等量產車型,產品有望加速滲透。4D毫米波雷達有望帶動元器件量價齊升,上游元器件供應商有望受益。
“在這一新賽道上,國內企業(yè)不要錯過發(fā)展機遇。”羅蘭貝格合伙人吳釗說,雖然中國企業(yè)在4D毫米波雷達尚未形成優(yōu)勢,但是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化是汽車發(fā)展的大勢所趨,新格局正在形成中,需要更多投入研發(fā),抓住寶貴機遇,跟上新技術的迭代。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12:05 | 衛(wèi)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fā)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zhàn)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yè)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yè)務盈利能力持續(xù)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yè)2... |
11:19 | 海康威視發(fā)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fā)種業(yè)2024年實現營業(yè)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